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工作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是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式扶贫的重要内容,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实施“五个一批”的重大脱贫举措,把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把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等相结合,全面推进我市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一、“十三五”凯里易地扶贫搬迁的基本情况
1.搬迁情况。根据精准识别,凯里市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89户,贫困人口达13078万人,“十三五”期间,根据“五个一批”脱贫方案,凯里市规划易地扶贫搬迁25647户91013人,其中凯里市内辖区6147户25013人,面向全州跨行政区域易地扶贫搬迁19500户66000人。2017年,省下达我市搬迁任务为17135人,其中凯里市内搬迁7135人,跨行政区域搬迁10000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啃下易地扶贫搬迁这块硬骨头,如何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目标成为我市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
2.安置情况。凯里市以城区范围内安置为主,采取国有公司融资提前建好移民安置住房的方式做好統筹谋划。一是回购一批现有保障性住房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目前已回购住房3262套,主要分布在上马石、冶炼厂、清江小区三个集中安置点,目前上马石小区已交付使用,冶炼厂和清江小区安置房,正在进行附属设施建设,预计年底前可以交房使用。二是续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目前已建成白午安置点住房4646套,其中生态移民城住房2750套,清平小区住房1896套。三是新建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依托华亿大西部和银田物流园的产业优势,拟新建占地300亩、住房3000套、安置12000[1]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正在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二、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除了存在搬迁户就业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两头热、中间冷”的问题和旧房拆除工作实施难度大三方面问题外,还存在以下方面的困难:
1.关于“搬”与“不搬”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强调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实施扶贫搬迁。但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很多农民群众对脚下这片土地存在故土难离的心情,对他们而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就是命根子,虽然贫瘠但感情深厚,一般情况下不愿放弃。资金从何来,原来的山林、土地咋办?搬去了,生活有没有着落?搬了,生活条件怎样……这是搬迁户普遍担心的问题。群众对即将搬入的未知环境有恐慌感,内心夹杂着顾虑、不安,担忧搬迁后难以生存,在“搬”与“不搬”这个问题上常常会执等待观望态度。
2.关于土地调整与土地流转的问题
凯里市目前实施的安置区基本是人群集聚区,可供安置的用地资源容量极少,土地调整难度很大。尤其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耕种土地不仅不用纳税,还能享受国家对种粮户的“直补”政策,并且还具有土地被征用补偿的潜在价值,安置地原住居民不愿转让土地。同时,目前正在开展的土地确权颁证和宅基地入市的宣传,客观上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过去把土地视为“负担”的农民,发现了土地在被征用中带来的潜在价值,不愿转让土地,客观上也增加了易地安置土地的调整难度。
凯里市山多地少,属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能够进行连片种植的土地不多,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进行搬迁的一般是居住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低劣等不具备生存条件和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如何盘活搬迁户所遗留下来的“三块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是土地流转工作中的难题。
3.关于搬迁与脱贫致富的问题
2016年度凯里市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3095户13519人,分别分布在白午生态移民城、清平小区、清江小区、冶炼厂小区和上马石小区。易地扶贫搬迁虽然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居住难、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但由于搬迁户文化程度低,缺少劳动技能,贫困程度深,就业难的问题显现出来。从农村搬迁到城区后,生产生活环境变化,赖以生存的土地又不能搬迁进城,做生意没有资金缺少渠道,增收渠道却依然狭窄,后续发展较为困难。凯里市为了解决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实施了“一步搬到位、五个全覆盖”[2]政策,但就业人数缺口依然比较大,2017年凯里市预计搬迁任务为17135人,搬迁人数多、贫困面积大,如何解决移民就业与脱贫致富问题是政府思考的重点和难题。
4.发动群众难,搬迁任务重
“十三五”期间,凯里市规划易地扶贫搬迁25647户91013人,其中凯里市内辖区6147户25013人,面向全州跨行政区域易地扶贫搬迁19500户66000人。其中2017年,凯里市搬迁任务为17135人,其中凯里市内搬迁7135人,跨行政区域搬迁10000人。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发动群众,如何按质按量完成搬迁任务是工作中的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头号工程,是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就必须解决好“搬走谁、迁去哪、如何发展”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能就业、有保障,如期脱贫致富。
1.加强政策宣传,解决好“不愿搬”的问题
