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一门非常基本的专业课程,决定着财会专业学生是否能够具备扎实工作技能的基础。在国家倡导加强实践操作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有必要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设计加以创新,实施项目化教程设计。基于此,本研究首先概述了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设计的内涵,进而分析了财务报表分析的项目化教程体系,最后给出了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设计的保障措施。
一、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设计概述
所谓的项目化教程设计,是指将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分解为多个不同的教学项目,教师进一步围绕这些项目来安排课程内容,学生通过详细参与到不同的项目中,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而言,其十分适合采用项目化教程设计。结合秦志林和孙孟庆编制的《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这本教材,在设计教学项目过程中,可以将财务报表分析的课程内容分别区分出“认知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报表综合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共计7项不同的项目,这些项目中又分别包括多个不同的具体任务。
将课程内容详细区分为不同教学项目是实施项目化教程设计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当清晰认识项目化教程的特点与方法,确保实施过程的有效性。从特点来看,项目化教程设计有三大特点:一是师生共同参与并完成项目;二是以学习小组形式来实施项目;三是强调通过参与创造性实践活动来完成学习。从具体的教学方法来看,项目化教程设计的实施需要配备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法”、“现场观摩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应有效配备到不同的项目学习过程中。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项目化教程体系
财务报表分析的项目化教程体系建设包括如下三项关键内容,也即教材选择、课程组织、程序设计。
从教材选择方面来看,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可选择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秦志林和孙孟庆主编的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这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使用,在充分咨询各类教育专家的基础上,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明确区分为7个项目,能够充分体现出项目化教程设计思想,具有方便具体教学设计、重视职业素质培养、强调推进校企合作效果的特点。
在课程组织方面。根据高职学生特点、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课堂情况不同,分别采取不同措施。首先强化课堂考勤,保证出勤率;其次对于不同会计专业水平的学生要求不同,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强调各项目基本知识点的掌握,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拓展相关知识和教学参考资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在程序设计方面,财务报表分析的项目化教程设计应当严格遵循“详细描述项目项目—基础知识准备—安排工作流程—强化职业培训”的模式开展,注重对课程所包含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系统的讲解与实践操作,从而将财务报表分析的各项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到一起。
三、财务报表分析项目化教程设计的保障措施
一方面,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应符合财务会计学习的一般规律。这种规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考虑教育环境的适合程度,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过于激进的采用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可能适得其反,此时更应当从理论入手,从理论培育逐步扩大实践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应用;另一方面,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常有限,因而在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储备情况,控制好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避免因学生理解障碍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降。
另一方面,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教学场所外,实践场所也是开展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的核心场所。这意味着,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提升自身的财务会计知识的实践能力。为此,学校在引进与培养财务报表师资工作中,不仅应考虑教师的理论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除了上述两大策略之外,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的有效执行还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支持,教师与学生均需为此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主管部门与学校不能错误的将财务报表项目化教程设计视为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试验项目,更应为教师与学生的投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作者单位为西安翻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