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在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中的应用

2017-12-28 01:59潘文研
商情 2017年43期
关键词:质量管理

潘文研

【摘要】输灰系统是发电机组中重要的系统之一,该系统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发电机组环保指标和安全运行。本文通过质量管理、应用PDCA循环,查找导致输灰系统故障的末端因素,并对末端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要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

【关键词】质量管理 输灰系统 PDCA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焦点由“数量”转变为“质量”。有了对质量的要求,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简称QC)应运而生,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成为促进产品质量及效益提高的有力推手。本文以某发电公司输灰系统质量管理优化为例,为国内其他类似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对现今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P阶段——计划阶段

(一)选择课题

本案例中输灰系统为正压浓相气力输灰系统,按区域可化分为一电场至五电场输灰系统。每个灰斗下安装有一台仓泵,灰斗收集的干灰经进料门进入仓泵内76,用压缩空气对仓泵内的干灰进行流化,仓泵的出料门定时开启,干灰经输灰管道到达灰库,装车运出厂外。

对输灰系统连续4个月故障次数进行统计,总故障次数为次,故障率为19次/月,而公司要求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至8次/月。因此,确定课题为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

(二)设定目标

根据公司要求,目标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至8次/月。

(三)目标可行性分析

(1)故障区域对比:按发生故障区域的不同进行对比。4个月五个电场输灰系统总故障次数为76次,其中一电场故障次数为60次。一电场故障次数占输灰系统总故障次数的79%,是输灰系统故障产生的主要区域。

(2)故障类型对比:对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按故障类型不同进行对比。一电场仓泵堵塞为56次,故障率为14次/月。仓泵堵塞次数占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的93%,是影响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率的主要问题。

(3)同型號设备对比:调查机组容量相同、输灰系统设备型号相同的兄弟电厂,在相同时期内一电场仓泵堵塞仅发生1次/月。而本案例中电厂输灰系统一电场仓泵堵塞发生14次/月。

如将一电场仓泵堵塞根本原因找出并解决,即可将输灰系统总故障次数降低到1+19×(1-79%)+19×79%×(1-93%)=5.3次/月<8次/月。因此,降低输灰系统故障至8次/月,是合理且可行的。

(四)原因分析

对造成一电场仓泵堵塞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到了五条末端因素:①巡检不认真;②检修质量不过关;③吹灰有盲区;④备件供应不及时;⑤进气温度低。

(五)确定主要原因

运用现场调查、查阅历史数据、检查考核等验证方法,对造成一电场仓泵堵塞的五条末端因素逐一进行确认。

(1)巡检不认真。对输灰系统巡检记录本进行检查,运行人员均按照巡检规定每两小时巡检一次输灰系统。连续七天在一电场输灰系统就地设备随机放置巡检条,经测试巡检人员均能按规定时间之内发现巡检条。因此,巡检不认真为非要因。

(2)检修质量不过关。查阅查一电场灰系统缺陷单。缺陷消除率为100%,每条缺陷均经过技术部人员和运行人员双重验收。因此,检修质量不过关为非要因。

(3)吹灰有盲区。对一电场仓泵堵清理出的堵塞物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许多焦块。利用停炉期间,进入锅炉进行检查,发现炉膛水平烟道中间部位有大量焦块堆积。这些焦块随时会向后滚入尾部烟道最终进入一电场仓泵导致仓泵堵塞。而这些焦块的上部对应的吹灰器为14号吹灰器。如果14号吹灰器吹灰时有盲区,锅炉受热面长期得不到吹扫就会形成大量焦块。当把左、右两侧14号长吹灰器全部进到位以后,测量结果如下:两支吹灰器端部距离360mm,两支吹灰器喷嘴中心距离为600mm。再加上锅炉热态时向两侧膨胀量为每侧75tmn。锅炉运行中两台吹灰器喷嘴间的间距就是:600+75×2=750m。即两台吹灰器之间存在的盲区为750mm,是造成水平烟道中部结焦的原因。因此,吹灰有盲区为要因。

(4)备件供应不及时。调查检修备件库房、查阅输灰系统备件库存清单。输灰系统各种备件储备充足。查阅输灰系统定期维护工单记录。检修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定期对输灰系统易损部件进行更换。因此,备件供应不及时为非要因。

