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控制成本,公交企业一般都设有专门提供燃油等物资供应的部门,在燃油供应的管理上,采购、领用及库存环节关键点的控制管理尤为重要。
一、燃油供应部门对油料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
油料采购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购价格风险:缺乏对价格跟踪监测、判断失误、批量采购的价格风险;针对该风险可设专门的采购小组,对国际原油市场走势进行实时关注,追踪价格变化,找准时机进行采购。采购时,从合格供应商的报价中选择最优,并将该价格与市场挂牌零售价进行比较,根据批零价差的优势大小决定采购量。
(二)采购数量风险:采购的数量是否能按计划保障生产供应,是否符合价格走势;针对该风险,结合价格追踪,根据生产用量,制定采购计划,各加油站点应每日上报车辆用油情况,及时修正采购需求。
(三)供应商选择风险:供应商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油品质量无法保证,甚至营私舞弊,还有交货能力、售后服务及违约责任承担能力等风险;针对该风险,可选择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等大型国有企业为合格供应商进行规避。
(四)油品质量风险;油品质量不达标,可能引起油耗大幅增加及车辆维修成本的上涨;供应商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该项风险,其次在采购入库时应严格按照要求对油品质量进行验收,可由卸油员先用量油尺抽样进项外观(颜色、气味等)检查,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再做进一步检查。
(五)合同风险:主要存在合同条款模糊,违约责任约束简化,口头协议、电话采购及合同管理混乱,未能及时按合同履约的风险;针对该风险,采购合同签订前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层层评审,审批通过后方可签订。购油合同签订后,应加强管理,采购小组应根据合同完成情况综合其他因素进行采购。
(六)断油风险:油品供应紧张时,合格供应商无法或不愿意销售,导致公交运营用油无法得到保障或燃油成本大幅上涨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应按年度计划用油与各大供应商签订最低采购量。
(七)验收风险:油品交接过程中油品质量不达标,数量短缺风险及操作员未能严格按照制度进行验收风险。主要针对油品的数量短缺风险与供应商达成合理损耗额度,对从供应商油库提油环节、运输到各加油站点进行卸油的环节均需制定严密的交接流程,油品采购时以吨计数量,从供应商油库提油时,油库出库单同时填写吨数与升数。要求驾驶员从密度较低的涌道装满油料后,将车辆开至平地静置15分钟后对装载油品进行计量,计量结果与油库出库单实际体积核对无误并签字后将油品送至指定加油站点,运送过程中押运员全程陪同,车辆到达后,静置15分钟,由站点卸油员上车抽样进行油品质量检查,颜色气味等无异常时进行计量,计量结果填写在出库单上,由驾驶员与卸油员签字确认,与出库时油品体积核对,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时方可开始卸油,卸油过程中,驾驶员,卸油员均不可离开,二次卸油完毕后,待罐内油面静止平稳后,再次通过油罐液位仪对卸油数量进行确认。提油驾驶员、押运员对油品从油库提出至加油站卸油员计量验收前负责,计量员需对接卸油品数量负责,保证油罐车内油品全部卸净,且必须卸至加油站点油罐内。因人工使用量油尺或量油杆进行液面高度测量时,操作及读数均存在着主观误差可能,故要求每个环节计量至少两次,每次测量高度相差应小于50毫米。
二、油品向公交运营部门供应环节管理
(一)内部转移价格管理,内部转移价格涉及到企业的纳税、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及决策,应从整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和经营目标出发,选择适用的定价方法。公交是公共事业,便民惠民是首要任务,收入提高空间较有限使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油品由采购部门向运营部门转移的价格制定面临的风险点主要有:供应部门与运营部门间责任转嫁,导致部门目标不明确,不能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针对部门间责任转嫁的风险,企业应明确责任,采用可控性原则对运营部门的燃油消耗以数量指标进行考核,物资供应部门则对价格负责。燃油转移价格还需综合企业纳税情况,现金流等因素进行评估制定。
(二)加油站点的合理规划与设置,主要的风险点有设点过多,设备人员投入过高,管理难度增加;设点不足,车辆空驶前往加油成本高,耗时且路途中加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公交路线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增加或调整,供油点的设置也需加以调整。出现加油点供油拥堵,车辆空驶里程大,交通道路情况复杂等运营管理部门认为需新增供油点时应提出申请,并上交详尽的调查分析报告;供油部门应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场地是否符合新增加油点安全管理要求,附近是否有别的点可以分流,是否可避开道路交通复杂路段?若可增设时,上报新增点所需投入预算,配置人员要求及今后管理成本预算。公交企业应进行充分调研,对运营部门及供油部门的报告进行严格审核,综合决策。
(三)内部供应过程中准确计量的要求,主要风险有加油员未能认真履职,混淆领用单位导致统计数据有误,加油设备故障导致计量不准确等,针对这些风险,要求定期对加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启用管理软件,实时记录每笔交易,并要求各车加油时,驾驶员签单确认并对自己所驾驶车辆的油耗负责,加油员应妥善保管领用单据以便领用单位定期核对,对加油员的职责应做相应考核。准确的油耗数据为运营部门对成本的控制分析、采取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四)安全管理需求,车辆加油时,未能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导致火灾等事故的发生;针对该风险,加油员均需接受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加油场所设置醒目标识,张贴操作规程,主要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领用部门应积极配合。
三、燃油库存管理与控制
公交内部燃油供应一般设供油点较多,各点间距离远,对库存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存在着几个主要风险点:
(一)保供风险:每个点的存量是否充足,是否能够保障供应,要求每个点下班前计量库存并上报,根据该点正常加油量及时配送油品。
(二)记账数据不准确风险:作为液态商品,库存的清查存在的一定的难度,在库存商品的核算上存在着计量不准确的风险,针对该风险,坚持每月定期盘点,盘点时要求至少测量两遍以上,并核对台账确保数据的准确,降低大盈大亏的风险。
(三)油品流失风险,内控管理不到位时,可能发生油品长期定量流失而未能被发现的风险。因此对燃油盘点的管理分两步走,首先,油品以吨采购,入库时在财务上按行业标准换算成升记账,定期盘点时,计量实际储油罐的液面高度根据该罐的容积表换算出实际库存,盘盈亏入账处理。因行业换算标准与实际验收数量存在一定差异,故此时得出的数据不能作为管理考核的依据。因此,需进一步测算库存与实际验收入库时所测量实际体积数量间的盘盈盘亏数据,并加以分析。油品发出时,以升计量,分装领用时存在损耗,油品的可挥发性也导致损耗的发生,同时油品体积的测量还受温度、密度等因素的影响,那么损耗的合理范围如何确定?对此,应定期派出管理人员进行盘点计量与不定期的抽检相结合,并长期追踪盘点数据变化与各变动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制定较严密的考核制度保证现场工作人员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四)为避免油品人为的不正常损耗,因加强加油员现场日常工作的管理,加强加油员工作交接管理,填写交接班台账并妥善保管。管理人员在盘点时应核对各站点每日加油台账,交接时加油枪数据。现场准确完整的台账数据是内控要求的基础。
(五)为避免失窃及设备损坏产生跑、冒、滴、漏油的风险,要求加油员每日对加油设备、防盗设施进行巡检并填写登记存档。
综上所述,燃油成本为公交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围绕其采购、领用及库存管理三个重要环节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及管理措施保障了燃油成本的有效控制。(作者单位为厦门公交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