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之我鉴

2017-12-28 12:44樊婉
商情 2017年43期
关键词:人物画鉴赏花鸟画

樊婉

【摘要】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关键词】中国画 鉴赏 人物画 山水画 花鸟画

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其中,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得最早。按照传统的分类法,人物画也可因题材的不同分成好几种:描写现实人物和历史故事的称人物画,描写社会风俗的称风俗画,描写古代妇女的称仕女画,描绘人的肖像称写真。还可因绘画技法的不同分成:刻画工细、勾勒着色者称工笔人物画,画法洗练纵逸者称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画风奔放水墨淋漓者称泼墨人物,纯用线描或稍加墨染者称白描人物。

(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绘画领域里,人物画的历史是最悠久的。据《孔子家语》记载,在周代即有劝善戒恶的历史人物壁画。至战国秦汉,以历史现实或神话中人物故事和人物活动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

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中,有几只陶盆上绘有人面形图案,是我国最早的、处于朦胧状态的人物画。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文化艺术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个时期的绘画,有相当的一些作品线条相当流畅,造型也比较准确,充满着现实与幻想相结合的浪漫主义倾向,这说明当时的人物画趋于成熟了。

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木板画、漆画、帛画,几乎都是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魏、晋、南北朝是人物画的发达成熟期,几乎所有的著名画家都是以人物画驰誉后世。士大夫的参与绘画活动,使绘画与文学、书法有了联系,并写出了理论著作,所以这时期人物画得以迅速提高,直接影响到隋、唐人物画的发展。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和统治阶级的提倡,人物画空前繁荣兴旺起来,宗教画、肖像画、仕女画、历史画、社会生活画都有大量作品产生。杰出的人物画家辈出,他们都以不同的风格、卓越的成就,艺绝当代,留名千古。

宋代人物画有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变化,即过去在题材上占绝对优势的释道人物、宫廷贵族,让位于平民阶级,于是耕织、渔牧、村医、山樵、行旅、学童、婴戏以及历史故事,均成为常用的题材。

元代人物画家如刘贯道、张渥、王绎等的作品,大多为历史题材或仿古之作。

明清时,陈洪绶的木板插图画、叶子画,是社会新思潮的产物,是明末清初具有重大意义的杰作。清末任伯年的人物画,喜取民间故事为题材,针砭时弊,揭露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联系现实,反映生活,恢复了唐宋人物画的现实主义传统。

(二)中国古代人物画代表作品的鉴赏

(1)《韩熙载夜宴图》的赏析。《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所作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一共画了5件事,分别为:听乐,击鼓,休息,清吹,送客。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画家对人物的刻画尤为深入,以形写神,并且,循着画中所画人物的视线看去,没有一个人的视线是超脱于画的,显示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画中人物有的弹奏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2)《李白行吟图》的赏析。这幅画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洒脱放达的诗仙形象。梁楷天性狂放,常饮酒自乐,人称“梁风子”。他的减笔画是一种运用粗阔的笔势与有浓淡的水墨作的写意画,用笔简练豪放,纯以线描表现,但诗人疏放不羁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却刻划得生动传神,令人叫绝。《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梁楷减笔人物画给后世以很大影响。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历史

晋室东迁,士大夫们留连山水,江山景物之美,触景生情,促进了山水画的兴起。其中宗炳所撰的《画山水序》,是最早的山水画理论文章。

隋代虽然只有短短30年,在山水画上,却有着开继的作用。除了界画的兴起,最重要的是出现了展子虔和他的《游春图卷》。《游春图卷》是我国现今所见最早的卷轴山水画。

唐代出现了繁荣局面,建立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从而使其更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其中一派是以李思训及其儿子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展子虔以来的传统画法,被后人尊为北派山水的始祖。“二李”的画法是以墨笔勾勒轮廓,用青绿重彩设色,画树多用夹叶树,有时还用泥金勾填,产生金碧辉映的艺术效果。

五代则有荆浩,关仝和董源的振起。荆浩,关长期生活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与后来学习他们的北宋李成、范宽形成了北方派系。

宋代时山水画的鼎盛时期,其中最有创造性,最有影响的是与董源并称“北宋三大家”的李成、范宽以及米芾、巨然。北宋末叶,米家山水在山水画流派中异军突起。米芾及其儿子米友仁充分发挥水墨材料的特长,用泼墨、破墨、积墨以及水墨横点的排比,表现出江南雨景中云山烟树、迷蒙变化的境界,世称“米氏云山”。宋室南渡以后,水墨山水畫风大变,出现了“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斧劈皴派系与以前的水墨画分道扬镳。endprint

中国山水画到了元代又一大变,笔墨意趣臻与精逸。贴别是水墨山水,更是风靡一时,在元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元代最有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頫、高克恭以及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

