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研究

2017-12-29 07:22刘思梦魏思琳杨印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全程社会化

刘思梦,魏思琳,杨印生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研究

刘思梦,魏思琳,杨印生

(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长春130022)

全程农业机械化是指在耕整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各环节装备农业机械,提升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努力有目共睹,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分析现状,旨在通过研究为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相关建议。

农业供给侧改革;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吉林省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领域“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成为我国破解农业生产瓶颈的主要任务[1]。纵观世界农业发展历史,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015年,农业部明确了我国进行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必要性和作用,祝卫东(2016)、杨军(2017)认为主要农作物全程农业机械化是补齐农业生产短板的措施之一,明确了其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性[2]。与此同时,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推进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更好地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建立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系统分析

张小栓(2001)认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科技体系、农业机械化市场服务体系、政府行为、信息服务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等[3]。在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基础上,对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梳理,认为这一系统可划分为以下五个子系统:农业科技体系、生产体系、政府行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机市场化服务体系(见图1)。只有这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才能够使得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

图1 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构成Fig.1 The entir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upport system

1.1 政府行为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政府行为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持体系,其对其他四个子系统的影响更多来源于其政策支持与政策引导。如图2所示,①代表政府对农业科技体系投入现实的研发资金,倡导农业科技创新并主导农业科技的推广工作;②代表政府一方面扶持生产体系主体的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对生产体系主体进行指导和监督;③代表政府制定政策或指导意见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规模和形式多样性;④代表政府制定政策或法律法规完善农机服务市场、规范农机市场化服务主体的市场行为以达到服务农业经营主体的目的。

图2 政府行为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相关关系Fig.2 The relation between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other subsystems

1.2 生产体系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相关关系分析

生产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其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偏向于合作关系。如图3所示,⑤代表农机企业与农业科技研究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信息共享、共同创新的合作关系;⑥生产体系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用以提供农机服务的工具;⑦代表农机市场化服务体系对于农机生产体系在信息、保险等方面的保障。

图3 生产体系与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相关关系Fig.3 The relation between production system and other subsystems

1.3 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农机科技体系、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机市场服务体系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关系。如图4所示,⑧代表农机科技体系向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新技术并进行技术培训,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农机科技体系提供需求信息和农业机械使用反馈;⑨代表农机市场化服务体系向农机科技服务体系提供信息、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服务;⑩代表农机市场化服务体系向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信息、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图4 其他各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关系Fig.4 The correlation of other subsystems

2 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现状分析

2.1 农业科技体系

2.1.1研发体系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科技综合实力虽有显著提高,但是吉林省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在2016年达到56%,虽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平均水平。

目前吉林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机械的研发大多依托于科研基金,且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略低,2009~2014年间吉林省仅获得一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农业机械行业),来自吉林大学和山东时风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项目。说明吉林省在高校、科研院所与农机企业联合开发方面存在欠缺。

表1 吉林省科技经费支出与投入强度Table 1 Expenditure and investment inten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ropriation in Jilin province

吉林省科技经费支出和经费投入强度在2010年到2015年的全国排名均处于21位左右,虽然经费支出总体水平上以每年13.43%的比例增加,但是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例始终处于全国低水平,而且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分别以2.74%、2.84%、3.59%、4.29%的经费投入强度相比,我国的经费投入强度也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2.1.2 推广体系

目前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倾向于耕种收三个环节,在其他三个环节农机作业并不普遍的背景下,农机购置和利用出现成本高、收益低、手续烦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扶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成立和运营,制定政策减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市场风险和融资困难。

虽然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自2005年进行试点后至今的发展成果显著,2007年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程启动,农业部在2015确定吉林省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并且于2017年正式启动该项目,对于农机组织的建立和培养与其农机作业意识的提升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是农村居民进行家庭农业生产时对于农业全程各环节进行农机作业的意识提升程度不高,由于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农民对于农机作业的成本预期具体不稳定性,即农民预期收入较高时,对于农机作业的投入会适当增加,农民预期收入较低时,对于农机作业的投入会减少甚至削减至零。

