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统计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统计质量问题越发受人关注。由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探讨到多维统计数据质量,从多个数据质量框架到对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探讨,统计质量多维度观念已经成型。其中,众多数据质量框架有两个重点:统计数据和统计调查过程。统计调查质量包括调查质量及其内涵、统计数据质量和调查过程质量。
一、统计调查质量的内涵
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按照调查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按照登记时间的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按照调查的组织方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统计包括统计工作和统计数据,因此,统计中的质量可归结为调查过程质量和统计数据质量。
在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农业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数据质量标准包括:精度、准确性、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和最低成本。在调查过程质量角度方面,统计机构的调查质量包括:目的性、可得性、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可释性六个维度。目的性是调查满足数据用户需求的能力,是调查质量最为核心的内容。准确性是统计信息争取描述的程度。时效性是调查提供信息的时间和描述现象时间的距离。保密性是关于调查用户的隐私程度。可得性是数据用户从统计机构获取统计信息的容易程度。一致性是不同来源之间的可比程度。
在我国,对于统计调查质量各位学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一些学者认为统计数据本身质量与统计数据为社会服务的优劣程度密切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它指出反映客观实际所达到的准确程度。因此,统计调查质量的时效性和适用性非常重要。
二、统计调查质量维度分析
统计调查质量是具有多种质量特性的有机整体。部分特点适用于调查过程管理,部分特点适用于数据质量评估。本文要根据调查过程和调查质量的主要维度两个方面分解。
(一)调查质量过程分解
统计调查的过程中,质量特征可能使用于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调查规划阶段主要表现在调查设计、实现或数据处理。因此统计调查过程至关重要。调查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1.最狭义的层次指统计数据生产过程,包括调查设计、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数据生产过程注重调查质量的准确性和经济性。
2.统计数据传输发布。首先,统计数据发布平台体要求统计机构及时发布数据,即时间性的及时性维度。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通常存在时间规定,每个生产阶段都具有时效性。其次,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数据传输要求,即保密性。
3.在前两层基础上增加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对数据质量的评估,数据用户对数据的使用以及反馈,从而形成整个统计调查工作循环及改进的广义调查过程。调查质量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数据具有时效性、可得性、可比性和一致性。
根据上述三种不同等级的质量重点性,按照质量特征来区分,重点调查的质量维度分解,应该更加注重准确性和调查成本在生产过程中特别调查,但也要注意调查的及时性。可用性,可比性和一致性通过与用户交互的数据评估和解决。
(二)数据质量主体分解
统计调查的结果、调查工作的质量最终反映在统计数据。一方面,数据质量其本身有一定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调查质量维度应分解到参与主体。
统计调查的工作流程包括统计调查计划、统计调查设计、统计调查实施、统计调查数据整理、调查数据分析、数据信息传输与发布、调查的评价检验和数据的使用。统计调查设计包括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调查问卷的设计。其中,调查方案设计需要确定目标总体、调查方式、数据收集方式和调查清单的选择,其关注的质量特性是准确性、经济性和及时性。调查数据分析包括数据的估计、数据建模、编写调查过程报告。数据信息传输与发布则需要进行编写数据质量报告,这个过程需要及时性和保密性。数据的使用需要用户分析、比较、决策,它注重时效性、可得性、一致性和可比性。
三、评估与改进应用
分解统计调查质量是为了提高数据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过程质量注重调查过程控制和改进,数据质量注重调查结果的评估,使用和改进。
在调查的过程中,由于调查质量的多维特征,导致每个维度之间有可能不一致。这需要在改进上需要妥协:找到导致质量问题“要素”,根据重要性程度的选择性的解决方案。为满足数据用户,统计数据质量的评估和使用,分别评估统计数据和调查參与主体本身,找出优势和劣势,最终形成质量报告,指导用户正确使用数据,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将被用于调查过程中,加强质量改进周期。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了解在调查过程管理和统计数据的角度看调查质量,质量维度都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政府统计部门应该借助统计调查质量分析,找出解决统计工作中的质量问题,进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水平。(作者单位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