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的黄埔之家

2017-12-28 03:09李迅
黄埔 2017年6期
关键词:炮兵黄埔军校军校

李迅

笔者最近在参加一次纪念上海老一辈文化名人活动中,意外地发现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同志与黄埔军校还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父亲张基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大哥张伯弨(原名张大权)毕业于黄埔军校11期,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始后弃暗投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后,长期在宁夏工作,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体委副主任、科委副主任,1985年离休。宁夏回族自治区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后,任名誉会长。

革命之家

张瑞芳(1918—2012),原籍北京,生于河北保定。著名表演艺术家。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喜剧形象——李双双。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饰演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2012年6月28日,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瑞芳同志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94岁。

张瑞芳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父亲张基(张础石)保定军校毕业后,1925年参加广东革命政府,被任命为北伐军第一集团军陆军中将炮兵总指挥,战绩卓著。1928年在北伐即将成功前夕,不幸死于徐州前线,时年42岁。张瑞芳的母亲廉维(原名杜健如)当时只有30几岁,独自担负起了抚养6个子女(两个子女早逝)的责任。她不但鼓励子女进步,支持子女参加革命,她自己最后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张瑞芳的大哥张伯弨,生于1913年12月30日,是家中长子。1934年,他怀着“赶走日本鬼子、不做亡国奴”的一腔热血,考入南京黄埔军校11期2总队炮科,1937年毕业后,分配到国民党军任炮兵排长,参加过蚌埠、台儿庄、江西南浔沿线及湘北等对日战役。关于报考军校的情况,河北省赞皇县政协出版的《赞皇文史资料》曾刊载张伯弨撰写的《我与李竟容先生的几次接触》一文,李竟容是国民党元老,其父亲的好友。文中提到:

1934年在北平,我高中毕业后,准备考南京国民党军校(黄埔)。我母亲不大同意,让征求李大爷(竟容)意见。我父亲张基(础石)、舅舅杜仲番和李三人陆军大学时同班。我说了考南京军校,李不同意,说:“你是长子,你娘一个寡妇,带一群孩子,你怎么能走呢?”我说:“我娘能干的很,我在也没什么用处,我看,日本迟早要灭我们。我决不当亡国奴,学点武艺跟他干,您和我爹、我舅都是军人,这辈子都干了些啥呢?”李沉默好一会,一下子站起来,拍着我说:“好小子,不愧是将门之子。你去吧,南京军校是黄带子军校,好好干吧,要我帮忙的地方就来信。”(所谓“黄带子军校”,笔者专门请教了上海的一位民俗学者,据他分析,这是指黄埔军校是“正规”的学校,所谓“黄带子”特指满清时期的满族人。)

当时,张伯弨到南京读了军校后,家人就各奔东西。据张瑞芳回忆,台儿庄战役前夕,她和母亲以及姐姐张楠、妹妹张昕意外地和大哥张伯弨在徐州火车站巧遇,这也是抗战中他们家人唯一一次见面。之后,张瑞芳到重庆由周恩来同志单线领导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张楠、张昕以及母亲廉维则去了延安参加革命。

大哥张伯弨弃暗投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一边参加美国主持的国共谈判,一边暗中调兵遣将要在短期内消灭共产党。已经是国民党军营长的张伯弨早就看不惯国民党反动派“五子登科”的丑态和“假和平、真备战”的虚伪,他利用请假去四川安岳结婚的机会,毅然脱离旧军队,随后赶到重庆,通过张瑞芳的关系,连夜化装进入曾家岩周公馆见到了周恩来、邓颖超同志。张伯弨表达了想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周恩来同志语重心长地对他说:“现在过来时机不好,最好先返回去,待时机成熟时拉一支部队过来。”但是张伯弨决心很大,一定要加入人民军队。在经过组织考察和周副主席介绍下,人民军队张开臂膀欢迎张伯弨这个炮兵专业人才,他心情舒畅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之后,张伯弨去北平和张家口见到了叶剑英与聂荣臻首长,参加了“晋察冀军政干校外训班”学习,随即担任晋察冀军区炮兵团副参谋长。1947年,炮兵团扩大为旅,他任炮兵旅1团团长。1949年初,他所在炮1团调入新组建的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19兵团。1949年8月26日解放兰州之后,兵强马壮的直属炮兵团(近4000人,除了榴弹炮、加农炮、山炮还有高射炮、坦克车)随19兵团挥师北上直指银川,国民党马鸿逵部如惊弓之鳥般一触即溃。《耿飚回忆录》中记载:“我(耿飚)用望远镜隔着黄河可以清楚地望见银川。对炮兵的同志说:‘轰他几炮,叫他们投降。我们打了三发炮弹,一发打在城外,一发打在城里一个广场中间,一发击中黄河码头。守敌不得不派出代表与我军谈判。”1950年11月,张伯弨任志愿军19兵团炮兵主任,于1951年2月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实践考验中,张伯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指挥麾下炮兵打了许多漂亮仗,得到上级和战友们的由衷赞扬。1955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上校军衔。1957年由朝鲜前线回国,任兰州军区炮兵主任。

温馨的回忆

张瑞芳解放后一直在上海工作,从艺70多年,先后参演了40余部话剧、近20部电影,曾主演《南征北战》《母亲》《家》《大河奔流》《泉水叮咚》《聂耳》等影片,1963年她因在影片《李双双》中的出色表演,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93年荣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2007年在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她获得“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她还是第六、七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曾任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

与妹妹不同,张伯弨一直在宁夏工作。1961年,他转业到银川,任宁夏体委副主任。1966年后,被下放到固原劳动,直到1972年,才复出担任宁夏科委副主任。“文革”结束后,张伯弨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85年5月离休。据张伯弨的女儿回忆:“父亲离休后天天看《参考消息》,对中央领导同志与外宾讲话重点段落划上重线,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世界地图》上标注美国海军各舰队动态,将他认为的美国军方动机写在台历上。我们回家时就被要求对这些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人接茬儿,老爹就会严肃地批评道:不关心国家大事,侵略者打过来,你就是亡国奴!”

2001年9月,张瑞芳和妹妹张昕相约来到银川看望已是88岁高龄的大哥,三位耄耋老人像过去那样围坐在一起,说起儿时的趣事放声欢笑,追忆逝去的亲人潸然泪下。他们深情地相互注视着,轻声合唱着一首首老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炮兵黄埔军校军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这一以少胜多著名战例曾写入解放军军校教材
冀军校
浅谈朱瑞对炮兵建设的贡献
炮兵测地训练评估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这里,有我们多彩的青春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模糊专家理论在炮兵指挥控制系统中的运用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