栾立明[4]提出男性、汉族、健康以及受教育年限长的强势群体对农技推广和服务机构绩效的评价较高并给出了改进意见,他同时提到非农收入越高的农户对农技机构的依赖程度越低,对农技机构的重视程度就越低,给出的评分也就越低。这一结论说明在进行农机技术的推广和服务时,不仅要在提升推广和服务质量,更要注重服务对象的自身属性对推广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影响,尤其是要提升非农收入较高的农户对于社会化服务体系或市场化服务体系的依赖程度。

2.2 生产体系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不论是国内还是吉林省内对农机的需求都很旺盛,但是我国农机行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国内农机生产企业产品普遍存在质量低下,科技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小等问题,更为重要的在于我国农机企业始终未能解决农机核心技术问题,不仅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依旧不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等跨国农机集团。

2011年,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农机工业5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所列示的我国农机企业前50强的企业中,并没有吉林省农机企业被列入其中,以此可见吉林省缺乏龙头农机企业的生产带动。

根据2014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数据可知,吉林省农业机械主要产品(大中型拖拉机、小型拖拉机和收获机械)产量并不能排在全国前五名的位置上,只有大型拖拉机的产量排在全国第六名,占全国总产量的10.88%。作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以及全程农业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省,吉林省的农机制造业在装备制造业蒸蒸日上的今天表现并不出色。

刘敏[5]认为目前我国农机产业普遍存在集中度低、盈利能力弱和国际竞争力不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机企业需要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加大投入和创新变革,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吉林省农机企业同样如此,吉林省农业机械企业真正的做大做强,以农机需求为中心、农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创新,才能够最高效率地满足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农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机从其他省份买入或者国外进口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吉林省工业发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出贡献。

2.3 政府行为

张小栓(2001)认为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必须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科学规划方案,建立支持其发展的政策体系,间接引导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2004年,我国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自此之后,我国不断地对促进农业机械化政策体系进行完善,2015年,农业部发布促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农业机械推进行动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上鼓励、支持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在过去的两年里成果显著,但是我国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对其的政策关注度不容放松。

2005~2016 年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3.3%提升到63%,吉林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从33.10%提升到84.5%,吉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全国机械化水平的差距逐年加大(见图5),而且机耕水平、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机收水平从2005年的2.6%提升至2016年的65.64%(见图6)。不论是与全国水平的比较还是指标绝对量的提升,都足以说明吉林省在政策引导方面对农作物机耕、机播、收获三个环节的重视和投入。

但是在致力于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同时,政府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指标忽略了诸多问题,卢秉福(2015)认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能反映部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由于其未考虑农业机械对于劳动力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用这一指标衡量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会偏高[6]。不仅如此,这一指标并未涉及除耕种收环节外的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农业机械水平的评价,所以政府应该建立更完善的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衡量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图5 吉林省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折线图Fig.5 Farming comprehensive mechanization level broken line graph in Jilin province

图6 吉林省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折线图Fig.6 Plow and mechanization level broken line graph in Jilin province

杨印生[7]在对吉林省农机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进行分析时肯定了农民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对于吉林省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的调动作用,所以要从农机购置补贴方面来引导购置农机向全程农业机械化其他环节转移。与此同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粮棉油糖和饲草料生产全程机社会化所需机具的补贴力度。”

目前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在于主要农作物耕种收三环节,由水稻机插、水稻机收、玉米机收水平的提升能够侧面体现出来,农业部2015~2017年全国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要求对于农机补贴的种类应涉及九大作物全程农业机械化的六大环节,但吉林省2015~2017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中虽然对各个环节的机械均被纳入补贴范围,但植保机械、秸秆还田机械、干燥机械的补贴种类并不全面,例如植保机械只包含喷杆式喷雾机的补贴,其他植保机械并未包括在内,谷物联合收割补贴机械较多,玉米联合收割补贴机械较少。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3年农业部提出:“建设以农机户为基础,农

