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娴
【摘要】私募股权基金是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投资人而设立的基金。虽然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考虑到我国中长期价值重估和产业升级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意义。虽然发展空间巨大,但同时我国的投资环境也十分具有挑战性。笔者从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 发展现状 问题
一、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以非公开的要约形式,向少数的机构或者个人投资者募集资金,建立一个资金池,然后向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在该企业价值升后,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转让或者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该投资企业,从而获利的金融活动。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的方式通常有三种:第一、境内外资本市场公开上市。IPO作为传统投行业务中股权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二级市场的资金面影响较大,通常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历史上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审批比较严格,受到政策影响也最大。历史上IPO共有九次暂停,最新的一次暂停发生在2015年股灾后,因为市场低迷IPO于2015年7月2015年11月暫停,曾造成造成了在境外注册,在境外上市的“红绸模式”的产生。重启后IPO政策有所波动,呈现先紧后松的情况,但是监管明显趋严,仅2016年全年就有227家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创历史新高。第二、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方式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包括原股东回购,管理层收购和转让给第三方。其中转让给第三方即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并购重组,其已成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一般是从事早期阶段的投资者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所持有的股份出售给后续的投资者,或者是出售给大公司帮助大公司实现战略扩张,在我国资本市场退出方式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意义。2017年8月15日,证监会发文称,近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通过大力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扎实开展“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体经济发展。按清科数据统计,2013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金额为8892亿元,到2016年已增至2.3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41.14%,居全球第二。原股东回购是指企业以一定的程序和价格,将私募股权基金所持有的股份购回进而实现退出投资的方式。管理层收购是指将股权转让给企业的管理层实现退出投资的方式,在西方,通常是采用杠杆式收购的方法,即收购的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收购后利用目标企业的盈利和产生的现金流来支付贷款。第三,清算。当企业经营不善,问题无法解决时,就会进入清算程序,虽然清算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当企业陷入困境无法改变时,如果进行清算后企业的资产比继续经营价值更高,说明企业就没有继续经营的必要。
二、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随着国内经济稳定的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随着合伙制企业的相关制度施行之后,越来越具有参考价值,根据AVCJ和普华永道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最近3年期间,所募集资金均超过300亿美元以上。根据普道永华数据,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私募股投资基金比例逐年增加
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得到了普遍比较好的复苏,我国经济整体也保持一个快速、比较稳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持续的颁布相关制度以完善资本市场的运作,同时市场上也持续探索创新的模式,在实体经济作为支撑的前提下,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基金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根据普华永道数据显示,中国包括香港特区最近十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募集资金超过3000亿美元,作为亚洲市场的中坚力量,也是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最大市场,日本和印度分别以770亿美元和620亿美元排在第二、三位。另外,虽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比例仍然比较小,但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其在全球交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其增长速度远超全球发展水平。
(二)基金募集和交易数量有所下降,但募集资金规模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普华永道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尽管基金数量有所下降,但募集到的资金达4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除募集资金规模有较快增长之外,其交易规模增长速度也非常快,据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是自金融危机以来交易最为活跃的一个会计年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易数量同比增长51%,涉及金额同比增长101%;同年,VC机构成交案例数量高达1334宗,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最大的交易数量。
(三)外币基金增长速度远超人民币基金增长速度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逐步开放海外资本的进入,国内的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到较快的发展,而外币基金规模增长速度则更为明显,数据显示,2014年,人民币基金同比增长17%,而外币同比增长34%.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以及新三板的逐渐成熟,人民币基金也将得到一个稳定的发展。
(四)IPO作为退出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
随着2013年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首次公开发行重启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随着IPO再度活跃而进入了一个热潮,数据显示,虽然并购仍是PE的主要退出方式,但近年来,由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案例越来越多,并成为我国PE的主要退出方式之一,就2014年而言,以IPO方式为退出方式的有114宗,以并购交易退出的有111宗,并购二次出售的有7宗。就IPO而言,除了国内沪、深两个交易市场之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企业也在美国、欧洲等资本市场寻求上市机会,就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在沪、深两市上市退出的有55家,但交易金额仅70亿美元,而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多达45家,且涉及金额高达180亿美元,虽然同年在美国资本市场(纳斯达克或者纽约)上市的国内企业仅有13家,但其融资金额就高达250亿美元,在其他资本市场以IPO方式退出的有一家企业。endprint
(五)从基金性质上看,本土基金占绝对优势
现代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46成立的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从1995-2000年,私募股权投资的平均增长率为37%。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猛,经历了从舶来品迅速向本土化的转变,仅2017年上半年上半年,国内股权投资市场本土LP增至17,525家,累计可投资本量高达29,724亿元,国资LP可投资本量占比已达40%,发展力量不容小觑。
三、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近两年已经为私募股权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壮大条件,私募股權投资在经济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私募股权基金的壮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虽然《企业法》、《公司法》、《信托法》等一些法律规章已经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方式进行了基本的法律约束,但是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规章制度,各个监管部门和机构为了促进和发展本部门所管辖的投资机构进入私募市场,纷纷制定并出台了自己的规章制度用来规范私募组织,如证券公司出台的集合理财计划,信托公司制定的资金集合信托计划等等。这导致了QDII、理财市场的监管上出现不统一的现象,并延伸到了PE市场。以各个监管部门和机构为主的各种监管制度规章,已经成为了PE进一步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专业人才、风险控制障碍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本注入,而是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投资融资规划、财务税务管理、经营理财管理及科技研发等众多专业知识,只有具有这些综合知识储备、极强专业素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综合型投资管理队伍,才能够在一系列的专业投资决策管理中完成交项目选择、资本注入、适当时机退出获利等运作。缺乏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才,就会导致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绩效水平总体偏低,这会降低企业从私募股权基金进行融资的吸引力。
(三)募资渠道较窄
私募股权基金出现募资渠道狭窄的障碍,这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一方面难以摆脱固有的募资渠道困局,另一方面受到外部经济大环境影响难募集资金。固有的募资渠中,政府指引的资金在使用时寻在诸多的限制条件,其强调要保证基金的安全性。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投资还存在法律制度建设层面上的障碍。私募股权投资的门滥较高,资本小的民营企业家和普通社会公众鲜有可以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机会。这就直接导致了私密股权基金的融资渠道狭窄的困境。
在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对证券市场的整体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管是从国际形势还是从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都需要大力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但由于目前尚存在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发育不成熟的一级市场资本流动性较差、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缺乏自身的规范性等问题,这增加了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发展的风险,无益于稳定金融市场。这就需要我们采取健全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法规、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对私募股权基金加强监管力度,推动其加快自身发展等积极的应对措施,以便促进私募股权基金和证券市场的繁荣与稳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