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策略

2017-12-29 00:00:00朱玲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审美阅读教学,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基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问题;完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推崇,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丰富学生情感认知,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等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以及传统思想的束缚,语文审美教学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急需改善。

一、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能力不强

“高效化课堂”即通过适当媒介的运用,创设情景趣味相结合的高情趣培养形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而言,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而不是过分关注知识的灌输,使教学流于形式。就现代审美阅读教学而言,学生审美意识薄弱,审美能力不强与教师引领环节不到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正如张载所言:“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只有在浓厚兴趣的牵引下,学生才能够以最大的学习能动性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以至于能够以一个全新的审美角度思考问题。

(二)忽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正常教学体制下,是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对学生思维习惯、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进行课堂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引导者存在,通过对相关学习技巧以及学习思路的引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于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而言,要培养学生以审美的角度感悟文章,理解作者的情感认知和写作思维,以至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正如艾门斯所言:“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阅读习惯,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體性作用,走进美学,也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提高文学审美水平以及文化素养,塑造高质量人生;相反,如若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知识接收状态,不但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逐渐打消,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进行。

二、对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完善策略的探讨

(一)利用多媒体媒介,创设合适的阅读氛围

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通过其广泛的信息资料、生动的图文信息以及形式各异的动画视频制作,给人以视觉听觉上的触动。该媒介的运用,不仅有利于为语文审美阅读的学习创设美的学习氛围,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在对影视图文动画的亲自设计与观赏中,将文字进行一定的情景转换,加深理解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比如在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苏教版)《江南的冬景》中,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课件的设置:在课堂开始时,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江南冬景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其与众不同的美感;其次,在多媒体课件上进行江南树叶、寒风、雪景等文字的呈现并播放相关背景音乐,增加视觉听觉效果;与此同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文字联想相关情景,综合提高学生语文审美阅读感知能力与审美意识。

(二)结合理解与鉴赏,提高学生审美阅读能力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更多关注与考题相对接的题目,很少引导学生去理解和鉴赏一门语言,学生审美阅读能力较低。因此,在新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通过对文字的触摸感受语言的独特美。

比如在高中语文(苏教版)《经典的力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以于丹的书为例,像《人间有味是清欢》《于丹〈论语〉心得》等,让学生阅读其中的几个代表片段,了解经典的含义,并思考怎样的文字才可以称之为经典,从语言特色、写作内容等方面进行鉴赏。通过此形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审美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能力。

三、结语

通过多媒体媒介的充分利用,为学生创设美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阅读兴趣;通过理解与鉴赏的结合,提高阅读的准确性与高效性,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通过运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帮助学生在情感与认知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逐步阅读过程中,提高对美的认知感,陶冶情操,提高学生个人人格素养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刘媛雍蓉.高中语文审美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浅析[J].学周刊,2013(32).

[2]曹咏梅.论高中语文新课改对教学方法的影响[J].课程教育研究,2012(20).

[3]潘晓东.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0.(24).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