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读”

2017-12-29 00:00:00张建霞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吟诵、美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精彩片断,精妙之处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也会得到加强。语文教学要重视诵读。语文课堂上注重加强朗读,对朗读要有要求,训练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朗读;训练;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语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感的培养也离不开“读”这种最基本的实践方式。吟诵、美读是训练语感的好方法,让学生反复朗读文中精彩片断,精妙之处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也会得到加强。语文教学重视诵读,是受汉语特点决定的。正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因此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体现在语文课堂上。

一、加强朗读训练的必要性

朗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叶圣陶先生说过,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包括听说读写,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影响着今后和人们的交往。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做到出口成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因为有些东西并不是只靠听就可以获得的,要从自己的朗读中找出灵感,体会作者的心境,产生对文学的兴趣。这既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无疑是一举两得。

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任务比较重,没有大量时间进行朗读训练,直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退化。高年级缩减了语文的课时,语文的教学内容也增加了,比如作文、句型训练和阅读分析等,老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分析上,偶尔让朗读能力好的学生进行朗读,很多人没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对于学生朗读能力的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慢慢弱化了,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能力会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软肋。

教学效果只凭书面的成绩忽视了学生长远发展的能力,导致学校对朗读不重视,朗读意识淡化。学校由于时间有限,对朗读训练的调查只是抽查,对于结果也不是很关注。学校对学生进行期末成绩考核也会进行朗读、口语方面的考查,但是这种考试只是走过场,对于成绩也不甚重视,并没有像对数学、英语的考试那样严格,人们对结果也是不关心的,也不会根据结果进行分析调查。现在的升学考试只是常规的考试,对于朗读水平也没有要求,学校、家长对这方面也不关注,只是一味地督促学生进行对语文常规内容的学习。在思想上对朗读不重视导致了学生朗读意识的淡化,这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按照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来丰富教学内容。

二、对朗读的要求

(一)在明确目的基础上读熟文本

朗读不是随意地读,老师规定要阅读的要求,例如《新型玻 璃》,让学生在朗读中带着问题去读:新型玻璃包括哪几种,每种玻璃有哪些特征等。这样学生才不会盲目地读,才会长知识。要做到熟读,必须多读几遍,随时准备字典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进行查阅,在朗读中实现知识的储备。朗读要求必须严谨,哪怕是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对于全文的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只有符合了这些要求,才有可能学好一门说话的语言。

(二)读懂文意,进而掌握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

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还要理解文意。阅读过程中要带着问题去读,鼓励学生进行预习,根据课后的问题自己先找到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讲解进行对照。整个思维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在反复的论证中,理解文章意思,进行深入的思考、揣摩,领会文章的结构布局,掌握文章写作的技巧,并以此指导自己以后的写作。

三、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一)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营造朗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在高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中也是值得关注的,有了兴趣才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的行动。如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老师说:我嗓子生病了,谁帮助我?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班里的气氛就活跃了。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互助之心,也就有了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边朗读边表演的形式再现文本。

(二)课堂上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花大心思对授课内容进行提炼式解读,提高课堂的使用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丰富课堂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中,可以鼓励同桌之间进行阅读,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或者分小组练习。然后进行挑错训练,纠正发音错误、停顿错误等,同时也要肯定好的,让大家共同学习。最后辅以交流,讲一下对文章的理解。在时间十分紧凑的情况下,进行范读和伴读,老师要有比较高的朗读水平和表情动作,让学生从这个直观的感受中了解文章内容情绪的变化。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要加强朗读的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缓,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该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这样的课堂学习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教师布置作业要有朗读类的作业,老师要让学生预习课文时首先要朗读,要每天朗读几篇诗词,并且能够写出对这些文章的一些感触,这样的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朗读的考试,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并给予小的奖励。再次,也可以实行课堂评价方法,在课堂上学生表现的好坏会影响到对学生的打分,这就督促学生积极朗读,不能偷懒。或者是让学生互评,让同学们告诉你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这样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很有帮助。

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必然受益终身,别让琅琅书声远离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讓琅琅书声常驻我们心中。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