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分析尝试

2017-12-29 00:00:00黎敏聪
今日财富 2017年6期

一、低碳经济背景与碳会计体系概述

1、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经济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最终使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使世界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

2、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是企业需要积极承担环保责任,完成国家节能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型工业的背景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会对企业的会计体系产生影响,影响内容包括对会计准则和财务运行状况的影响。低碳经济可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迅速发展,碳排放权已经成了一种可买卖的商品,商品是可以进行会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来的,因此对会计核算内容和核算方式产生影响,但同时需要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准则加以规范。而从财务运行状况来讲,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或者购买碳排放权,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利益,出售或者购买过程都会带来现金流量的变化,碳排放权可以作为资产体现,价格也会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社会环境意识的加强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无论是公民、企业还是政府,在关注企业会计信息时,会增加对企业碳排放指标的关注,会计信息中的环境信息是否准确真实,会影响到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

3、碳会计体系概述

碳会计最初是由对排污权交易的探讨和配额处理引发的碳会计规范探讨,2008年美国学者正式提出,将碳排放、交易鉴证等一系列问题统合成为碳排放与碳固会计。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碳会计研究体系。但我国对此的研究还较为初步,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规定碳会计的准则,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披露制度。在理论方面,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碳会计的定义比较多元。但总体来看,对与碳会计的研究并没有局限在碳排放权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面,还包括了碳产品及服务的成本核算,碳排放的物质流核算,碳减排业务碳固业务以及外部审计等领域,在研究广度上,也不仅对财务业绩方面进行关注,还涉及到企业管理战略、总体目标、新产品开发、产品定价、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多个方面。

二、碳会计体系的构建

1、碳会计的会计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经济活动中的最主要经济业务之一,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处理,是碳会计的核心所在。碳会计体系的会计目标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满足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要求,但是在进行会计假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区别。首先,碳会计的会计主体较为广泛,涉及到原材料、产品、运输等多个领域,因此,碳会计的服务对象已经超越了企业的维度,通常是将多个经济主体,甚至以整个社会作为服务对象。其次,碳排放具备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很难单纯使用数字化的货币进行计量,有时非货币性的描述更能反映出实际情况与真实信息,因此,在碳排放会计体系中,寻找合适的计量方式,是达成会计目标的关键。

2、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

对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碳会计体系的核心问题。由于资产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与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而且资产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碳排放权符合对于资产的定义,因此,将碳排放权确认为资产已无争议。但是将碳排放权归于哪类资产,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目前学界有存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三种意见。

存货是由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进行的定义,但存货形态和必需价值与排放权并不完全一致。金融资产则是在欧美排污权交易市场上较为盛行,具备做市商机制与投机性。将碳排放权归为无形资产,目前比较符合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由于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不够活跃,流通性偏低,交易通常是因为企业为了避免超额排放的处罚,因此在我国,碳排放权更近似于许可证一类的无形资产,更加符合我国碳排放的现状和相关机制。但将来碳排放市场较为成熟后,可以将其作为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买卖,

3、碳会计信息披露

《2015年中国碳价调查报告》中,预计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至少2020年才会全面运行,在201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碳市场文件中,就已经收集了企业近三年碳排放数据,采用统一标准和格式作为核算报告。

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颁布了碳排放数据的标准和方法,对上市公司有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但尚未对企业年报进行要求,依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发展的国情,企业碳信息的披露应当由核算、管理和审计三部分构成,彼此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侧重于企业具体的碳减排行为,为公众、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加完善的碳交易信息。

三、我国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由于我国尚未形成碳排放体系的构建的有效指导意见和准则规定,因此,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规章入手,制定企业的碳会计规范,使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得到法律的保障,增加操作性。

其次,还需要通过实证研究,完善我国在碳会计体系构建方面的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良好的理论基础,为实证研究和体系构建提供更权威的理论可能。

再次,重視碳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碳会计的研究涉及到的知识领域比较多元,这就要求专业人才掌握生态、环境、资源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建立专门的人才库,为碳会计体系构建提供人员动力。

最后,制定强制性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是碳会计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强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责任,注重监督和管理,是在低碳经济下,构建企业碳会计体系的直接策略。(作者简介广东东方树脂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