(5)进气温度低。仓泵内的灰需要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其输送至灰库。如果输灰进气温度过低,使压缩空气中水分析出并冻结堵塞进气管道,会导致因输灰压力低而发生仓泵堵塞。查阅空压机室温度、湿度记录,空压机室内温度维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3%—26%之间,对应大气露点为-23℃—0℃。而仓泵吹灰进气压力为0.7MPa,对应压力露点为2℃—30℃。仓泵输灰进气温度低于2℃时必然要析出水分。如果气温低于0℃,输灰进气中析出的水分便会冻结堵塞进气管道。因此,进气温度低为要因。

经过逐条分析,小最后确认了两条主要因素:吹灰有盲区;进气温度低。

(六)制定对策

针对两个要因,制定对策如下表:

二、D阶段——实施阶段

(一)实施一:减少吹灰盲区

措施1:改变吹灰器喷嘴角度。将左、右两台14号吹灰器的喷嘴角度由垂直于枪管更改为向前端偏斜10°。水平烟道表面到吹灰器距离为2500mm,这样两台吹灰器吹扫半径延长:2×tan10°×2500mm=882mm>750mm。这样就可以吹扫到烟道中心线位置,吹灰盲区被消除了。

实施效果:在改造后,利用停炉期间,进入锅炉进行检查锅炉水平烟道中间部位积灰情况。锅炉水平烟道中间部位无积灰。说明减少吹灰盲区,行之有效。

(二)实施二:提高一电场仓泵进气温度endprint

措施1:对一电场仓泵进气管道加设电伴热带。

措施2:对一电场仓泵进气管道包裹保温层。

实施效果:在改造后,一电场仓泵进气温度始终高于0℃,不会发生输灰进气中析出水分冻结堵塞进气管道现象。说明提高一电场仓泵进气温度,行之有效。

三、C阶段——检查阶段

对改造后4个月输灰系统故障数量进行统计,并与改造前对比。

(一)检查一:一电场仓泵堵塞次数

一电场仓泵堵塞次数由改造前56次,降至改造后1次。一电场仓泵堵塞次数占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百分比由活动前93%,降至活动后的20%。一电场仓泵堵对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的影响由活动前的主要问题,降为活动后的次要问题。

(二)检查二: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

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由改造前60次,降至活动后8次。一电场输灰系统故障次数占输灰系统总故障次数百分比由活动前79%,降至活动后的19%。一电场输灰系统由活动前输灰系统故障产生的主要區域,降为活动后输灰系统故障产生的次要区域。

(三)检查三:输灰系统故障率

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由19次/月降为6.5次/月,完成并超越了降低输灰系统故障至8次/月的预期目标。

(四)经济效益分析

(1)通过此次改造,成功降低了输灰系统故障次数,减少了设备维护工作量,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四个月节约工时5×(19-6.5)×4=250小时。按每小时用工成本100元计算,降低用工成本250×100=25000元=2.5万元。

(2)在改造完成后,输灰系统备件消耗数量比改造前明显减少,四个月节约备件费用8.6万元。

(五)社会效益分析

(1)随着输灰系统故障次数的降低,减少了因检修输灰系统仓泵放灰时粉尘飞扬、污染环境的次数,保护了环境。

(2)随着设备稳定性提高,进而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增强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3)本次活动中改变吹灰器喷嘴角度和仓泵进气管道加装保温对其他同类型设备电厂有借鉴作用。

四、A阶段——总结阶段

(一)巩固措施

(1)将本次吹灰器改造编入设备变更单,并存档。

(2)对本次改造新增伴热带电源列入巡检内容,将相关内容编写入技术措施。

(3)将此次管道保温层敷设工作进行记录,编入检修规程。

(二)总结与打算

(1)通过此次质量管理优化,降低了输灰系统故障率,提高了电站运行安全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2)下一步,将借鉴成功经验,对公司其他机组输灰系统实施改造。

五、结语

由上述实例可以看出,质量管理对降低输灰系统故障率有着明显的效果。利用PDCA循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进,切实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难,提升企业绩效。将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开展下去,是非常有必要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谈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