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技术性的不断提升,社会各个岗位对于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需求不断的提升,会计行业更是如此,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需要对当前的教学党方式进行创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本文主要针对能力本位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策略进行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需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办学的初衷,会计专业更是如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处理会计实务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当前高职会计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极为关注,而对于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却较为忽视,造成学生实操能力不足,严重的影响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因此需要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很多高校会计专业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率,不断的增加教学内容,这样盲目增加教学内容的方式,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实务掌握能力存在严重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存在一些问题。其次,专业课程和基础课之间的比例存在失调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学校增加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就进一步压缩了基础课程的课时,造成学生基础课程徐学习存在不足,不利于会计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最后,学校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对于基础课程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也没有为学生申请实训机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二)专业职称类考试存在忽视情况
目前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的取消,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毕业生获得更加专业的职称认定。但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并没有关注学生在专业职称获得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职称开始方面的专业指导,也没有合理的利用在校时间进行考试,造成就业时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需要,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教师教学能力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一般是从学校直接毕业之后进入到校园中进行教学,并没有进行社会实践,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进行的实务课程就存在一些与现实情況不符的情况,无法和真实的工作环境相结合,因此造成学生在校园期间接受的实训课程并不能真实的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造成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更好的完成一些简单的会计处理工作,造成教学中实训课程失去本身的意义。
二、能力本位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策略
(一)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进行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将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实训专业课程和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能力,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深入理解会计基本原理。其次,需要有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专业知识的扩展能力,不能盲目的扩大学习范围,例如可以将当前会计电算化的新方法进行传输,结合当前会计发展进行新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自身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最后,适当增加实训课程,在教学中定期展开实训工作,可以设置模拟课堂设置必要的企业会计模拟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会计工作原理,加深知识理解能力。
(二)增加职称考试指导
会计专业对职称的要求较为关注,高职院校可以从这方面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可以在教学中增加职称开始方面的培训课程,教师可以有指导性的对学生的职称考试进行辅导,提升学生各种职称考试的通过率,从而将职称考试作为学生获得就业的重要途径,为学生的考试提供帮助,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
(三)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自身能力的培养,可以以学校为单位为教师获得一些实践机会,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企业会计工作过程,这样教师可以结合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培养,从而对实务课程进行更加科学的安排。同时,教师应该了解不同职称考试的要求和考试重点,加强对这方面的了解,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培训,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基础知识、考试技巧和实训能力,从而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结语
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对于员工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提升,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必须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务解决能力,因此需要对高职会计教学进行创新,树立起以市场、就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以此来保障高校能够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人才。(作者单位为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