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岛内政局回顾

2017-12-28 10:30陈咏江
黄埔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代派系林全

陈咏江

近来,岛内政局延续年初的纷扰态势,蓝绿白三方各种政治势力依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执政的蔡英文当局因执政不佳,争议性事件不断。蔡英文被迫在内外压力之下换掉亲信林全,不得不向党内派系低头,换上赖清德,重新摆出与派系合作掌权的姿态;民进党顺利召开全代会,显示蔡的领导地位仍然稳固,但党内矛盾暗潮涌动。国民党仍旧未因民进党执政不佳而获得民众的认可,党主席选举在激烈竞争下最终由吴敦义顺利胜出,但国民党的整合再起之路依然布满荆棘。蓝绿之外的台北市长柯文哲所代表的所谓白色力量再度崛起,并成为舆论焦点,开启与蓝绿阵营同时角力的新模式。

赖清德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长”

9月5日,蔡英文宣布林全请辞获准,由台南市长赖清德接任“行政院长”,这是蔡当局执政进行阶段性调整的标志性事件,其来龙去脉及主要影响如下:

(一)蔡英文执政失败,不得不“断尾求生”。

一是林全唱“黑脸”早该下台。蔡当局执政以来,强势推行改革、蛮横清算打压对手,“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前瞻计划等重大改革争议均是蔡有意为之,林全则是坚决贯彻蔡的意志。结果引发民怨,导致蔡当局民调腰斩、支持度不断探底,社会各界反弹声浪不断,推出名义上的责任人林全挡枪祭旗是蔡当局必然的选择,林全下台不过是早晚的事情。二是林全已经帮蔡“啃完难啃的骨头”。蔡将4年执政分为改革期和选举期,与林早有约定,2018年2月前没有选举压力,可由林专心完成蔡交办的各项阶段性改革任务。如今,诸如年金改革、前瞻预算等最难啃的骨头已经啃完,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林的使命已经提前达成。三是党内派系“逼宫”力道日隆。蔡声望下跌导致党内权威下降,党内除英派人马继续支持林全外,新系力推赖清德上位,“正国会”、谢系、海派与其他反新系势力则支持苏嘉全继任。在派系政治面前,蔡续挺林全已是“独木难支”。四是林全已不愿继续“背锅”。在外有骂声一片,内有怨怼使绊的情况下,林全如“误入丛林的小白兔”一般已难以有效施展专业抱负,早就萌生退意,趁前瞻预算通过便主动递上辞呈,也助蔡“断臂求生”。

(二)蔡、赖结合其实是“貌合神离”。

对蔡而言,主要有两层考虑:一方面,随着蔡的声望下降,党内对蔡的牵制力道在增加,对林全“内阁”“老蓝男”做派的不满也转换成对蔡人事安排的不满,绿营上下更是担心林全继续做下去会拖垮民进党“九合一”选情。于是,为了巩固权力基础,安抚党内派系,对民进党及支持者有所交代,蔡透过“林下赖上”,与赖所代表的党内最大派系新潮流实现权力分赃,缓解了各方压力。另一方面,让赖“组阁”,既稳住赖,避免赖提前挑战自己权威,还绑住赖,赖若在“行政院长”位置上做得好,则有利于蔡执政,若做得不好,则可让赖提前折损,解除党内对蔡连任最大的威胁。

对赖而言,赖2018年卸任台南市长后很想更上层楼,却苦于没有合适的位置。赖虽有意接任“国安会”秘书长,但蔡却属意其出任“无兵、无将、无粮草”的“总统府秘书长”。赖若参选新北市长或台北市长败则难以再起,胜则继续被绑在地方;若坐等民进党2018年县市长选举失败后接任党主席,则会被党内质疑,且不确定的风险太高。在新系力拱、蔡愿意放权让步的情况下,提前出任“行政院长”对赖而言是最稳当的选择。

