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冬梅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人才的有效培养
殷冬梅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高职教育为这一需求带来了希望。高职教育以岗位技能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了大量的专业型技术人才。高职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兼顾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高职 计算机网络 人才培养
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覆盖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抓住机遇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信息化社会的迫切需求。
1.1 网络专业设置特色不足
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激烈,各院校都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建设改革。一些学校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的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由于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跟不上,导致教学效果差,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高职院校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教学课程,不能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突出不了高职的特色,学生的就业面临着危机。
1.2 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明确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各行各业。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一般不长,加入学生对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太宽广泛,那么技能培养就失去了重点,学生的知识就会非常薄弱,在找工作时因为专业基础差,对所有的岗位职责一知半解,无从选择,导致学生失去自信,陷入茫然,从而给就业造成困难。
1.3 实训条件差
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软硬件设施。许多高职院校规模小,缺乏教学资源,实训教学设施投入不充足,网络设备和软件的购买、更新以及维护是一笔大额的开支,学校如何解决这部分开支是学校面临的难题,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带来了考验。
2.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院校可能更侧重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从一些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不屑于从基层做起、没有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的体现。所以制定培养高职人才的方案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工作压力,只有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市场需求培养更多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学生能干什么,就业时要干什么。高职学校应该积极参与市场调查,关注当地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和行业动态发展情况,对人才需求的动向进行收集和分析,由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2.3 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核心成员。教师水平关系到学生的能力,教师水平越高,学生的能力就越强。学校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强,但缺乏实践经验,那么学习可以外聘一些从企业等单位来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2.4 创建校企合作
要培养高技术的网络专业人才,学校可以通过一些途径向政府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企业有最前沿的技术要求以及最先进的设备。学生通过进入企业实训,认识了解工作环境,切实感受计算机网络技术型人才的工作和发展方向等情况,因此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创建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使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学生也依托企业优势培养了职业能力,到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实现双赢。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覆盖各行各业。高职学校在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时,要时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握社会发展进程,根据社会动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人才标准和市场的网络技术人才,才能让学生在现代激烈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1]李萍.“互联网+”时代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36):126-127+129
[2]孙波,曾振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6,(08):87-91
[3]陈小中.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06):66-67+69
[4]李冠楠,吴丽健.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与电信,2016,(Z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