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票制”政策对我国药品流通的影响

2017-12-29 00:00:00赵倩 卞少倩 刘永忠
今日财富 2017年35期

“两票制”自去年提出以来备受关注,已经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热门话题。简言之,“两票制”指的是医药生产企业向药品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药品一级经销商再向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两票制”的实施有利于优化我国的药品流通环节,减少药品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对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两票制”政策对我国药品流通所产生的影响,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为“两票制”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一、“两票制”实施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药品供应链包括原材料和药材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最终消费者。其中药品流通企业指的是药品的各级批发商及代理商等等。一直以来,我国的药品从生产到消费者最终使用经历了层层的流通环节,药厂生产的药品只有通过药品流通企业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但由于药品流通企业类型的多样性,使我国药品的流通环节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传统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药品的层层加价使得患者看病贵的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减少流通环节,抑制药品价格的不合理增长,缓解患者看病贵之痛,2017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两票制”指的是医药生产企业向药品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药品一级经销商再向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并在全国各省市进行试点,争取在2018年在全国全面推行“两票制”。

二、“两票制”实施前传统的药品流通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传统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药品价格在各环节上加价过多,每个环节中各方都要争取自身的利益。同时,医疗服务收入、医生回扣、营销人员提成和审批环节费用都要在药品流通环节中找到“来源”。因此,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药品价格居高不下。

(二) 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药品流通各个环节中的经销商的实力各不相同。因此,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存储条件和运输条件存在差异,无法保证药品最后到达患者时的质量和安全性。由于市场管理的缺陷,部分经销商往往会以低于企业规定的价格在授权范围之外的区域进行销售,出现恶性“窜货”行为,期间会有一些不良经销商将假劣药品混入流通环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给我国的药品带来了安全隐患。

(三)药品成本过高

药品成本不仅包括药品的生产成本,还包括药品的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等等。医药产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的过程中包括了产品的存储、运输,也包括与之相关的药品的包装、装卸、加工等活动。传统的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各个环节内的经销商都要花费一定的财力和人力对药品进行管理,造成了药品的成本过高,经销商为了获取利润,往往会提高药品的价格,造成患者看病贵的问题。

(四) 药品渠道管理不当

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有不同的经销商组成,不同的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等,由于经销商之间的目标差异、销售区域的归属差异、技术的差异等原因,各个环节的经销商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降低企业的控制力和经销商的忠诚度。

(五) 政府监管难度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6年9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记录在册的药品生产企业有 8459 家,药品经营企业有 140610 家,庞大的监管对象与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并不匹配。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都有被伪造的可能,加大了政府的监管难度。

三、实施“两票制”后药品流通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控销模式下的医药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政策压力

两票制的实施使得传统的控销模式走向崩溃的边缘。自两票制实施以来,以控销模式为主的医药企业由于新政策的压力,无法给企业庞大的医药销售代表等销售群体合法合规的药品经营身份。不仅如此,两票制的实施,还将使得医药代表等销售群体通过走票、挂票等模式成为了不可能,很大程度上也让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群体将会向其他企业靠拢或者选择放弃医疗行业转型。

(二) 医药企业之间面临优胜劣汰

目前我国的医药企业主要分为自营企业和非自营企业。自营企业指的是企业本身有着自己的团队在市场上进行经营与操作,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政策的变动等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并能够及时的建立新型的商业策略。而非自营企业没有自己的团队,完全依靠代理模式进行运作,将工作交给代理商,全权由代理商负责市场上的药品经营。

两票制的实施后,自营企业可以通过对竞争对手进行市场调查,详细了解对手的资料而进行策略调整,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非自营企业本身依赖原有的代理模式,传统的代理商在新政策下逐渐显现出弊端,同时两票制的实施将极大的减少药品流通环节,非自营企业将在政策变动中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

(三)医药代表等销售群体将面临巨大压力

“两票制”政策实施后,医药企业生产的药品最终到达医疗机构过程中的流通环节将逐渐减少,使得大量活跃在药品流通环节中的医药代表等销售群体因受到政策的影响其利益受到损害。

四、“两票制”下药品流通的对策与建议

(一)集聚整合药品流通企业

我国“两票制”政策的实施极大程度的减少了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了药品流通成本,药品从上级经销商流入中小型医药流通公司将变少。同时,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面临因业务减少,部分面临被收购、转型或者被淘汰。随着中小医药流通企业淘汰出局,药品流通程度更加集中。集聚整合药品流通企业,即大型医药公司进行药品集中配送模式,将会使得整个医药行业的生产流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态势发展。通过大型医药公司进行药品的集中配送,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保障公立医院的药品质量和供应,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提出的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的要求。

(二)转型发展医药物流企业

两票制下,药品从生产企业经过一级经销商后最终到达医疗机构,其中的中间流通环节大大减少,使得国内大多数不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药品流通公司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因此,部分中小型药品流通公司可以进行转型升级,发展医药物流企业。

五、我国实施“两票制”的作用和影响

(一)有利于控制药品的价格

国务院明确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其中要求全面推行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得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

(二)有利于保证药品的质量

“两票制”减少了流通环节,流通环节的减少降低了药品流通过程中的存储和运输的风险,保证了药品的质量。此外,流通环节的减少也会抑制部分经销商的恶性“窜货”行为,防止假货进入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药品的质量。

(三)有利于降低药品的成本

我国实行“两票制”的目的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来降低药品的价格,解决患者看病贵的问题。流通环节的减少降低了药品在运输、储藏、包装、加工、装卸等方面的成本。

(四)有利渠道管理和政府监管

流通环节的减少使得经销商的数量得到了控制,减少了经销商之间的冲突,加强了企业的控制力和经销商的忠诚度。“两票制”减少了药品的流通环节,提高了药品流通的集中化程度。实施“两票制”后,大量依靠“过票”等方式生存的中小型流通企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逐渐走向转型的趋势,而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将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降低了政府药品监管工作的难度。(作者单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