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金融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创新

2017-12-29 00:00:00钟翔
今日财富 2017年13期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也可以理解成为传统商业银行在新技术推动下的业务升级发展、渠道和形式不断拓宽的表现形式。所以商业银行业务终将向互联网化转型发展,成为符合现代商业、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和个人消费需求的功能齐全的现代商业银行。

一、打造共赢的生态圈

传统的商业银行是“供——销”一体,“总行——分行——支行——网点”的服务模式,银行通过自已的物理网点为客户提供服务入口,自产自销,自成一个体系。移动金融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提供的金融服务,具体说就是依托无线通讯技术、以智能手机为主体的移动终端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完全颠覆了传统银行自成一体的金融服务模式,而是一个由移动运营商、手机生产商、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卡组织、商业银行组成的共生、共赢、又相互竞争的一个生态圈。在移动金融生态圈中,合作共赢思维应该成为商业银行移动金融业务发展的基本理念。商业银行应以移动金融的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移动金融产业链中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并加强与同业之间的合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设计提供更贴近客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努力培育和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构建特色服务平台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移动金融服务主要构建两个平台,一是商业银行通过开发的“全功能型”移动终端软件,构建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一是借助微信、社交社区、第三方支付等I/O平台提供银行服务。从国内各家银行移动金融服务平台情况看,平台功能基本上大同小异,缺乏特色。在竞争激烈的移动金融服务市场上,有特色、有个性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对客户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银行应根据自己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例如,商业银行在金融风险定价、资产配置、产品研发、市场选择、组合应用等财富管理领域拥有专业化的技术优势,这也是第三方支付平台难以复制的优势,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构建移动金融财富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求。

三、不断丰富应用场景

客户体验是移动金融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应用场景丰富才能“粘住”客户。第三方支付平台之所以很快被年轻人所接受,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场景丰富,除线上支付外,线下许多实体店也可刷二维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相比,商业银行在线上支付方面明显处于下风,但线下支付,商业银行仍有优势可以利用。NCF移动支付是移动金融IC卡,比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二维码更安全、更便捷,以ApplePay实现线下移动支付为例:只要将iPhone靠近支持NFC“云闪付”的POS机,手指接触TouchID通过身份验证,就可完成付款。NFC能够有效盘活和利用线下商业银行拥有的庞大的POS机和ATM机,商业银行应以NFC使用为契机,并与公交、出租车、学校食堂、影院合作,不断丰富NFC的使用场景,提高客户“粘性”,并争取实现从线下向线上的反攻,打破商业银行在移动金融支付领域相对被动的局面。

四、再次选择跨界经营

近年來,一些商业银行仿照淘宝和京东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平台,虽然增加了客户体验,但从实际运营情况看,多数银行电商平台一年的成交额,不如淘宝、京东一天的成交额。移动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跨界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客户数据的积累,“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关键是能够获取数据来源,没有客户数据来源一切都是空话;二是有利于获取流量和客户的入口,第三方支付通过电商平台、手机APP等,基本垄断了线上业务的客户入口和流量,商业银行客户入口有限,多数情况下只能为第三方支付提供通道,做后台服务;三是有利于客户的体验,客户能够通过银行提供的服务获取更多的生活便利。跨界经营三个原则中,流量和客户入口是关键。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与三大移动运营商合作,购买流量和申请号段,让客户手机与银行账户、手机费用、投资收益等相关联。

五、推动银行网点转型

物理网点是银行的一大优势资源,不应放弃,但必须转型。体验化、智能化、社交化应该是物理网点转型的方向。体验化,有点类似苹果公司体验店的方式,让客户通过物理网点体验银行的金融服务,掌握使用银行移动金融服务的实际操作;智能化就是让物理网点流程业务实现无纸化、无签章、客户自助化;社交化是让物理网点成为银行与客户交流的场所,沟通的场所、营销的场所。具体说,银行网点应根据所在地区目标客户群的特征,采取一点一策,采用不同的装修风格、不同的设计方案、不同的交流方式,要让客户愿意走进银行网点,让银行网点成为客户之家。

六、关注生物识别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理特征和行为,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自动身份验证,主要包括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掌纹识别、脉博识别、语音识别等。线上交易客户可通过手机完成生物识别认证,认证后由银行完成账户管理和清算;线下交易客户可通过生物识别技术直接进入自己的银行账户,并顺利实现支付,银行线下支付的POS机、ATM机等一系列机具都将被废弃,移动金融线下服务可能将进入一个无卡、甚至无手机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关注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投资研发生物识别技术,并研究生物识别技术可能给移动金融服务带来的变化,以便在未来的移动金融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七、结语

贸易金融服务将帮助中国商业银行加快“走出去”步伐。贸易金融产品全球推广的过程,也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过程,是我国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展开竞争的过程。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贸易金融的发展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的实现,“走出去”为此提供了战略机遇。(作者单位为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