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设计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计未来

2017-12-29 10:55:47李志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数码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设计

李志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设计
——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计未来

李志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含义及其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进行了介绍与研究,最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必将成为未来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设计 未来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逐渐进入了千家万户,受其影响,以设计为主的社会各领域逐渐投身到了一场伟大的知识革命中,并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支持下,使得自身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为设计先进性与创新性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

1“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首次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强调,在信息化时代下,各行业的发展都应对互联网进行充分利用,全面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提高行业工作效率与创新水平,最终达到提高综合实力的目的。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物联网、云端等,均属于其主要衍生物,在不同衍生物的作用下,以工业4.0为主的其他行业,也在不断的做出改革,社会的发展,已经基本进入到了创新化的时代。

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2.1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 , mega data),是信息化时代独有的产物,指的是具有高增长率、多样化特点的信息资产。大数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大量、高速、多样、价值四个方面,上述四点同样属于其优势的主要体现。

2.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区别与人的智能,但有可能超越人的智能的一种智能形式。人工智能下的产物,具有着和人类等同、甚至超越人类的思维模式以及智力水平,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做出一定的行为,是当前设计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

3 基于“互联网+”时代的设计——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设计未来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数据传输速度快、数据类型多样化、数据价值高的特点。数据量的庞大是大数据的主要特点,随着网络的出现与普及,互联网中每一天所产生数据量均十分庞大,需要具有极大的管理能力的计算机软件,才能对其加以处理。宽带、数据网络等的存在以及更新,是数据赖以传输的主要途径,是多样化的数据传输的渠道。海量数据的存储,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参考价值,将大数据应用到未来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加深并牢固设计所依靠的数据基础,使设计的科学性得到提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同样存在密切的联系。从本质上看,人工智能的设计,既是技术集成化发展的表现,同时也是海量数据的综合,将大数据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与设计中,可为其设计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成为了人工智能以及未来设计的主要依托。

“互联网+”时代下的设计,是设计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即将计算机应用到具体设计环节中,所完成的设计过程,以“3D打印”为例,该打印方式要求将计算机与普通打印机相联合,使得打印出的产品,不再拘泥于二维的平面,而是延伸到了3D的范围,使得打印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跳跃性的发展。

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技术,珠宝、工业、汽车、教育等其他产业,均产生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创意和设计。在过于很长一段时间内,设计一直以工艺以及设备水平的提升,作为主要依存条件,但在“3D打印”技术下,设计的思路将会被颠覆,工艺与设备,不再是设计的必须品,而创意与灵感,才是产品设计的主要条件。就目前“3D打印”技术的发展水平来看,只要能够与计算机相连接,通过对大数据的应用,无论形状如何复杂的产品,均能够被精确的打印出来,极大的缩短的产品的研发以及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由3D打印机所打印出来的产品,在性能、强度、使用寿命等方面,均不次于通过人工生产出的产品,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水平提高的主要推动力和垫脚石,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受其影响,未来的设计对创新的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考虑到这一需求,以教育为主的其他领域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充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以使其能够进一步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使人才的素质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最终推动时代的进步。

4 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成为了创新与科技的两大代名词,从目前来看,两者在设计领域的应用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3D打印”技术,也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体现出了一定的价值,但设计的发展不会仅仅止步于此,在未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入,设计的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不再是梦。

[1]赵珂,于立.大规划:大数据时代的参与式地理设计[J].城市发展研究,2014(10):28-32,83

[2]李金泽,宗明明.大数据下中国城镇高龄者社会福祉文化互动体验方式的智能转型[J].设计,2015(23):49-51

[3]姜强,赵蔚,李松,王朋娇.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研究——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学习的新常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25-32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时代设计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HANDS OFF THE WHEEL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时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