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经营内外环境等因素的剧烈变化,推动了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革新,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落实信息化能够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率,克服和改进传统成本管理及时性与准确性不足等缺陷。因此,加强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应用就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首先对企业成本管理应用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信息化在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信息化成本管理的具体构建方式。
一、信息化企业成本管理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成本管理能够实现成本动态管理
与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比较,信息化后的成本管理能够结合价值链理论,为企业价值链管理体系的构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将成本管理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的对象只是“产品制造成本”,对于产品、设计、采购、销售、售后等全寿命期成本管理就有所欠缺,从而致使企业成本管理数据的缺失,成本数据报告缺乏科学性。战略成本管理扩展为“基于价值链的总成本管理”后仍旧无法反映不同作业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存在此消彼长的“内部动态关系”,这就需要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从成本结构的动态关系上,系统分析、控制产品成本,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二)落实成本数据多维度分析
现代化企业不断推进密集型、一体化和多元化战略,运营产生的各种数据不管是从数据量还是数据内容都变得极其的繁冗复杂。因此将信息化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后,能够充分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工具对成本管理中的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从中能够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且通过调整市场、采办等各种数据资源,将零碎、凌乱的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领导者不仅能够依靠财务资料做出决策,同时也能够参考财务数据以外的各种信息。
(三)信息化打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后,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化技术,使得成本管理机构更加简化。一方面由计算机替代大量的需要人工控制的工作节点,降低成本管理营运成本;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成本管理方式必须等到会计期末核算完成后才能向管理层提供成本f203789cfba2821bfaa42d361560a3cb分析数据的问题。成本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与企业间价值链分析,识别能够增加顾客价值的活动,明确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战略地位及竞争优势;有利于作业分析、作业改进,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优化经营决策。
二、信息化在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产生偏移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是其中十分关键的构成部分,因此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在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的应用过程中,要重视构建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在信息化过程中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极易产生偏移,在成本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极易过度重视成本数据的搜集,却忽视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
(二)成本管理缺乏市场分析
在进行成本管理信息化时可能会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成本数据的搜集,而对于市场分析却有所不足。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分析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前提,缺乏市场分析就不能够对企业的生产运营尤其是成本管理进行指导。在当下市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市场分析才能够掌握先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市场分析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的前提。
(三)成本管理中缺乏深入应用信息技术
企业成本管理必须要深入应用信息技术。信息化成本管理应用过程中不要只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搜集与分析,而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才能够发现企业传统成本管理下难以发现的问题。只有在成本管理中深入应用信息化技术才能够覆盖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才能够分析成本信息的战略相关性,实现成本管理方法的变革。
三、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具体构建策略
(一)成本核算信息化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其成本核算是先将所有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然后按成本要素简单地进行分配。这种方式在时间上难以满足企业管理所需要的周核算、日核算,亦即存在成本核算及时性的缺陷。而且在成本核算的精度上无法做到准确,甚至造成产品成本失真。而信息成本管理在成本核算上则需要将产品订单、产品数量都纳入到核算范围内,同时将不同工序以及生产环节所消耗的人工及物料直接归集到该产品订单下的生产费用当中。同时通过信息化系统直接将其他环节的间接费用归集到成本中,再根据各生产订单进行分配。通过成本核算信息化能够做到产品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同时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提升成本管理的效率。在不增加成本管理营运成本的前提下,具有复杂业务和庞大机构的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核算成为可能。
(二)成本分析信息化
传统的成本分析通常是在月末报表结束后进行,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成本静态分析,将成本费用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后在进行分析。例如:将成本费用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等。更多体现的是进行事后总结,无法达到事前规划的目的,不利于开展成本预算工作。但是在应用信息化后,企业成本分析上就有崭新的思路,精细化分析可以得到落实。从订单诞生开始就对其进行动态的成本分析,过程中发生任何变化,信息系统可直接对成本分析进行调整。通过信息化系统,非常方便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作业是否有价值,发现增加价值或降低成本的机会以及企业在纵向价值链和横向价值链所处的战略定位。对分析资源动因来评价作业的有效性、分析作业动因来评价作业的增值性,综合分析作业链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
(三)成本控制信息化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根据一定时期提前构建的成本管理目标,由负责成本控制的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消耗发生前与成本控制环节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因素进行防范以及控制的环节。利用信息化改变局限于制造成本的控制方式,实现成本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尤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成本预算的控制,改变成本信息传递方式,对于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的提升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例如,利用ERP系统的成本管理就是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在企业实务中,一家企业如何在供应商、工厂、仓库和市场之间选择运由谁供货、走哪条运输路线,以达到综合成本最低的目的,就必须使用ERP系统将高等数学中线性规划原理运用到成本控制中来。
(四)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在构建成本管理信息化体系之前必须要储备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最好的方式就是将成本管理职工进行培训,聘请专业的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对其进行信息化成本管理教学就能够快速的储备信息化成本管理人才。而有关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就需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来完成,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加以解决。
四、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现有的经济价值链得到了完善。 企业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完成由传统成本管理法向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和战略成本法转变成为必然趋势。(作者单位为福建顺磊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