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即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特别是对于基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切实开展适宜当地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方能有效促进当地文化繁荣,逐步引领经济繁荣,更加有效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造热情。
一、当前时代农村文化的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的积淀租用,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须要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统一到区域发展的总目标上来。由于农村与城市的必然差距,使得农村文化的发展与其周边城镇区域文化发展依然存在差距。一是,较为偏远地区的农村,由于其经济落后农民生活贫困,文化意识也就相对滞后,文化发展也很落后。二是,靠近城市周边的农村,受城镇文化的影响,其农村文化实现了升级,处于发展进步阶段。三是,农村文化的发展,受益于国家近年来政策的扶持与帮助,逐步丰富了文化活动内容,精神内涵价值不断得到提升。
二、加强新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新农村建设要求新型农民要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且时刻保持著思想的时代性,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群众文化的建设与推广给不仅有助于农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而且可以为农民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农民与时代的接轨,并且可以促进科技向农村发展推广的深入。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素质,可以促进农民向科技农民转变,更加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二)确立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能够净化社会风气,不断引导农民形成良好的社会心态,不仅在新农村建设中营造和谐互助的氛围,也在广大农村形成公平、公正及诚信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的和谐发展。正如笔者所在的固原市,今年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民风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民风建设具有极好的指导示范作用。
(三)培育良好的农村文化氛围
良好的文化,能够培育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引导新农村的发展航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就如固原市历年来组织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由固原市及下属各县党委宣传部、文广局、文联、团委、科技局、农牧局、计生局、林业局等各职能部门协同参与,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送政策,为广大农民群众解决了一系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力促进了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促进了社会和谐,有效推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新农村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一)强化政策保护与保障
作为农民人口占比较刚的中国,创新发展新农村文化,必须要加强政策与保护。2013年4月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支持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保障基层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两会,中央明确将安排60多亿元投资,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这充分表明了国家国家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信念与决心。
(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
做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特别是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如笔者所在的固原市,有踏脚、口弦、刺绣、山花儿、篆刻、赶牛、社火、皮影等多项民间技艺被确定固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加强固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措施。我們必须要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开展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开展区域文化的交流
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于人。文化交流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有效促进文化更加有效的为人民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区域间文化活动的交流展演,例如固原市内各县正月内的社火表演,这是各县区文化展示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还可以实时组织有一定特色的农民群众运动会,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热情与特性。此外,还可以组织一定的农民群众技能比赛,促进农民群众专业技能的提高。
(四)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为了使农村群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文化进行创新,鼓励农村群众自主创新,同时为农村群众提供文化创新的各种条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观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农村群众文化的创新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不仅政策扶持较多,而且市、县、乡、镇各级部门也相应建立了专门的文化服务部门,为农村文化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农村的文化发展与创兴工作,必须要注重强化政策保护与保障、强化政策保护与保障、开展区域文化的交流、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切实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更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刘刚(1980-6-),男,汉族,宁夏固原人,本科学历,中级群文馆员,现就职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科教文卫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群众文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