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2017-12-29 00:00:00卜立景
今日财富 2017年13期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设置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工作在事业单位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不断加强管理,但是依然存在部分问题,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旨在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能力。

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会计工作规范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基础会计工作不规范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在填写原始凭证时存在不完整的填写信息,不填、少填、漏填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不完整的票据信息,也降低了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存在提供虚假原始凭证的个别现象。原始凭证必须为真实发生的项目,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一切自制和违规编制的虚假凭证都是违法行为,但多数事业单位屡禁不止。此外,记账凭证的规范程度也有待提升。不规范的记账凭证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准确性,如果科目信息的名称不规范,会造成最终核算结果的差异化。同时,在书写信息时,少数会计人员存在刮擦、涂抹、挖補、以及数字填写错误等问题,那么必然导致最终在账目明细的核对中,信息存在误差或者偏差的情况。针对以上提出的三方面问题,皆由不规范的基础会计工作所造成。

(二)会计内部控制不健全

会计内部控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更多受到传统体制的约束,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尤其各事业单位对自身的财务内控工作也不够重视,忽视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没有将会计内控的制度完善,作为首要任务,进而导致多年来会计核算的工作开展较为混乱,最终影响到会计核算工作在多数事业单位流于形式。

(三)会计监督检查机制落实不到位

会计监督机制是检查会计核算工作落实的情况,也是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合法性与准确性。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的监督机制并没有形成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合力,也导致目前的监督机制在落实上存在问题。一方面,监督部门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部门的检查与督促不及时。另一方面,针对资金使用与管理情况,也相对缺乏执法力度。在没有及时监管和处罚力度不足的情况下,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没有及时纠正,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违法犯罪个别现象。

二、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规范基础会计工作

基础会计工作的不规范化操作,是解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点。基础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业务,只有强化会计核算的质量,才能保障各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最终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障。首先,需要规范填写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对于不按照规范格式书写的信息必须责令调整。其次,对于原始凭证的真实可靠性,必须予以反复验证核实,争取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最后,账簿与记账凭证的信息填写也必须规范化,务必保障所填信息准确无误,进而为最终的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二)强化会计内部控制

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是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在会计业务的核算工作中有迹可循。首先,需要明确规范的会计业务流程,制定各级岗位的相应责任,一工作内容和性质为基础,建立内部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其次,核算部门和预算部门需要密切沟通,规划相应的会计核算细则,对于已经明确的核算标准不可随意更改。再次,从事业单位的真实情况出发,建立系统的制度分支,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明确单位会计的主体责任,同时不减少各级部门的财务职能,根据预算集中收付的方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的职能发挥。此外,必须提高财务部门的灵活应变能力,当出现任何财务问题时都能发掘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提高根本的会计核算能力。

(三)加强会计监督力度

事业单位加强会计核算能力,必须配以相应的监督力度,并且落实在实践工作中,以保障会计核算业务在执行时的准确性与合法性。一方面,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需要同时合力,调节监督机制的有效落实,同时在协调能力逐步完善,才能发挥出监督机制的效能。另一方面,监督部门应当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定期检查,以及不定期抽查,以便于了解事业单位在核算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同时明确监督检查的具体范围,包括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工作操作流程、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以及做出明确的改进方向指导。此外,对于《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以保障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为准则,针对财务信息予以披露,公布相应的核算结果与信息,才能最终落实财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职责发挥。(作者单位为河北省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