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津县加强城市绿化的主要做法
(一)以重点区域的绿化为突破口。把小区、单位和大路交叉路口作为提升绿化水平的关键节点,近三年以来,县城主抓提升裸露土地,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实行重点路口改造工程,改变以往大面积铺装硬质路面的做法,以绿地建设为主,辅以小面积铺装,构成了和谐、自然的街道风貌。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完成人防商场和金桥水系景观绿化,并在设计中加入亲水平台、林荫小道和娱乐健身小广场,进一步提升了城区绿化质量。完成交叉路口街头绿地改造,加入景石和造型松,配合以大乔木、常绿树和云形地被模纹。
(二)在丰富绿化植被上作文章。近几年,利津县引种了栾树、杜仲、五角枫等普通树种,并且杂以火红灌木、红叶李、金枝槐、金叶榆、西府海棠、冬红海棠、绚丽海棠等。低矮开花灌木新引进了红帽月季、大花蔷薇、红叶石楠等,特别是红叶石楠引进的成功,解决了原有红叶小檗长势不旺的问题,填补了绿化色彩不丰富的难题。经过几年的改造提升,城区绿化逐步形成了三季有色,四季常绿,高低错落,层次分明,色彩多样的绿色景观。
(三)实现自然和文化的有机融合。实行对凤凰广场的园林改造,错落有致,形成丘山流水,亭榭曲廊,间杂杨树和火炬等植被。在水岸两侧种植香花槐林,点缀乔木、花灌木、小灌木,并且搭配大面积的草坪。东津生态园由舞咏同乐广场、月湖景区、碧红池景区和方鉴塘景区组成,四周以铺种高羊茅草坪为主,点缀一些全冠乔木。中心地段堆砌假山,大量栽植花灌木以及小灌木模块,并增加黑松、侧柏等常绿树木。
(四)以提升管养水平作为保障。在绿化管理上坚持可持续理念,实行管建结合。各执法中队将绿化管理做为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毁绿占绿做为九大乱象之一进行治理。成立园林管理公司,由城市管理局垂直管理,由单位工作人员负责运营。树立“以绿养绿”的运营理念,在确保养护效果基础之上,实现“保本”运行,将工人参与绿化工程所节省的人工费,全部用于城区绿化管养,弥补了绿化养护费用不足。创新运营方式,实施翠园湖原水城区灌溉法,有效提升了管理能力。
二、利津县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
(一)自然条件限制,绿化难度较大。因为利津县地处黄河入海口,利津的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地本斥卤,自古鲜见花木。土壤盐碱化严重,地下水位较高,土壤含盐量通常在0.2~0.5%,最高达1%,栽植花木成活率很低。“年年种树不见树,年年植绿不见绿”是早些年我县植树情况的直接体现。近年来,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县城的绿化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限于所能栽种的树种限制,所能绿化的垂直空间远远不够,树木普遍不高。自然条件的限制导致绿化成本较高。
(二)城市绿化起步晚任务重。近年来,我县对城市环境建设日益重视,甚至把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到今年的重要战略部署层面,但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城市绿化的任务仍然较重,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少,力量薄弱,仅仅依靠一个部门中的几名工作人员负责管理,难以做到科学、系统和可持续的绿化。
(三)民众绿化意识比较弱。普通民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自觉性不高,保护环境的意识薄弱,破坏绿化树木和草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居住小区或者单位区内,有些人把绿化植物清除掉,种上自己喜欢蔬菜等,形成不和谐的景观。有些单位自觉绿化的积极性不高,在工作区内种植便宜的植物品种,也不定期修剪管理。
三、利津县提升绿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民绿化的意识。通过抓宣传发动、表彰带动、组织推动和检查促动,促进全国人民绿化意识的提高。广泛宣传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义务植树的全民性、法定性、义务性和公益性,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开展“绿化模范单位”、“绿化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比表彰活动,完善评选办法、检查办法和奖励办法。
(二)在城市绿化中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城市绿化应能适当地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尤其是景观园林绿化的,植物、雕塑、道路、水系等不但要搭配得相得益彰,而且在城市大环境中也要以点缀面。十年树木,只有通过一定的生长周期,城市绿化的生态功能、景观效果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等,亦需要恰当的植被景观点缀、烘托。
(三)要加强园林养护管理。人们常说绿化是“三分种七分管”。种是短暂的,管是长期的。只有进行不间断的精心养护管理,才能够确保各种苗木的成活率和良好长势。否则,就难以达到生态环境景观的特殊要求和效果。因此,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后一是必须及时提供相关的资金投入,二是建立园林科研机构和专业养护队伍,提高园林病虫害防治能力,使园林绿地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作者单位为中共利津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