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2017-12-29 00:00:00周晗
今日财富 2017年1期

农村居民的收入增加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能够保证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也能最大化的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社会公平。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的收入增长却越来越慢,这一点令人堪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相当大,所以农业人口的收入如果增长缓慢,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大家都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所以,在新时期的现在,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让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起来,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现代化。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城乡经济差距将持续扩大,那么农村的繁荣稳定,全体奔小康和城乡协调发展都将成为空谈。综上所述,研究增加农民收入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具有相当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国农民收入的现状

(一)人均纯收入持续增加,收入构成变得更加合理。

1.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继续增长中。近年来,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在2014的时候,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908元,是2010年的1.52倍,比十二五时期农户收入增长了一倍。

2.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为合理。农村净收入人均纯收入结构优化。2010年前,净营业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重要来源,近来却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14年底,营业收入净额仅为农村人均纯收入的28.18%。2014年底,农村人均工资收入达4362元,占农村人均纯收入的51.23%,促进了家庭的工资收入增加。

(二)消费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消费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1.农民人均消费能力正在上升。2014年,农民消费支出达6992元,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16.2%,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

2.农户人均消费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明显优化。自1995年以来,消费支出占服装,食品,住房等的比重已从2010年的62.86%下降到2014年的52.28%。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对农民消费支出的份额一直在上升。

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一)农业生产。

1.因为耕地资源极度短缺,造成农产品产量减少,直接影响了劳动生产率,这些都是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2.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民是粮食的主要生产者,他们一方面要生产粮食,提供给市场以供销售,另一方面通过生产粮食他们可以获得不菲的收入,有了这些收入,他们的生活水平就能得到改善。在这种情形下形成了一种循环关系,即农民生产粮食,获得经济收入,然后他们的经济收入增加了,又可以扩大粮食的生产规模。

3.我国农业生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除了缺少土地资源以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的因素还有水、森林、草场、生态环境等资源。很多地方因为植被稀少,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土壤开始沙化、盐碱化,这些地区的土地沙化、盐碱化的面积每年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

4.科学技术含量低,所以农业技术水平也不高。农业科技的进步是农业能够取得突破的关键。但是中国现在农业的技术落后外国却有几十年的差距,中国并没有在科技上对农业产量的增加做出过什么贡献。发达国家的农业产量不断增加的原因是他们很好的利用科技对农业产量的增加作用。

(二)农业结构。

1.农产品品种结构雷同、品质低劣。

2.农产品区域布局不合理的数量还很多。

3.产业加工链较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农产品流通加快,进一步实现产供銷一体化。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把农业发展成高科技化的农业。建立生产示范基地来展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建立一套体系来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简历农产品自己的品牌,并将其推广出去。农村营销队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力量,我们要将个体私营企业、各种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鼓励进入农村流通领域。还有要对农村信息服务进行强化,加快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

(二)注重用不同方式对农民素质进行提高,同时注重对新型农民的培养。现在不仅是城市的人需要提高素质,农民的素质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一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加大对农民文化知识的学习,减少出现文盲和半文盲。二是要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创新意识,同时要建设一些制度来保证农民在科学技术学习上的需求,只有有了学习科学技术的意识,才能发展的更好;三是要保证农民在政治和思想道德上的觉悟。

(三)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来发展劳务经济,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还有尽快消除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这些方法,这些手段也可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是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强我国城镇化建设,鼓励农民去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对农村的吸纳能力,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发展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社会主义的条件下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这样农民才能有一个用的开心,用的放心的生活环境。

四、 结语

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所不能回避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包括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使农民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尽快富裕起来。要查找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了解之后采取相关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因为只有实现农民的小康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小康,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者单位为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