机服务组织为主体,农机中介服务为纽带,农机作业、维修、供应、中介、租赁服务为主要内容,政府支持服务为保障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表2显示了吉林省农机购置补贴总额及相关数据和农机合作组织与农机户的发展数据。

表2 吉林省农业补贴及相关数据Table 2 Agricultural subsidies and related data in Jilin province

根据表2的数据可知国家向吉林省投入农机购置补贴额、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的数量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农机合作组织的增加比例始终在10%以上,而农机户的增加比例却逐年下降,原因在于农机户占农村居民总户数的比例维持在25%左右的水平,已充分彰显其作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础的地位。2015年、2016年,更多的农机购置补贴用来扶持农机合作组织,尤其是以农机服务为目的的农机专业合作组织,2016年,吉林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增长比例达到115.3%,也凸显了农机服务组织的主体地位。表3显示的是吉林省拥有农机原值在20万~50万元和超过50万元的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的增长比例,说明了吉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数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如此,其他形式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也不断涌现出来,例如农机租赁组织、农机股份公司和农机维修4S店等,吉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呈现多样性。

表3 吉林省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户结构增长比例Table 3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skilled-worker structure growth proportion in Jilin province

虽然吉林省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增长数量和增长比例两方面的政策效果都是十分明显的。但吉林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仍存在诸多问题,周井华[8]认为吉林省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各地区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并且他提出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文化程度低、组织内农机再利用程度低等因素制约了吉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周井华[9]构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综合绩效模型并根据吉林省数据进行计算,认为在吉林省地区内,农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处于初级水平,虽然经济效益的评价级别为良,但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级别相对较低。所以吉林省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在注重服务主体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要同时提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5 市场化服务体系

2.5.1 信息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普及,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从传统的报纸、电视或村内农技推广员拓展到互联网,我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正在不断的增加并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但是吉林省2015年、2016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47.7%、50.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因为农村居民不懂电脑、年龄等诸多原因与城镇互联网普及率相比差距过大。全国范围内,农林牧渔劳动者占中国网民的比例仅为6.5%,而通过吉林省网民年龄情况分布和学历情况分布推断,这一比例也不会高于全国水平。所以即便是“互联网+农业信息平台”发展态势如火如荼,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其获取农业信息更多的来源于传统渠道。

2.5.2 金融服务体系

韩俊[10]提出农村金融的发展应尽量做到普惠才是合理,普惠型农村金融需要将土地抵押贷款模式的探索、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农村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作为着力点。这一结论在2014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有涉及,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改革方向和动力。马宁[11]认为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政策性金融服务力度不够、合作性金融服务力不从心,商业性金融服务与其商业化运作相矛盾等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吉林省应该建立与金融需求相匹配的普惠型金融服务体系,改善金融服务的质量,使农业经营主体得到的金融服务更具时效性和安全性,提高农业经营主体面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2.5.3 物流服务体系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农资物流属于物流行业很少问津的领域,即便吉林省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资物流的发展也不及其他物流领域,王西、刘子玉[12-13]在研究吉林省农资物流均提出吉林省农资物流还处在较落后的阶段,组织秩序混乱、流通效率低等问题仍是吉林省农资物流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不足之处。而改善吉林省农资物流现状不仅要拓宽渠道、降低成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要在注重物流网络信息化的建设,以提高吉林省农资物流的发展速度。农机物流在农资物流更为特殊,国内对农机物流的研究并不多见,面临吉林省目前进行全程农业机械化对各类农机的需求,而吉林省农机企业农机供给能力强的情况下,吉林省对于农机物流服务的需求将逐步增加。