(三)“林下赖上”对民进党各有利弊。

一是短期内有助于蔡脱困。赖的支持度长期维持在高位,且在深绿大本营台南执政多年,几乎遇不到挑战,被称为“赖神”,同时获得党内最大派系新系支持与基本教义派认可,正好弥补蔡的短板,缓解蔡的压力,挽救蔡低迷的支持度。二是有助于凝聚党内向心力,提前因应2018年县市长选举。蔡、赖强强联合,可以提振绿营基层士气。赖从地方民意代表坐起,了解地方经营,如今提前熟悉“中央”业务后,可将“中央”资源精确挹注地方,为选战厚植基础。三是蔡、赖关系将更加微妙。赖任“行政院长”标志着民进党内接班人问题正式浮上台面。与其他“行政院长”权力完全来源于“总统”任命不同,赖同时具备高民意和强派系支持,若干得出色,蔡面临被架空的可能。根据深绿的“新台湾国策智库”7月底针对2020年民进党“大选”侯选人的民调,赖清德以38.2%的支持度远胜蔡英文的20.8%。而蔡、赖年龄只差3岁,蔡对赖必然是既用且防,赖也会伺机而动。四是派系矛盾提前激化。新系将掌握从“中央”到多数地方县市的资源分配,党内派系失衡局面加剧。党内第二大派系“正国会”的领导人、台中市长林佳龙也具有追逐“大位”的自我期许,而林与蔡相差8岁,对蔡而言并不具有威胁性。日前,民进党内上演“正国会”勇斗新潮流系的戏码,借岛内大停电逼迫新系大老、中油董事长陈金德下台,就是力阻新系进一步做大。未来,民进党内很可能继续上演蔡英文联合“正国会”与其他派系力抗新潮流系的大戏。

民进党全代会凸显蔡当局窘境

9月24日,民进党召开第十七届第二次全代会,通过“柯文哲”条款,并技术性处理“赦扁”提案,抛出“宪改”议题并試图整理两岸新论述,表明蔡暂时化解“独”派逼宫压力,压制住民进党基层反弹,捍卫了自身的领导地位,但隐患并未解决。

(一)主要内容。

一是肯定当前的“改革”路线。蔡英文致辞首先肯定当前以“分配”为主导的“改革”路线,将引发岛内巨大争议的“公教年金改革”“不当党产处理”“前瞻基础建设”等作为其执政成绩。蔡称,“把最困难的事情放在最前面做”“雨过就会天晴”,宣誓继续推动“税改”“司法改革”“社会住宅”“长照”等“重新分配”举措的决心。二是抛出“宪改”议题。蔡英文提出,“宪政体制”的改革是重点,“18岁公民权”“人权条款”“票票不等值”这些有高度社会共识的议题还没有完成改革;民进党不能回避“政府体制”的问题,要“打造更完善运作的民主宪政体系”。三是要启动民进党新论述。蔡英文提出,民进党面临“世界冷战格局被多元情势取代”“中国大陆崛起”“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台湾社会变化”等四大变化,要形成新的论述响应这些变化,“尽快启动一整套新论述的讨论”。对两岸关系,“必须坚持在台湾主体意识及主权的原则下,寻求和对岸互动的新模式”。四是通过“柯文哲条款”。全代会通过“2018年直辖市长提名特别条例”及“2018年直辖市议员提名特别条例”。针对非执政县市采征召提名,有特殊选情考虑可“另订方案实施”,保留与柯文哲合作空间,被视为“柯文哲条款”。五是技术性处理“赦扁”提案。全代会前,民进党“地方议会‘特赦阿扁大联盟”提出的“建请蔡英文‘赦扁”提案声势浩大,获85%以上的党代表、86%以上的党籍区域“立委”以及所有民进党执政县市长的连署支持,但却遭到超过半数民众反对,给蔡英文出了大难题。全代会上,蔡故意操作,以中场休息后人数不足法定开会人数的方式,将该案交给中执会研议,技术性搁置该案。endprint

