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2017-12-29 00:00:00王丽娟
今日财富 2017年33期

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与财务工作息息相关,将统计方法运用于财务工作当中,可有效发挥财务工作的职能。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的工作背景,具体阐述了事业单位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就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先整理财务报表的相关资料,再分析其他相关数据,这样做可以更好的发挥财务报表的作用,有利于其他单位或相关部门进行对比和处理,方便检查各单位各部门的预算以及其他决策执行的进度,有利于吸取各经济活动中的经验。为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需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扩展工作职能。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

所谓统计核算是指通过事物数量的统计来研究典型的或是大量的经济现象,而会计核算则不同,主要以货币为单位,进行事业单位日常活动的全面分析。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事业单位中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大体相似,都是反映事业单位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围绕事业单位日常运行进行核算分析,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给管理决策者提供依据。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虽然对实现经济效益没有直接影响,但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能够加强事业单位职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区别主要有三点:第一点,统计核算不局限于货币,还包括实物和劳动量的统计核算,而会计核算则是以货币为单位进行核算分析的。第二点,统计核算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往来进行统计,还要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进行统计核算。而会计核算主要针对的对象是资金,仅限于资金核算。第三点,统计核算对事业单位各项活动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可以对各种事物的发展态势作出科学的推断。而会计核算最终目的是客观呈现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账目。

二、统计方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一)运用统计方式实现财务预测

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不同,事业单位不进行直接生产活动,具有公益性质,不产生经济效益,它的主要资金来源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导致很多事业单位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测可以有效的避免财务风险,将统计方法运用到财务预测中,能够确保财务预测的科学准确性。事业单位的财务预测工作主要分四个步骤:首先需要确定预测目标。预测的目标决定了预测方法和时间。其次收集并审核资料。在确定了预测目标之后就进入了资料的收集阶段,这些收集的资料为后续预测提供了依据。然后是选择预测方法。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好多选用几个预测方法,得出结论后再进行分析对比。最后是估计预测模式。预测进行时需要参数,可以选用历史数据作为参考。

(二)运用统计方法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保障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与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时,运用统计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事业单位完成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例如在对事业单位各科室进行考核时,主要任务是比较各科室的实际输出和预算输出,采用统计方法中的因素分析法,可更方便有效的确定各因素的变化对实际输出的影响。对同一类型的科室间进行比较评价工作时,可采用单个指标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将单纯依靠财务指标作为评审结果的传统方法,扩展到综合财务指标及非财务指标上来。

(三)运用统计方法发挥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作用

财务报表作为会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在事业单位中也不例外,但财务报表的作用具有局限性,使用者要想获得更多信息,除了要参考财务报表以外还要参考其他资料。在事业单位中运用统计方法等手段,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以此来了解事业单位的运行现状、发展问题、改进目标,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作用重大,将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能有效提高会计工作的职能,提升财务工作的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作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完全掌握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同时还应具备一些统计分析方法,及时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尽可能的避免会计工作中的问题,规避风险减少事业单位损失。事业单位被视为政府的窗口,在日常工作中需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财务工作更须要重视。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结合财务工作内容及性质选择合理的统计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行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