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企业并购绩效的因素多维共生的,这些影响因素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内在机理。一种比较主流的并购绩效研究方法是以财务指针为研究对象的会计研究法,在这类研究当中一般使用比较常见的财务指标作为评价的内容,如:每股收益、资产报酬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会计研究法主要是针对并购完成以后收购一方的绩效变化进行研究。
一、国外基于会计研究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并购之后的表现比并购之前要差,(例如,Meeks,1977;Mueller,1985;等等)。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通过并购收购一方的绩效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Seth,1990;Parrino & Harris,1999;等等)。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并购前后没有显着差异,或者并购以后有些指标得到了改善,而有一些财务指标则变得更差(例如:Herman & Lowenstein,1988;Healy,Palepu & Ruback 1992;Ghosh,2001等等)。
在指标的使用方面,Palepu (1986) 认为可以用净资产收益率考察并购的绩效,得到的结论是:并购当年,不论是主并购公司还是目标公司,资产收益率均会大幅下降到行业后30%水平。而且拉长到更长时间来看,并购后的会计长期绩效(资产收益率)将持续下滑,将在并购后的第5年达到最低,但他采用的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无法区分债务杠杆的作用,若采用ROE来衡量企业的并购绩效则会改善此类问题。
二、国内基于会计研究法的并购绩效研究
随着西方资本市场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现象近些年也表现出“井喷”态势,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并购问题,也成为国内学者在公司金融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开始以西方的并购理论为基础,参考国外常用的两种并购绩效研究方法,对我国的并购活动进行了研究。
国内对于会计研究法的有的使用了单一的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标准,有的使用了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一)使用单一指标对并购绩效的研究
朱干宇(2002)将使用ROE作为绩效指标评价了98年我国资本市场的并购案例;陆国庆(2001)则运用Tobin's Q 值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产业效应进行研究。舒强兴和郭海芳(2003) 将公司的EVA作为并购绩效的评价指标,研究了2000年39 家并购样本。姚长辉和严欢(2004)以税前经营性现金流收益率和超额现金流收益率作为并购绩效衡量指标,对1995~1999五年间发生并购的135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通过将样本公司并购前后三年中每一年指标与控制公司进行比较,来检验收购公司是否通过并购行为取得了并购绩效。宋秀珍等(2008)使用EVA指标分析2003年60家并购企业2002~2005年的绩效变化,认为并购并没有提升企业价值。而肖翔和王娟(2009)也将EVA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对2002年40个并购样本进行了长达5年的观测,发现企业的绩效在短期内得到了改善,但长期来看则不明显。
(二)多指标衡量研究
在采用多个指标对绩效结果进行评价的研究中,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采用会计研究法,针对1994年~1998年的多个并购案例,使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价,结论是并购公司的在并购当年的绩效变化程度不大,但在并购后一年有所提升,在往后则开始下降。冯益湘(2001)选用每股收益、净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指标进行研究,发现重组公司获利能力较差,低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陆国庆(2002)同时选用ROE和Tobin's Q 值作为绩效评价指标,研究认为重组也能显着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朱宝宪和王怡凯(2002)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指标进行评价,发现多数上市公司在并购后主业得到了明显加强。张俊瑞(2002)等以164家1997~2000年的并购事件作为研究,使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及其变化率等指标分别衡量公司的并购绩效。高良谋(2003)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1999-2001年发生的307个并购案例,研究发现目标公司业绩在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较大提高,但到后二年和后三年绩效改善缺乏持续性。廖理和朱正芹(2004)选取71家2001年发生并购案例,从现金流管理、财务稳健性和经营能力三个方面选取财务指标研究并购业绩的变化,研究认为收购公司重组后第2年业绩得到显着提高。
国内学者为了从多个角度对并购行为进行考察,也引入过如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到并购绩效研究的领域当中,但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到目前为止都无法解释并购行为是无效的且并购事件仍在不断发生的原因。以现有的研究来看,学者门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某种研究方法对并购对企业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有效的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却一直没有得出共同的结果。
直到今天,相关领域的研究者门仍在不断探求影响并购结果的原因,相关因素有哪些,有对并购的结果产生了怎样的影,包裹并购的类型、支付方式、持股比例、行业的相关度等等因素,对与这些不同交易特征对于并购结果的影响,仍然没有得到答案。(作者单位为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四〇二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