明代山水画虽然十分发达,但是整个画坛都笼罩在复古风下。

清代沿袭了明代的摹古保守的风气。

(二)中国古代山水画代表作品的鉴赏

(1)《富春山居图》的赏析。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这幅山水长卷,是我国艺林的瑰宝,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讲两岸树木,似初秋景色,十几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画法有董源,巨然的文笔披麻索。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了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2)对《潇湘图》的赏析。董源的《潇湘图》全图从内容上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沙渍平坡、荒疏芦苇,有两位红衣女子立于水泽汀岸,滩头有五名乐工对着迎面徐徐而来的小舟吹奏乐器。小舟内端坐一朱衣贵人。此贵人前有侍者下跪,后有侍者执伞。小舟的首尾各有一人持篙摇橹,使小舟缓缓地荡向滩头。由此画的前半部分来看,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潇湘游乐图。此画的后半部分为远山茂林,水草迂曲,坡岸处十余个渔人持网捕鱼,姿态从容,神情专注。而在沙汀、苇渚之间又荡着几只小艇,具有烘托陪衬的作用。由此画的后半部分来看,这又是一幅令人陶醉的江南渔乐图。

三、中国古代花鸟画

在中国绘画中,花鸟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除了本意花卉和禽鸟之外,还包括了畜兽、虫鱼等动物,以及树木、蔬果等植物。在原始彩陶和商用青铜器上,“花鸟”充满神秘色彩,遗留着图腾的气息。最早的“花鸟”或许与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有一定关系。

(一)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历史

据史书记载,到六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顾恺之的《凫雀图》、史道硕的《鹅图》、顾景秀的《蜂雀图》、萧绎的《鹿图》等,虽然现在已看不到这些原作,但著录资料已表明当时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了。

到了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著录中计有花鸟画家八十多人。如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韦偃画牛,李泓画虎,卢弁画猫,张曼画鸡,齐曼画犬,李逖画昆虫,张立画竹等等,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

五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两种不同风格类型,“黄筌富贵,徐熙野逸”,黄筌的富贵不仅表现对象的珍奇,在画法上工细,设色浓丽,显出富贵之气,徐熙则开创“没骨”画法,落墨为格,杂彩敷之,略施丹粉而神气迥出。

北宋的花鸟主要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之风格为主导,基本上用的是“勾勒填彩”法,旨趣浓艳,墨线不显。到了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一个高峰。在题材上,宋代出现了水墨梅、竹、松、兰,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以形似,独得于象外。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崇高、贞洁、虚心、向上、坚强寄于“四君子”上,这种文人画思想的加入,为花鸟画注入新的内容。以文同、苏轼为代表的这一派,已有别于流行时尚的清新风格,获取朝野称赏,并加速了他们的画风成为新的时尚。

元代花鸟画受宋代文同、苏轼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专门画水墨梅竹的画家,他们以柯九思、仉瓒、吴镇、王冕为代表,表现了文人的“士气”。

明四家除了山水外,亦擅长花鸟并卓有成就。而徐渭的淋漓畅快、陈道复的隽雅洒脱,代表了文人画的两种风格。

清代石涛、恽寿平、朱耷(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等都在花鸟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八大山人以其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忧伤与家国之痛,其笔墨与造型均独树一帜。而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则在黄徐体异中得以综合与发展,为花鸟画新辟蹊径。此后,“四任”尤其是任颐,又加以弘扬发展,使得花鸟画在清末出现了一次小的高潮。

(二)中国古代花鸟画代表作品的鉴赏

(1)《芙蓉锦鸡图》的赏析。《芙蓉锦鸡图》全图设色艳丽,绘芙蓉及菊花,芙蓉枝头微微下垂,枝上立一五彩锦鸡,扭首顾望花丛上的双蝶,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锦鸡的动态。这种表现形式,在宋代花鸟画中很是流行。五彩锦鸡、芙蓉、蝴蝶虽然均为华丽的题材,但如此构图便不同于一般装饰,而充满了活趣。加以双勾笔力挺拔,色调秀雅,线条工细沉着;渲染填色薄艳娇嫩,细致入微。锦鸡、花鸟、飞蝶,皆精工而不板滞,实达到了工笔画中难以企及的形神兼备、富有逸韵的境界。画上有赵估瘦金书题诗一首,并有落款。

对比谢赫《画品》的“六法”来欣赏,《芙蓉锦鸡图》符合首要的绘画品评标准“气韵生动”:画面中这只肥硕的锦鸡飞上从左侧伸出的芙蓉花树枝,纤细的树枝无法稳定承受重压,剧烈摇曳,以致同样停留在花间的一对蝴蝶惊飞。画面抓住胖锦鸡飞上纤细花枝的一瞬,静中见动,活泼有趣。是气韵生动的经典体现。

(2)《写生珍禽图》的赏析。《写生珍禽图》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四、结语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程中逐步形成了美的概念并且出现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并且要高于生活。美术作品就是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诠释人们对美的理解,对美的向往。它们有的是反映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有的反应帝王的威严,有的反映人们对英雄的崇敬,有的反映了宗教的文化以及其他特征,可以說美术反映出自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美术是通过某些表现手法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的理解以及对美的向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画鉴赏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工笔花鸟画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