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现状分析

2017-12-29 00:00:00王群 张婷玉
今日财富 2017年1期

农民融资难的问题却一直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农村金融依旧发展迟缓,归咎到本质原因,是因为农村市场较为复杂。为解决这一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便由此诞生。农村互联网金融旨在把互联网金融运用于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解决农村的融资难及一系列金融问题。因此,对我国的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背景

互联网金融从2013年发展至今,其速度迅速,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消费市场的格局,为大多数用户带来了便利。在金领、白领、蓝领、学生市场逐步被互联网金融攻陷之后,还有一个市场尚未被大量挖掘——农民。

同时,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政府层面不断提供政策支持。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2017年,一号文件对于农村金融的指示更加具体:“鼓励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存贷款、支付结算和保险等金融服务。”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大。根据中国社科院在2016年8月发布的《“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显示,从2014年起,我国三农金融缺口便超过了3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将2016年沪、京两地的全年GDP甩在了身后。截至2015年末,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

虽然国家农村金融深化程度低、正规金融机构供给不足,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归咎到本质原因,是因为农村市场较为复杂,所以大部分正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都会碰壁。

农村信用环境差。在传统的征信系统上几乎都缺乏有效的个人信息,在央行号称有8亿多的征信体系里,其实真正覆盖到的人数在3亿,而农村的人群在6.7亿人,但乡村征信群体和这3亿之间的交集几乎很小很小。另一方面,传统信贷依赖于抵押物,在银行看来,普遍缺少可抵押资产的农民是难以控制风险的对象。这一状况间接导致了周其仁教授在《反思农村金融》一文中提到的“银行从农村吸储,却只向城市放贷”现象的产生。

二、互联网进军农村金融发展情况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前景一片良好,但是进入这个市场的角色却少之又少。根据网贷之家平台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3月,全国2000多家正在运营的P2P平台中,专注于农村金融的平台只有47家。虽然平台的数量逐年增加,但是相比与农村市场万亿级的市场需求,无疑还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下文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三种形式的平台:

(一)新型互联网系

新型互联网农村金融平台的作用不容忽视。对于这类平台来说,既没有农民交易数据,又没有农民消费数据,大多数平台采用了线下实体审核的方式来获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根据方式的不同,将风控的方式分为四种:加盟商模式、自营放贷员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和土地经营权抵押模式。加盟商模式的典型代表平台是翼农贷,翼农贷最近发展迅速,得益于加盟商的机制。翼农贷与全国的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合作,使这些机构成为翼农贷在全国范围的加盟商,加盟商推荐借款人在平台融资并由加盟商担保。自营放贷员模式就是平台自己招收本地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他成为平台的放贷员,负责对借款人的線下信用进行评估。自营放贷员模式的代表平台是沃投资。农村金融中的供应链模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因为农产品整条生产销售产业链中,很少会有核心企业参与到产业中。所以农村金融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即衍生成依靠上游农资供应商,这个供应商可能就是农村的售卖点。根据传统的赊销关系,来收集农民的信用。

(二)传统产业巨头系

传统产业巨头的模式相对较为简单,利用传统产业中的企业优势,来发掘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该种模式很少能够覆盖到农户,服务的对象仅限于农村中小型生产企业。例如新希望,深耕三农领域已久,依托其产业优势,旗下希望金融联合传统机构,整合资源,形成了涵盖农业产业链金融、农村消费金融、农业供应链金融和农业支付四大业务的金融体系。

(三)互联网巨头系

京东金融和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系进军农村金融市场,阿里和京东布局农村金融市场是依靠它们在农村线下电商的布局,根据农民线上消费的数据来评估信用等级。

三、通过互联网发展农村金融的优势

与传统的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交易信息相对对称、资源配置去中介化、金融资源获得性强等特点,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线上交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了农村地区传统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的不足,并利用社会化融资的方式筹集社会闲散的资金。

技术优势能够弥补征信问题。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的一大转变就是从传统需求提供抵押物或以担保的方式转变为农户只需要提供社会信息、生产信用信息和征信信息。在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优势下,将零散的、低价值的信息通过量化的模式转变为可视化的信用等级信息。

政策优势推动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国家每年都在鼓励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只要不发生较大的负面新闻事件,国家仍然对农村金融市场抱着鼓励开放的态度。(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