从事移民工作的干部要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在工作中要加强政策宣传,要做到开口能说、问策能答;要统一口径,做好对搬迁农户的宣传解释工作,使移民真正了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重要意义、搬迁条件、安置方式、补贴政策、就业扶持等核心内容,使其愿意主动搬迁,避免不必要的群众矛盾。
2.精准识别,做好“搬走谁”的工作
搬迁对象是指那些纳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有搬迁意愿并且符合搬迁条件的贫困户,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政策,深入贫困户家庭调查了解,精准识别搬迁对象,严格执行搬迁户识别程序,防止“不该搬的要搬、应该搬的不搬、不想搬的被搬”等问题。
3.精准谋划,解决“迁去哪“的问题
需搬迁的贫困户正是由于原居住的生存环境差、生态环境脆弱、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才需要搬迁,因此易地扶贫搬迁必须搬离原址,挪个地方,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公共服务较为完善的新地方安家,搬迁要向中心村、集镇、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城区靠近,决不能原拆原建、“就窝下蛋”, 更不能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到另一个“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
4.精准制定脱贫方案,做好“如何脱贫发展”的问题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因此必须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处理好搬迁安置与后续发展、稳定脱贫的关系。搬迁后,脱贫攻坚的其他措施要继续惠及搬迁贫困户,不能一搬了之,确保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1)做好就业创业培训。根据安置去向和安置方式,结合搬迁户就业创业需求和意愿,政府要及时组织搬迁户劳动力进行规范化技能培训,大力开展订单式、针对性适用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工作实效性,增强搬迁劳动力的创业就业能力。
(2)突出移民就业。一是做好底数调查,突出精准施策。真正做到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文化程度清、收入情况清和择业意愿明、培训专业明、就业意向明、公示结果明等“四清四明”,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以上就近就地就业,破解“就业难”问题。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搬迁群众转移就业。以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劳动力为基础,组建移民经纪人队伍,积极打造移民的哥、移民装饰、移民家政、移民月嫂、移民保安、移民劳务、移民陪护、移民绣娘等搬迁群众劳务品牌,实现劳务输出的高品质和高效益。三是就地开发、挖掘和购买一批公益性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
(3)做好农村安置产业扶持。一是用好移民“三块地”,对迁出户“三块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引导群众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或入股农民合作社等,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按股分享经营收益,实现迁出地资产变资本,资本促增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实现移民“三变”[3]增收。二是用好“特惠贷”政策,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含)以下、3年期(含)以内的贷款,带动贫困户入股稳定收益的企业增加收入。三是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充分 用好黔东南原生态和民族文化这两个宝贝,精心打造依山傍水、民族风情浓郁的乡村旅游景点,进一步拓宽搬迁群众的就业渠道。
(4)支持自主创业。各级各类支持小微企业、民营經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种创业、就业扶持措施,都要优先向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倾斜安排,引导支持有文化、有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搬迁农户自主创业。对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的,在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按规定予以减免优惠。
(5)做好社会保障。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及时让搬迁群众与安置地居民享受同等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福利待遇。
5.加强领导,确保完成搬迁任务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市委、市政府是易地扶贫搬迁的组织实施主体,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责任,形成共同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强大合力。二是建立项目建设督查制度,市级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的巡查,基层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抓,对推进不力者进行严肃问责。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考评机制,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实行重点考核。
总之,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充分用好用足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工作中加强宣传,强化责任,鼓励创新,坚决守住安全廉洁底线,在妥善解决搬迁群众的居住、看病、上学等问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长远谋划安置点的特色产业与群众就业创业,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不断改善搬迁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他们的家庭经济收入,从而实现真正的“移民搬迁脱贫一批”。(作者单位为中共凯里市委党校)
注释:
[1]文中数据均出自市扶贫生态移民局调研数据
[2]“一步搬到位”指住房建设一步到位, 优惠政策一步到位, 跨行政区域搬迁一步到位; “五个全覆盖”指推行产业发展、移民就业、驻村帮扶、就业培训、社区服务全覆盖
[3]移民“三变”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