(二)主要政治意涵及影响。

一是“宪改”有多层用意,但恐自食恶果。“修宪”需“3/4‘立委出席且出席‘立委3/4以上同意”加上“全民‘公投复决,有效同意票过选举人总额半数”方才有效,因门槛太高向来被视为假议题。蔡此时抛出,有平衡各方的多层用意:一则捍卫自身领导地位,摆平党内纷扰,阻挡“赦扁”等内部压力,也彰显自己才是全代会主角。二则主动回应支持者诉求。“票票不等值、18岁公民权”等“宪改”诉求,都是有利于民进党扩张基本盘的,有助于凝聚绿营士气。三则利用民粹搞“政治诈骗”。蔡所提“宪改”诉求有高度社会共识,有助于民进党在选举前进行广泛社会动员,拉抬选举气势。不过,“宪改”也可能诱发政治风暴:一方面,“政府体制改革”是蔡“宪改”的诉求方向,可能实质破坏“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中框架”。另一方面,“政府体制”朝“总统制”还是“内阁制”方向改革,涉及到蔡英文与赖清德的权力分配问题,会引起双方明争暗斗。

二是有意继续强推改革,但执政压力不会减轻。一是尝到了甜头。在蔡英文强势改革过程中,国民党的抵抗微不足道,且当前台湾各项指标转好,增加了蔡继续强势推动“分配式”改革的信心,认为民进党当前的主要对手不是“威权政体”而是如何处理与社运团体的关系。二是少了顾忌。由于有赖清德作为挡箭牌,蔡不用再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改革有功则是自己的,有过可以推给赖,因此蔡敢于提出“宪改”这种争议性议题,在重大争议性事件上将由保守心态转为更加开放。三是前途未卜。一方面,“税改”等议题本身就会“顺了姑情逆了嫂意”,是得罪选民的差事;另一方面,吴敦义领导下的国民党在逐渐整合,反制的力道也在增强。

三是维持派系平衡,但党内暗潮涌动。一是蔡与新系共治。蔡在致辞中先后夸赞陈菊、赖清德,并通过陈菊阻挡“挺扁”议员发难,表明蔡对党内最大派系新系的倚重越来越深。二是党内暗潮涌动。蔡将团结挂在嘴上,不断灌输选举危机意识,利用技术性手段冷处理“赦扁”提案,多方劝解张花冠、陈明文的矛盾。但是,“赦扁”案遭搁置,让已经复活的扁系极为不满,提案的萧永达、郑新助等当面呛声蔡,金伟恒批评蔡“要吃掉民进党”。张花冠、陈明文等地方势力的矛盾也没有停息迹象。

吴敦义当选国民党主席

5月20日,吴敦义在首轮投票中票数过半,当选国民党党主席。国民党正式进入吴敦义时代,但吴将如何振衰起弊、重整上路,形势依然混沌不清。

(一)党主席选举激烈周折,最终顺利胜出。

一是呈“三强三弱”态势。国民党主席每届任期4年,洪秀柱于2016年3月26日补选成功,成为始于2013年马英九任期内的最后一任党主席,任期于5月20日届满。新一届党主席不但掌握2018年县市长选举提名权,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也将抢占先机。因此,党内群雄并起,共有洪秀柱、吴敦义、郝龙斌、詹启贤、韩国瑜与潘维刚6人通过连署,角逐党主席之位。经过4月29日、5月6日两场电视政见发表会及5场地区政见发表会后,20日选举结果揭晓,吴敦义以过半票数成功当选国民党新任党主席,终于避免了出现国民党主席选举进入第二轮厮杀的局面。二是吴敦义老骥伏枥方能成功问鼎。吴资历最完整、经验最丰富,曾任南投县长、高雄市长、“立委”、“行政院长”、党秘书长、“副总统”等要职。且吴基层经营扎实、人脉深厚,不仅获党内大佬及多数党籍“立委”和中常委的支持,更获地方派系及中南部党员力挺。加上国民党党员结构发生不利于黄复兴党部的变化以及竞选策略得当,使得吴敦义成为“本土派”及“非深蓝”党员的最大公约数。

