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研究

2017-12-29 00:00:00谭向晖
今日财富 2017年5期

我国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局限于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很少向社会读者敞开大门,服务对象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与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展的合作也并不多见,服务本单位的同时很少向社会提供服务。这样就无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无法体现出其各方面资源的优势。虽然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已经开始逐步向社会开放,但高校图书馆对校外读者也只是“部分开放”,如只办理临时阅览证。很多专业性资源的访问受到限制,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准则和规范标准,高校图书馆应该如何向社会开放,开放的程度是多少,这些都没有明确的定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特点

(一) 首先声明本馆的主要服务对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附属机构,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服务于本校师生及员工。作为其附属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在完全满足本校师生需要的前提下开展的,其服务的主次之分相当明确。几乎所有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在其校外读者服务规则的最开头都会明确地声明这一点。如耶鲁大学在其流通阅览规则的开头就提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首先是本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校外读者在使用耶鲁图书馆资源之前应该已经尝试过了所有其他途径。”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规定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机构或个人,如果侵犯了本校师生及员工使用图书馆的优先权,图书馆都有权拒绝其继续使用图书馆。”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为校外读者服务时也声明到:“校外读者使用图书馆不得与康奈尔成员的基本责任发生冲突。图书馆出于安全或空间方面的考虑,有权在任何时候拒绝校外人员进入图书馆书库或使用其他设备。”

(二) 细致划分校外读者类型。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读者提供系统全面服务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扬其公共精神,兼顾到校外读者的需求。对于校外读者,美国高校图书馆细致地划分了校外读者类型及其可以享受的图书馆权利。通常情况下,图书馆将校外读者类型划分为校友和游客两大类。对毕业校友来说,母校图书馆满足了其继续使用图书馆资源和享受服务的需求,对其后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帮助和便利;游客中又有其他学校师生、机构科研人员及普通公众之分,并且给予了高校师生、访问学者等研究型读者更多的权利,也符合高校图书馆研究型馆藏的特点。不同类型读者对于资源类型的需求是不同的,图书馆根据不同读者类型规定其相应的权利,让每位校外读者都能获取真正需要的资源,让每一类读者都享受到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

(三)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美国高校图书馆采用免费与收费相结合的方式为校外读者服务。通常情况下,免费的服务项目是在一年内校外读者可以拥有 6‐10 天不连续的使用图书馆的期限,其权限也被进行了相应的限制,更多的使用天数及更高的权限则需要付费获得。如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针对不同类型读者(校友、游客及机构卡持有者),根据其使用图书馆的天数和可获得的权限列出了相对应的使用权价目表。一定程度上的收费服务有效地避免了大量校外读者多度地使用高校图书馆资源,可以避免由于完全免费所造成的信息需求拥堵与堵塞现象。美国高校图书馆所理解的资源共享并不是简单的免费使用,付费使用也是一种资源共享的途径。“免费”使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公众敞开了大门,很好地体现了其公共精神;“收费”则不仅保证了在校师生正常使用图书馆的权利,也对校外读者合理使用图书馆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四)形式及内容丰富多样。美国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社会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内容上来说,不仅涉及阅览、借阅以及参考咨询等传统图书馆服务项目,还包括针对青少年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与其他机构(如公司、博物馆)的综合性服务项目,以及国际性的信息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不仅成为了当地的信息资源中心,还是所在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及活动场所。在某种层面上培养了青少年的学习興趣及爱好,所参与的综合性合作服务项目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帮助所在地的居民了解了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还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及非赢利性组织提供了必要的新知识和新信息。从服务形式上来说,则是多种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公众提供服务,各种形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包括了社区服务、数字资源在线服务以及图书馆联合服务。知识经济时代,单一的服务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只有多种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和提供必要的信息。高校图书馆在社会服务中已将其各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使自身成为了一个复合的综合性场所,其作用也远远超出了传统图书馆的范畴,在社会服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和体现,通过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更加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价值。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实践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陆续有一些省级高校图书馆开展了社会服务。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及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已敞开大门,走向社会,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社会服务。但从总体上来说,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对外开放还不具有普遍性,所开展的服务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的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中实行“部分开放”,大部分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中通常不允许校外读者借书,只可办理临时阅览证。并且开展社会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数量十分有限,大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的知名高校,其他地区的高校图书馆能开展社会服务的寥寥无几。例如清华、北大、复旦等高校都是在收取了读者相应的费用后,向其发放临时阅览证,提供一定范围内的借阅服务。

