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作文之我见

2017-12-29 00:00:00王娟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初中作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中考作文的分值决定了它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但是考场上很多同学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本文对于2017年中考作文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心得,以供参考。

【关键词】2017年;中考;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试卷中作文能综合体现学生的阅读、写作、逻辑、构思、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这就是我的承诺》,命题作文,此命题对考生来说皆有话可说,皆可成文,难度不大,但想得到高分,需仔细斟酌,从内容、语言、选材、立意上合理安排组织。

首先审题,找关键词。“承诺”,即应承允诺,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说的具有一定憧憬的话,一般通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暗示承诺是责任,是素养。

这个作文题更多地希望中学生明白承诺的重要性,在联系自身经历时,从承诺出发,让学生有更充分的主人翁意识,“我已长大”,需要信守承诺,实现承诺,真正成为一个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人,从而提升个人素养,进而提升国民素质。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未来一代是需要懂得敬畏、担当责任、心怀感恩的一代。

“这就是”:强调态度坚决。

“我的承诺”:主人公是我,而不是他人,我决心肩负起责任。我要具有坚持不放弃、说到做到的精神。从题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可知,此文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而非仅用记叙或是仅用议论。

其次立意,确定文章中心主旨。可表达对某个观点或实现某个目标的坚定信念。

再次选材,突出坚守承诺所付出努力的过程。根据承诺对象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创作角度如坚守友情,超越自我,热爱生命等。

一、在阅卷中,作文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能紧扣标题,紧扣作文提示,围绕中心展开

尊重他人是一种承诺,与人为善是一种承诺,不忘初心是一种承诺,发现生活中的人美、景美是一种承诺,传承经典是一种承诺,实现承诺是一种承诺……将承诺这个大范围的词缩小,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来表现中心。

其中不乏创新型话题,例如尊重中国足球是一种承诺,你可以不喜欢,但你要尊重,从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国队员的训练,鉴证中国足球所代表的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体育竞技精神。呼吁国人关注国足,实现“我”的承诺、国人的承诺,以期待中国足球可以走向世界。此作文角度新颖,关注时事,引人深思,立意深刻,在行文中需从我的角度出发,紧扣主题。

另外还要关注中华历史文化,面对泱泱大国之遭遇、雪耻、雄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实现承诺,完成华夏子女、龙的传人的一份责任。此类文章让人感叹新一代青少年学生的使命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振奋人心,充满希望。

这两类作文立意更为深远,谈古论今,与时俱进,站在宏观角度、更高层面来把握,高瞻远瞩,具有时代感召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有感而发

亲情、友情、师生情是学生作文的核心,这极其符合他们的生活状态、生活经历,有话可说。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尤其是初三备考的日子里,体育加试,冲刺100天,这是必经的成长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感恩,感谢父母的无私付出,感謝老师的辛勤培养,感谢同学的真诚帮助,回忆满满,感动满满。学生在表达此类话题时,自然情感的流露,感动了阅卷老师。所以,中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一次成长之旅、心灵之旅。

二、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一)“蜻蜓点水”,立意不深刻

有些考生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事例简单化,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比如写过马路时不闯红灯,和同学约好三点钟在新华书店见面,借同学书本信守诺言准时归还,等等,这只是承诺中最基础的层面,此类作文虽无跑题之嫌,但难得高分。

(二)作文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有些考生只写他人经历,罗列事实,而无自身经历和感受,只是在文末最后一句提到“这也是我的承诺”,头重脚轻。比如对公交车上看到别人让座,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大篇幅叙述,而无联系自己,结尾一句带过,未抓住作文的核心、重点。

(三)运用“苦情戏”,妄图打动老师

一部分考生在作文中写到爷爷、奶奶去世,内心触动,希望完成对爷爷奶奶的承诺,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爷爷奶奶去世,符合人之常情,关键有些考生故意编造故事,没有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事情内容显得虚假不真实,这便失去作文题目的初衷。

在阅卷中,还有一类问题引人深思。

大多数农村考生联系生活实际,父母外出务工,爷爷奶奶在家辛苦地将兄妹几人拉扯大,而且还有繁重的农活。他们的承诺便是让父母、让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以后不再那么辛苦劳累。多么朴实、懂事,又多么现实、辛酸的承诺啊!“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们的意志,早早地体会生活的不容易,体会长辈的无奈与坚韧。“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寒门学子,努力学习,不断求知,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吧!幼小的肩膀早早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人多了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一份钦佩之感。在物质上,与城市孩子相比,相差甚远,但在精神上他们是富有的。城市娃何时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何时能撑起一片天?而农村娃又何时能改变现状?农村现状又何时能改变?……

以上是阅卷时的几点思考,“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博览群书,方能言之有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定能在写作中如鱼得水。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