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原因—基于PEST模型

2017-12-29 00:00:00张莹
今日财富 2017年33期

近年来,区域性经济合作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之景,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本文正是在中日韩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背景下,对中日韩三国区域性经济合作进行深入的研究,深层阐述了中日韩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发现中日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三国强强联合,必将势不可挡的事实。

一、引言

区域经济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是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进行的。中日韩三国选择区域性经济合作,不但对中、日、韩本身带来积极作用,且促成整个东北亚的区域进行合作,加速东亚经济圈的成长。中、日、韩在东亚这个区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因此由中日韩构成的的经济合作体必然是一面示范性旗帜。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开放的,不具有排他性,也不是垄断的国家集团,它的发展轨迹是一步一脚印,核心建立,逐步扩散到周边国家,最终让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一目标实现。

二、政治因素

在首尔的第六次领导人会议中,三国领导人对中日韩合作进行回顾与展望.并在地区问题与国际问题上交换意见。三国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将合作共赢的理念视为核心。中日韩在面临新兴经济体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亚洲经济前景备受瞩目的情况下,三国应共同致力几个方面:谋求深度合作、加强创新驱动、扩大相互开放、推动结构性改革,从而在提升本国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带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平稳增长。中日韩区域性的经济性合作是新的篇章,中日韩领导人也表示希望开展更长远的互利共赢关系。

三、经济因素

中日韩实现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是如今的大势所趋,更是中日韩实现良性合作的必要选择。这对提高中日韩的整体福利、促进中日韩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扩大中日韩互相投资,提高中日韩经济实力,进而提高中日韩一致对外的实力都是有益处的。

如表1所示,三国的GDP、福利变动均有所增加。在表3中,创立中日韩自贸区,韩国GDP的增长为2.9%,EV则提高了198.95亿美元,日本GDP增长0.42%,福利提高442.36亿美元。中国GDP的增长为3.83%,EV增加了349.36亿美元。

从长远发展看,中日韩开展区域经济性的经济合作,是一个实现互利共赢的明智选择。实现区域经济的良性合作为中日韩加强了战略性部署与合作。此外,开展区域性的经济合作,既能创立完整的市场准入原则,也可适当减少交易时的商业成本,这样将会让中日韩都可共享到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效益,有利于长远的合作与发展。

四、社会文化因素

共同的文化基础是中日韩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必要性保障。中日韩三国基本具备几个条件:社会文化底蕴相同,历史渊源深厚,儒家学说影响广泛,经贸文化交往密切,各派宗教友好相处。历史的变化发展让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形成了它们各自独有的特点,若追溯到历史渊源,中日韩乃至东亚的文化可以说是互通有无,中日韩均在同一文化范畴里。国民生活习惯、消费习惯及思维方式的趋同都基本是由文化的相似程度引起的,文化的相似程度还在一定方面上促进了产品的交换,自然就带来了三国产业贸易的发展。综上所述,中日韩三国在文化上的共有特点是实现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的根基,这也有利于三国优良文化资源的共享,文化交往合作的良性发展,自然也能促进三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

五、技术因素

因中日韩三国的产业链不在同一平台上,因此技术的提高将最大程度规避专业分工固化的风险,这利于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若涉及技术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这两方面,日韩两国技术在世界上虽处于前沿,但在对华技术转让方面却诸多限制。这就要求在中日韩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先行区创设过程中做到以下几点:逐步降低技术贸易壁垒;取消对华技术转让限制;实现区域内技术转移自由化;加快区域内技术革新,各国才能共享技术繁荣带来的成果。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国家,虽产业整体水平较之日本与韩国相对落后一些,但通过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优势,让彼此间的互补性更为显著,且可取长补短,这将有利于三国在区域性经济合作的进程中更好的实现产业的合理分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作者单位为广西大学 16汉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