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在我国主要体现为一种自发组织行为,目前我国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实证性研究还非常不足。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以组织生态学相关理论为研究视角,来探讨太原市城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状况,运用该理论来解释各个群众体育组织开展情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提出可行的意见。
一、组织生态学视角下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研究内容
(一)组织生态学
1.组织生态学简介。生态学在组织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被称为组织生态学。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从社会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织理论,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社会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模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结构及其所受环境影响进行研究。
2.密度依赖理论及模型。关于密度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有三个重要假说:①设立权的合法性随着密度增加而上升,但它不会超过某个极限;②组织种群中组织的创建率与设立权的合法性成正比;③组织种群中组织死亡的风险与设立权的合法性成反比。
关于密度与竞争之间的关系也有三个假说:①竞争强度以一个上升的比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强;②组织种群中组织的创建率与扩散竞争的强度成反比;③组织种群中组织的死亡率与扩散竞争的强度成正比。
影响组织密度的因素:①规模影响。根据的研究,大型组织比小型组织更加有获得劳动力、资本、客户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大型组织拥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从而威胁到小型组织的存活机率。组织规模与组织死亡率成反向关系,原因在于小型组织的不利生存性,小型组织的死亡率比大型组织要更高。因此,组织规模的大小会显著地影响组织的存亡,进而在长期动态中表现为对密度产生相应地影响和依赖性。②年龄影响 。在组织年龄的相关研究中,西方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认为,社会选择过程倾向于选择具有较高可信赖度和高可解释性的组织形式。组织的可信赖性和可解释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死亡率随着组织年龄的增大而降低。新组织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影响能力上都不如年龄大的组织,更容易受到制度变动、经济变动、竞争或是其他不可预见的技术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二)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
1.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概念。城市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是指具有共同体育兴趣或体育目的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的松散的体育组织。其发展经历了由少到多、 由零散活动到有组织的活动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些组织壮大了,有些组织萎缩了,甚至解体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2.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形成、发展的条件。在一个群体中都有一个或两个中心人物,他们在群体中起着指挥、协调、榜样的作用。他们依靠自身的组织能力、号召力、奉献精神、责任感、社交能力等在群体中建立威信。可见,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去留直接影响着群体是否能生存下去。组织的活动频率与凝聚力取决于该组织负责人的号召力,尤其是负责人或召集人对组织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决定该社团发展规模及兴旺程度的重要因素。
场地设施环境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由于我国目前体育场地匮乏,自发性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大多以公园、街头巷尾及街道居委会的场地为主。
一个组织开展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自发性组织的经费问题比较困难,要想维持下去必须自筹资金,目前主要以会员交纳一定的会费为主。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指出,381 个体育活动点 1996 年总活动经费149.4142 万元,平均每个活动点3922 元。从活动经费的来源看,60% 活动点的活动经费来自锻炼者的会费,街道、 居委会的拨款仅占 10% 。可见,群眾自发性体育组织的活动经费基本上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渠道。
二、研究方法
(一)结构式访谈法。对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人数规模、维持时间、有无核心领导人物、场地情况、成员参与动机、健身诉求等取向等方面进行调査。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的访谈对象:1、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中的组织者;2、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中的普通参与者。
(二)文献资料法。搜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关于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研究文献的文献资料,对巳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提炼,发现与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发展相关联的理论依据。
(三)个案分析法。选取某一块社区周围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分析。通过对该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时间动态分析,运用组织生态学理论进行解释。
三、对已有研究的总体评价
我所阅读的关于组织生态理论的文献中,有纯组织生态理论研究的,更多的是关于某一机械制造,文化,服务产业研究的,但是关于体育方面角度的文献很少,甚至参考的资料也少之又少。
四、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希望把组织生态学理论运用到群众体育组织当中,将体育研究的视角更加开阔,为以后体育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些参考。为健身休闲体育运动总结出更加可行的建议。(作者单位为山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项目: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优化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