(二)吴敦义当选党主席后国民党的走势。

一是暂时稳住阵脚。吴终结党内群龙无首状态,有条件整合党内各派势力,防止国民党进一步分裂,保存国民党实力。在9月9日举行的国民党第20届中央委员选举中,国民党权力结构重新洗牌,挺吴势力获得70%以上的中央委员席次,而曾经与吴敦义一争高下的洪秀柱势力则全面败退,吴敦义完全主导国民党内布局。二是对民进党形成一定制衡。吴重新调整党内结构,推动地方党部主委部分直选。目前有10个地方党部主委直选,其中包括4个“直辖市”,地方党部主委的分量明显上升。吴加强“党中央”和“党团”的沟通协作,试图改变“党中央”与“立院党团”各自为政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团”战力,更有效地应对民进党的追杀与斗争。三是各种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国民党长期存在的体制僵化、理念不清、派系矛盾、脱离民意、人才匮乏等问题。此外,民众对民进党的不满仍旧未转化为对国民党的支持,2018年县市长选举吴必须让国民党赢得更多县市,在党产被追杀,缺乏资源又未实现转型的情况下压力仍很大。根据立场偏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近期的追踪调查,国民党的支持度一直维持在2成以下,在16%—18%之间浮动。根据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最新报告显示,吴的形象仍然对青年缺乏吸引力,社运团体对其缺乏信任度。据亲绿的“台湾世代智库”9月民调,仍有近6成民众不相信吴敦义能够带领国民党改革成功。不过,国民党地方执政县市长的表现受到好评,整体政绩好于民进党执政县市。

柯文哲再度成為舆论焦点

一是成功举办世大运后声势上涨。柯文哲凭借无党籍身份及柔软身段,顺利举办双城论坛。此后,又成功在台北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顺势扭转之前一路下跌的民意支持度,让声势重新上扬。根据《旺报》公布的政治人物声望调查,柯文哲满意度达37%,远远超过蔡英文的15%。TVBS最新民调表明,柯文哲支持度68%居冠,蔡英文只有31%。多项民调指出,柯执政满意度高达七成以上。舆论甚至认为,柯不仅能顺利连任,而且可以直接挑战2020年“大选”。国民党至今缺乏与柯一搏的人选,无论是朱立伦、张善政还是蒋万安、罗智强等,虽然人选一箩筐,但都落后柯文哲。

二是民进党保留与柯文哲等势力的合作空间,但“独”派等势力开始围堵柯。民进党在全代会期间通过“柯文哲条款”,将非执政县市的提名权牢牢掌控在党中央手中,既避免提前与柯等非国民党势力的直接对撞,也保留了根据情势变化自行提名的空间。不过,这种绥靖政策也引发党内基层不满,台北市议员王世坚、“立委”郑宝清等认为这是“与魔鬼交易、被政治绑架”。赖清德上任“行政院长”后首先就拔掉了柯的得力助手、台北市警察局长邱丰光。随后,在“中国新歌声”节目在台大遭遇抗议事件中,“独”派借机生势,把矛头指向台北市文化局、警察局,指向柯文哲配合统战,要把柯抹红、斗臭。

此外,“时代力量”被柯文哲声势掩盖,最近持续走下坡路。近期民调显示,其支持度由去年的14%,一路下滑,年初12%,年中只剩下6.4%。而其主席黄国昌遭支持者看破手脚,在劳工议题中故意放水,被讽刺为“国昌假哭”。同时,其在党内的独裁作风引发不满,民间“罢免”黄国昌“立委”的连署也进展顺利。在大绿执政的情况下,作为小绿的“时代力量”不敢正面反对,又无法开拓新的支持基础,在民进党基层防备下,发展空间大受限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代派系林全
民進黨派系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