在和企业合作方面,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的优势,努力为企业和商业机构提供科技文献信息,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满足了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如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文献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就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组织成立的,专门为煤炭企业提供科技文献信息的专业咨询服务,接受服务的企业已达 50 多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企业和社会的赞誉。

在为政府提供信息方面,高校图书馆汇集了最新的时政信息和丰富的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献资源,将这些信息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可以为政府部门作出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从2003 年起就一直致力于为政府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此举获得了图书馆界的高度认可,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高校图书馆学习的典范,为地方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措施

(一)深入贯彻社会服务理念。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高校图书馆只是为本校的师生员工服务。而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之所以开展地深入人心,与其开放的理念不无关系。在美国,高校图书馆欢迎校外读者的访问,图书馆员也把社会服务当做自己的工作职责,社会公众更是理所当然地去使用高校图书馆。这样一种全民开放的意识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从高校领导到图书馆员,再到社会公众都应该具备这种意识。只有这样,社会服务才能落实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社会读者才能走进高校图书馆的大门,图书馆员也才能积极主动地提供服务。在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树立好社会服务意识,更新思想观念,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通过多渠道的服务方式向社会开放,服务大众。

(二)建立与完善法律保障體系。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高度发达,离不开完善的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从国家层面的联邦图书馆法到州图书馆法再到高校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都对社会服务做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图书馆法,上至全国,下至各省市地区都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局面。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图书馆方面的规章条例,但都属于政策层面的规定,并不是具有国家强制性、普遍性和规范性的法律规定,更没有相应的法律来保障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时代在不停地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规范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立法可以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为图书馆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提高馆员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员工,而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时面对的是多层次读者群,这就对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该能够开展检索知识的普及、个性化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建立网络信息数据库,从而满足社会读者对信息的多元化需求。不仅如此,社会化信息服务还要求图书馆员具有奉献精神,从内心深处热衷于社会服务,把文化普及和国民素质提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具有这样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深入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我们也可以将图书馆员的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其日常考核当中,作为其工作业绩的重要参考依据,这样就更好地激励着馆员认真地投入到社会服务当中去。

(四) 拓展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近几年,我国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了馆藏资源阅览服务、网络信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内容,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内容简单、形式单一的状态。我国高校图书馆还需要不断深化社会服务层次,扩展社会服务的范围,多种服务方式相结合,多管齐下,共同把社会服务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一是提高文献资源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提供文献服务也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服务方式。首先要做的就是从临时阅览转变为有限借阅,再到完全借阅,逐步增加校外读者的借阅权限,扩大校外读者的可借阅范围。其次,开展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使其文献资源的社会服务具有鲜明的特点。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读者的需求优化藏书结构,根据不同的收藏级别加强馆藏建设,有针对性地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逐步增加电子出版物的数量,从而提高文献资源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社会读者。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服务。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教育和科研的同时,可以深入所在社区,为社区公众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关于就业、保险、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讲座,从而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解决日常问题;或者与社区联合建立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定期举办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的展览,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和娱乐需求;或者节假日及寒暑假向当地中小学生开放,帮助或引导中小学生查资料、阅读好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弥补中小学教育的不足。三是建立图书馆联盟。 在网络化的今天,图书馆联盟被证明是促进图书馆合作,进行资源共建共享的最有效的方式。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加入图书馆联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服务成本,提高了自身的文献保障能力和本馆的文献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图书馆联盟可以充分发挥成员馆的优势,使高校图书馆不但提高了为本校师生服务的质量,还更好地实现了其社会服务职能。(作者单位为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