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至关重要,其在高考试卷中占据的分值较大,需要高中语文教师重视现代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阅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情感。本文结合高考试卷,对现代文阅读文本的分布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此为基础,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点进行了讨论和阐述。
【关键词】高考试卷;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育要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认识外部世界的最佳方式。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逐步形成,需要教师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通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思想状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对高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进行解答。
一、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文本的分布
(一)论述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别:一是自然科学;二是社会科学。在2005年和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采用的多是自然科学类文本,2007—2011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则均为社会科学类文本。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考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论述类文本增加了人文科学的内容。结合2006—2016年的高考试卷,论述类文本通常采用的都是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分值9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进行考查。
(二)文本类文本
新課标颁布前,文本类文本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项,一般以散文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对于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理解能力。而在新课标落实后,文本类文本变成了选考题,体裁也从散文变成了小说,以名家名作为主,在融合主观题和客观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开放性论述部分,分值从原来的22分增加到了25分。文本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探究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
实用类文本是新课标落实后才出现的选考题。在2012—2015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采用的都是人物传记的体裁,选择近现代的名人进行着重刻画,而且多数文本都是从名家传记节选而来,常规的题目设置是一道客观选择题和三道主观论述题,分别考查对于文章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考试大纲》中,对于实用类文本考查的能力进行了分层,同样是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不过每一种能力都存在不同的层次。以探究能力为例,一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中展现出的时代精神和人文价值进行发掘;二是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三是通过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基于高考试卷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育要点
(一)创新教学理念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高考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变化的趋势出发,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更多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设计,强调对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品味,把握语言之精妙,避免出现大而化之的现象。另外,教师应该赋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通过引导和鼓励,使得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自主进行归纳和总结,自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将教学方向牢牢把握在手中。在教学环节上,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提升。
(二)丰富阅读内容
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文阅读教学同样应该重视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培养,引入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实现阅读教学的多样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引入中外著名戏剧、新闻报道、诗词歌赋等,帮助学生开阔眼界,而在教学形式的选择方面,应该大胆创新,摒弃传统从字词句的梳理开始进行文章讲解的模式,帮助学生打破固定的阅读思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进行思考,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三)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该对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环节进行合理利用,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现代文进行阅读和赏析。在高中阶段,由于高考的压力,各个科目都设置有繁重的作业任务,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极少,而单纯依靠课堂的阅读时间,学生能够获得的阅读经验非常有限,无法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其将阅读活动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读书报告会、阅读交流会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真正爱上阅读,将阅读体验纳入到自身的知识体系中。另外,教师应该适当为学生推荐一些有价值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不同的层次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使其能够在阅读中切实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结合高考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是考查的重点,需要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教学理解,激发学生兴趣,结合丰富的阅读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继而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志红,杨举丽.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与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2(7).
[2]丘天,田睿,王艳玲.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6(4).
[3]王丽萍.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要点[J].赤子(上中旬),2016(19).
(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