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领略散文的情感美

2017-12-29 00:00:00冮雨鹭
课外语文·上 2017年10期

【摘要】散文的精华当属其中的情感艺术,最重要的审美属性则是表现自我的情感。所以,散文的欣赏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本篇文章将从散文的语言、意境、构思以及知人论世等几个层面来体会散文的情感美。

【关键词】散文;情感;多角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任何文学作品中始终贯穿着“情”,我国古人对“情”的论述也是各种各样。例如“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散文中“情感”是散文的生命和灵魂,散文中所提到的“形散而神不散”,其中“形”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神”则是其中的情感。散文的“情”是作者主观世界情感的外化,作者依据抒情的需要来组织文中的人、事、物以及景,本文将从多角度领悟散文的情感方法。

一、意境中现情感

散文在一定程度上堪称具体的诗歌,语言上的诗化、意境上的诗意,让散文有种诗意美。古人词中强调的是境界,境界是词中最高的格调,散文也是如此。散文侧重于抒发作者真情实感,作者流露情感时需要借助一定外物來寄托。因此散文的境界也就是意境具体所指的“意”为情感,“境”则是景、物、事。散文中较为常见的抒情方式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和叙事明理。

我国著名的散文大家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将自己抽象的情感外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作者在其中通过具体的细节、平实的语言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这种描写不仅仅有表面的父子之情,背后更隐藏着深刻的意境。例如作者在描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过程中的细节描写:

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只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显出努力的样子。

作者通过质朴的语言把父亲为自己买橘的过程描写得淋漓尽致,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立刻跃然纸上。文章没有使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父亲对自己的爱护,也没有长篇累牍描写自己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而是使用简单、朴实和口语化的词句,把父亲对自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爱描写了出来。朱自清将自己的情感外化到父亲买橘这件具体的事情中,作者此刻在这里不仅描写的是父亲的背影,更是对自己所处那个年代祖国的爱,祖国虽然饱受沧桑,但是自己和祖国之间的情意就像父和子那样,没有什么能够动摇养育自己的祖国在作者心中的地位。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这篇散文中的意境是深远的,这个意境的双重情感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达到高度的统一。

综上所述,单纯表达父子情意的散文举不胜举,为何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流传为佳话,可见意境深远才是优秀文章的灵魂。散文不一定需要辞藻华丽的句子,但意境绝对是散文的灵魂。意境当是作者内心情感与外界事物的高度统一,是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外界的景物、境界等的自然融合,是作者情感外化的艺术画面。

二、透过语言体会情感

文学作品外现的桥梁是通过文字符号来实现的,所以说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那么散文就是作者将自己的情感通过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构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抒情色彩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某个名人也曾这样评价散文的语句:散文的语句犹如花儿的芳香般令人心旷神怡,缓缓地流进我们的视野中,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在《匆匆》中,作者提到燕子去了又再来,人生却一去不复返。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同时也给我们传达了韶华易逝,珍惜时间的人生哲理。除了华丽的辞藻,散文还采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描写以及各种修辞格,多角度展现情感。例如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曲谱写着春天的歌谣。这句话通过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美好愉悦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于春天的喜爱之情。语言是我们领略情感的外壳,情感则蕴含在字里行间。

三、透过构思把握情感

散文一般通过一叶而知秋,通过生活中琐碎的、片段的事物,将深广的内涵以及复杂的背景进行反映。要做到一叶而知秋,花丛里道人情,其关键就是文章的构思。一篇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关键因素就是构思要巧妙。所谓作品的构思具体指的是:作者在写作之前在大脑中所构思的文章大体框架,包括文章主题思想的确定、作品的素材、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结构以及情节安排等,这是构思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散文的初步工作构思是决定散文格调的关键之处,好的散文构思绝对是独特的。

著名的散文家汪国真在它的散文创作中就将人生的意义借助花开花落、山川树木等具体可感的事物。在《我喜欢出发》中他说:“凡是到达过的地方属于昨天,那山再清秀、水再温柔,依旧是昨天之景。”短短一句话通过巧妙的构思,道出人生哲理。

朱自清的《背影》是构思巧妙新颖的典范。文章多次描写父亲的背影,有买橘时的背影、离开车站时的背影以及结尾处看信时,泪眼蒙眬中父亲的背影,虚实结合使得文章结构精致完美。并且作者把焦点聚集在一个普通的细节——父亲的背影上,以小见大,表达了深切的父子之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散文的阅读绝不是仅从一个角度来把握作者情感的,散文的情感美从文字符号、事、物以及意境等角度来具体领悟。多角度切入,能够使读者领悟到散文的情感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散文中的情感审美意蕴只有得到充分挖掘,读者才能汲取到作品中的营养来为人生导航。

参考文献

[1]姜业雨.爱凝结成的艺术——论张晓风散文中的情感世界[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2]朱俊阳.读出散文的情感和意味[J].语文建设,2016(31).

[3]吴丹凤.情感直观的一种对位阅读——张爱玲散文《爱》与扎西拉姆·多多诗歌《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比较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6(4).

[4]童兆升.传统美学视角下的散文翻译中情感美的传递[J].长春大学学报,2016(7).

[5]张晓华.散文鉴赏:高校情感教育路径选择[J].语文建设,2016(11).

(编辑: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