3 完善吉林省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建议

3.1 建立符合市场需要的农机研发体系

吉林省应建立农机企业为主导的创新研发体系,以农机生产实际需要为基础的前提下进行多主体联合研发,科研基金的设立和使用倾向于全程农业机械的研发和推广,吸引高校等科研院所的研发重心向多环节农业机械化或成套农业机械转移。要建立完善农机需求信息反馈平台,针对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户、普通农户的农机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将信息反馈至农机研发体系,农机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将需求信息进行全面整合分析从而进行农机研发,在农机研发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做到政策上支持农机研发,更要引导农机市场化服务体系为农机研发体系提供信息、金融、物流等方面的服务。

3.2 扶持农机龙头企业,构建农机物流网络

吉林省的农机生产需要政府扶持农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机企业的研发扩展和技术扩展,从而形成农机产业的规模效应。要利用以农机企业为主导的研发体系来突破农机核心问题,更要利用市场化服务体系为农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在发展吉林省农机产业的同时,要充分重视吉林省农机物流网络的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利用吉林省制造业物流体系来发展农业机械物流,在节约物流成本的同时提高物流效率,更好地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工具以降低其生产成本。

3.3 鼓励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良性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全程农业机械化各环节的补贴力度,充分调动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有计划的投入到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发展上,普通农户在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的过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占据十分重要的角色。要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生产体系和市场化服务体系的产品创新、信息创新和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所提供的服务是农民可接受的、可普遍推广的。鼓励有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尽可能涉及农业全程机械化的各个环节,鼓励不具备条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进行专业化分工,以获得比较优势。

3.4 开辟农机推广体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将来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开辟出独立的农机推广体系是极为必要的。一方面,农业机械,尤其是目前发展的全程农业机械,不同于其他农业科技,其更重视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而不是标准化推广。另一方面,全程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改变目前的农业生产规模、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居民对农机作业的认可程度,它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推广体系来完成。在开辟农机推广体系的同时,要重视能够进行农机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使其能够将农艺和农机作业相结合,达到农业劳动生产的提高。

4 结论

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善需要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不仅要注重某一个子系统的发展,更要重视其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合作共赢,只有这样才能够完善全程农业机械化支持体系,为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长久的动力。

[1] 杨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思路与任务[J].农学学报,2017(2):96-100.

[2] 祝卫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管理改革,2016(7):57-62.

[3] 张小栓,傅泽田,侯丽薇.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持体系的完善[J].农业机械学报,2001(4):126-127.

[4] 栾立明.吉林省农技推广和服务绩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1):106-110.

[5] 刘敏.试论我国农机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机化,2012(4):43-44.

[6] 卢秉福,韩卫平,朱明.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比较[J].农业工程学报,2015(16):46-49.

[7] 杨印生,刘子玉,尹成立.吉林省农机消费敏感度的变参数分析及政策效应评价[J].农业技术经济,2011(6):102-108.

[8] 周井华.吉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10):145-146.

[9] 周井华.吉林省农机社会化服务绩效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5.

[10] 韩俊.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金融,2009(22):11-12.

[11] 马宁,王鹏.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探析[J].东北亚论坛,2010(2):119-129.

[12] 王西.吉林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企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5):134-136.

[13] 刘子玉,肖静.吉林省农资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农学学报,2016(12):66-71.

Study of Support System on Who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under the View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Liu Simeng,Wei Silin,Yang Yinsheng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

The who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was equipment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crops planting,including tillage and soil preparation,sowing,plant protection,harvest,drying,straw treatments and so on,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the mechanization level of production.Obviously,a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province,Jilin province trie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f main crops.It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to perfect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whole mechanization,on the basis of system analysis,under the view of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it aim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support system of the whole mechanization.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whol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support system;Jilin province

F323.3

A

1002-2090(2017)06-0101-07

10.3969/j.issn.1002-2090.2017.06.022

2017-07-10

刘思梦(1994-),女,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魏思琳,女,助理工程师,821026424@qq.com;杨印生,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yys@jlu.edu.cn。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全程社会化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