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多数是由公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因此在适应财政改革与中小学校教育改革的前提下,要不折不扣的落实有关的管理政策。但是笔者发现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还较为薄弱,需要以其为突破点进行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涵
中小学校的多数是由国家拨款构建,其中固定资产又占据较大的比例,同时其也是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与基本条件,也是衡量中小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几年,国家加大对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中小学固定资产总资产的比重不断提升。中小学固定资产的数量与质量从侧面体现出学校的硬实力,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水准则体现出学校的软实力,同时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使用效率,也关系到国有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从降低闲置固定资产,提升利用效率的角度出发,从而提升中小学校财务管理质量。
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重视,管理流程不畅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已经形成了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资产管理思维。诸如中小学校的上级部门在进行考核时,更重重视升学率等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指标;而且对于领导干部离职时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是对资金收支更加关注,而对于资产的移交却不是十分重视。从而致使部分学校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相关的制度也缺乏执行力度。某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于其工作岗位职责不够清楚,也缺乏责任担当,不能够严格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甚至可能会做出贪污腐败的事情。而且对于中小学校的财务人员的考核也是缺乏力度的,加上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的流程,造成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缺乏流畅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缺乏健全的制度以及严格的手续审批
某些中小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没有进行完善以及优化,致使某些业务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制度指导;而构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小学校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摆设,更多只是为了能够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进行设计的;同时还有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陈旧,缺乏对其进行更新。诸如某些中小学校没有将固定资产购置纳入预算管理范畴,而且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十分随意,并没有从节省、生态以及资源整合的角度进行合理的安排;不能够执行政府采购机制,致使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诞生。甚至由于人力资源紧张,其固定资产的采购业务基本而上都是由一人完成的。某些学校在固定资产的验收环节也缺乏流畅,对于资产的领用、保管、人员更换等都没有相应的交接手续。而且在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上通常是敷衍了事,致使中小学校对于自身固定资产的家底不清楚,以及账实不符的状况。
(三)固定资产管理手段缺乏创新性,效率不高
对于中小学校这种事业单位来说,通常是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进行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在具体的工作当中,某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完成了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初始化工作,然后在后续的实务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跟上,甚至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上缺乏主动使用的积极性,对于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接受起来很有难度。但是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效率不高,不利于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提升。
三、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责任
对于中小学校固定资产分布广、数额大、类别多的情况,要构建三级管理机制。首先是成立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由中小学校校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其他各级主任作为副组长;其次就是中小学校的财务总负责人、资产管理负责人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人;最后就是由各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这样形成三级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环环相扣,同时也能够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供保障。
(二)对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规范化
中小学校必须要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要从固定资产采购开始直到其报废处置整个环节出发,将各个固定资产管理环节标准化。同时与预算管理进行结合,发挥其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反馈的作用。同时对谷固定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使得中小学校各个环节能够有效的利用固定资产,从而也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优化。
(三)要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利用
目前,已经在用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有部门预算系统、部门决算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会计账务处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都和固定资产相关,但各自为政,无法兼容、共享、稽核,不利于统筹管理,无法保证财务数据的一致性。建议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统一起来,进一步升级、增加、整合现有软件,不断开发使用价值,提升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作者单位为四川省东汽八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