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担保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2017-12-29 00:00:00曹佩
今日财富 2017年5期

国内外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信用担保和内部控制,丰富和发展了内部控制理论,对担保公司的发展起到重大的的作用。但总体来说,到目前为止,有关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且有效的体系,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本文从控制论、系统论、风险管理理论等三方面对信用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理论分析。

一、控制论

控制论的建立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往往与控制论有着密切的联系。70年代以来﹐电子数字计算机得到广泛的应用﹐控制论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社会经济系统﹐控制论的定义也因之扩展。苏联和东欧各国学者认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中共同的控制规律的科学﹐把控制论的定义又作了进一步的扩展。英文 cybernetics(控制论)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掌舵人”,转意是“管理人的艺术”。控制论的首创人是美国的维纳(N.Wiener),他在1948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关于机器和生物的通信和控制的科学”,这是他在书中对控制论(Cybernetics)的定义。维纳指出﹕一个通信系统总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传输各种不同的思想内容的信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调整自己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信和控制系统接收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性质﹐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通信和控制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这种统计性质﹐能对一类在统计上预期要收到的输入作出统计上令人满意的动作。

控制论是随着社会发展也在不停的发展着的。在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每个职能部门就是一个具体组织。控制论中的内部控制理论主要研究组织的内部运作过程,通过对运作过程的研究分析让其发挥应有的管理功能;管理过程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时所设立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机制的方法与手段。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去控制经济的运行降低风险,最终的目的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中,通过控制工作,随时将事行计划的执行结果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若存在偏差就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使系统的运行相对稳定,最终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二、系统论

系統这个词语,来源于古希腊语,它的意思是由个体或部分构成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1932年美籍奥地利人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在发表“抗体系统论”中提出了系统论。系统论真正获得学术界重视是在1945年。那时,他在美国公开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并在1948年再次重申并强调了“一般系统论”。他认为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所组成的,且各要素都有自已的位置上,起着自已独特的作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存在着三方面的关系。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一个能描示各种系统共同特征的一般的系统定义,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但贝塔朗菲对此曾作过说明,英语SystemApproach直译为系统方法,也可译成系统论,因为它既可代表概念、观点、模型,又可表示数学方法。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工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他用亚里斯多德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名言来说明系统的整体性,反对那种认为要素性能好,整体性能一定好,以局部说明整体的机械论的观点。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他发表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 Development, Applications》)却是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并最终确立系统论在管理科学中的所处的标志。

三、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和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管理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职能,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独特功能。

风险管理的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効果等。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对企业家庭或个人面临的和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和对风险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进行分,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测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结合其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评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以衡量风险的程度,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为实现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是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缩小损失范围,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的目的是以提供基金的方式,对无法控制的风险做财务上的安排。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同时,在实务中还要考虑风险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具有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风险处理对策是否最佳,可通过评估风险管理的效益来判断。(作者单位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