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语文教学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应把课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如以某些课文为引子,确定相关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研究的方式方法应不拘一格,研究的成果才能形式多样。学生通过研究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关键词】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常是完成掌握字词、分析课文、延伸拓展、复习巩固。延伸拓展环节是借助课文的相关知识解决课文之外的某些与课文知识点相关或相似的问题,有较大的局限性。完成这几项任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受到一定的文化熏陶。那么如何使學生的核心素养真正得到发展呢?
一、落实延伸拓展
落实延伸拓展即在语文教学中一改蜻蜓点水般的轻描淡写,找到契机用浓墨重彩,把延伸拓展落到实处,指导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因为研究性学习重在研究,通过研究进行学习。要学生进行研究,教师就要确定适合学生研究的方向。一是研究的难度要适合;二是研究的内容要适合;三是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要适合。比如本人以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某些课文为引子,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分专题研究桂东乡土文化。
(一)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为例
第一课是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学习完成这一课之后,指导学生做“桂东红色文化”专题研究。
桂东虽是革命老区,但是学生对此的感受并不深刻,对桂东的红色文化不熟悉。在学习这两则消息之后,不妨让学生去研究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二)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为例
第十六课是《云南的歌会》。云南的山歌闻名天下,桂东有山歌吗?现在的桂东人还有谁会唱山歌呢?何不问问老一辈的人呢?于是,有了“桂东山歌”专题研究。
二、因材选法
既然是研究,就要讲究方法。明确了研究方向,确定了研究内容之后,采用什么方法展开研究呢?
(一)网上搜索法
这是既快捷又轻松的方法。从网上搜集各个专题所需的资料,复制到文档中,然后分类存放。
(二)调查访问法
网上查找不到的资料,就可以问家人、问邻居,或者走远一点去问别人,询问得来的信息及时记录(视频、音频、笔记均可)。只要做到脚勤、嘴勤、手勤,一定可以掌握很多信息。
(三)临场观摩法
查过、问过之后,有些东西还是不清楚,那就找合适的机会亲临现场用眼睛看,看别人怎么做,看过之后,及时记下来,记录的方式可以是拍照片、录视频,也可以是用文字记录。
(四)美文抒写法
在研究过程中,一旦激发了创作灵感,可以写成文章,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等等,文体不限,自由抒写。
三、因人定式
一个班几十个人,如何展开研究呢?既可以一个人单独进行,也可采取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研究的方式,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或者单独研究,或者小组研究。
四、总结升华
每个专题的研究结束之后,组织学生分享研究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逸闻趣事、心得体会、知识技能。通过交流,学生又一次增长见识,涤荡心灵。
五、成果汇总
学生的研究成果有个人的,有小组的;资料有文字,有视频、音频、照片等。每个专题研究结束后,学生把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归档,形成成果集。
(一)文字成果
学生用三年的时间研究桂东的乡土文化,整理出了三项文字成果,这些文字成果还可以加工成文字校本教材。
(二)视频成果
学生用手机拍好视频,再用手机小影软件制作成微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桂东淳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三)照片成果
学生把家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夜等节日吃团圆饭的场面用手机拍照,上传给负责相关专题的同学汇总。这样,每个节日一套图片集,让学生看到各家各户吃团圆饭的温馨画面。
六、宣传推广
我和学生把文字成果进行加工,开发了文字校本教材《深谷幽兰》,2016年在郴州市校村教材评选活动中获市一等奖。
(一)主持课题研究
2016年,本人申报了省规划课题“农村初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成立课题小组,研究的成员有10人,涉及语文、历史两个学科,涵盖本校16个班级。我指导课题级成员组织学生展开这方面的研究,让他们的学生也能深入了解、热爱桂东的乡土文化。
(二)推广校本教材
我的课题组成员人数有限制,不能让本校全部教师加入,他们可以用我们开发出来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包括文字校本教材和数字校本教材。这样,乡土文化进校园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度地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延伸拓展教学,课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生活得以丰富,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得以洗礼。
参考文献
[1]王冬梅.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成才之 路,2017(21).
[2]卓莉.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魅力中国,2016(30).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