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成长导师和知心朋友,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大学生支持和帮助,而且还在思想上引领大学生前进。由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保持优良作风,同时应不断提升理论修养、省身自律,培养高尚的情操,以优良的师德师风育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言传身教,育人于微
当今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知识面高度拓展。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带好这群大学生,仅靠来自于行政权力的权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倾注身心、爱心,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真正发自内心并且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学生才能向老师敞开心扉,对老师说知心话,才能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与理解,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在阳光下学习和生活,在自信中健康地成长。
高校辅导员首先要经常深入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其次,要言传身教,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要有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和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要正确树立“四个意识”,要注重培养“四种精神”即老老实实的做人精神、踏踏实实的干事精神、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和任劳任怨的勤勉精神。第三,在做学生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既要善于策划,又要善于总结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切实提高辅导员职业技能。
二、知行合一,成才于业
行万里路、知中国情,是培养学生远大志向、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辅导员要将实践育人的培养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模式,一是要创新实践形式,围绕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可以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形式,利用好社交网络群组、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等新型媒介,不断拓宽实践的时间与空间选择,用新形式让学生喜闻乐见,提高学生的实践参与度。二是要深挖实践内涵,我们的学生实践工作,一方面是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基本的社会人素质,另一方面,实践还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形式,实践必须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巩固、验证理论知识,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一般规律,从而能固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在今后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就要求辅导员自身有充分的新媒体知识,懂得新时代的话语体系,能与学生良好交流打成一片。同时也要有强大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能够为学生真正解决问题,回答思想上的困惑,为学生出谋划策,真正起到指引学生人生道路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三、循序渐进,树德于行
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和学生时代特征,德育工作也应该有相应改变,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没有尽头,其核心实质在于提高辅导员的立德能力,通过归纳这些制度维护和规范,从小处做起,循序渐进,树德于行。具体说来,坚持以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四句话”即与信仰对话、与专业成长、与艺术同行、与工作面对面为工作理念,以“五个共同”即努力实现目标共同制定、资源共同建设、特色共同培育、成果共同享誉、责任共同承担为工作方法,创新学生工作思路。重点关注学习有压力、心理有困惑、经济有困难、行为有过错的“四类学生”,开展落实“面对面帮扶活动”,走访困难学子,帮助困难学生走出经济、心理的压力;推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环境;建立学生预警机制,学生管理由堵到疏,由约束管理向服务成长转型。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创新,行成一个完备的思政工作网络,帮助学生塑造起良好的品德。(作者单位为武汉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