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丽
【摘要】随着近年来基层央行业务发展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审计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精细化管理,关注审计流程和方式的精准、细致、严谨,细化审计过程、规范审计流程,以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价值。
【关键词】基层央行 内部审计 精细化
一、影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
(1)审计项目流程控制欠佳。一是审计计划欠合理。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工作计划一般是根据上级行下发的工作要点制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直接将上级行安排的审计项目作为当年的工作计划,并不是根据本级行内部管理和业务发展实际而制定。二是审计过程欠严谨。审前调查环节缺失,对被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缺乏全面了解,无法恰当评估审计风险。审计抽样多以个人经验判断为主,审计取证不够详实。三是审计报告质量欠妥帖。审计报告没有全面、客观反映审计发现问题,避重就轻时有发生;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问题整改落实到位难度大,内审服务领导决策的参谋作用发挥不足。
(2)审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信息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目前人民银行业务系统已达50多个,涵盖人民币结算账户、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国库会计核算、金融稳定统计监测与分析、个人和企业征信、反洗钱监管交互平台等。然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目前涉及领域和应用范围有限,且受制于地域、人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内审信息化建设进程还需进一步加快。
(3)审计成果有效运用不足。一是审计成果的深度和高度不够。受限于审计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审计报告、信息调研等仍以就事论事、大而化之的居多,缺乏对防范风险、服务管理和支持决策等深层次的分析,审计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不足。二是审计成果运用机制未完备。目前,审计成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以部分基层央行总结的好的经验做法为主,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但是从总行层面讲,始终未制定审计成果运用相关制度,导致基层央行审计成果运用工作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和刚性约束,难以从制度层面有效推进。三是审计成果运用落地难。在当前管理体制下,基层央行内审部门只能根据问题实际提出相关整改建议,对问题实际整改过程缺乏有效督促手段,难以实现审计成果的真正落地。
二、基层央行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内审部审计精细化管理是规范审计流程、提升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质量、重效果,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结果管理的规范化效果。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需要从每一个细节、环节入手,实现审计人员、审计准备、审计过程、审计结果的规范性处理和标准化管理。
(2)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是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监督关键风险的管理过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其精细化管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风险控制的成效。内部审计已不再停留于“查错纠弊”阶段,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监督机制是内审工作的必然取向,探索精细化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对风险控制管理十分重要。
(3)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的必然要求。随着近年来基层央行业务发展的变化,内部审计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强化内部审计职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方面审计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等领域,强调内部审计有能力为组织增加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审计领域和方向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这必然要求内部审计朝纵深方向发展,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能力。
三、加强基层央行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1)转变审计观念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要实现审计项目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审计人员的观念转变入手,突破传统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计理念,审计内容由局部、微观视野向全面、宏观层面转变;审计发现由合规性向关注风险、控制和绩效转变;审计建议由就事论事向防范风险、服务管理和支持决策转变;审计职能由外生介入型查错纠弊功能向内生融入型咨询增值职能转变。
(2)细化内部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主导内容。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监控五个要素。内部审计可以通过评价业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性,调查各类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关注控制环境的变化,确认组织内部信息交流与沟通的顺畅程度,检查各项控制程序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等途径,及时纠正制度缺陷和执行偏差,积极反映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从加强内部控制的宏观视角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
(3)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是对审计人员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教学习,在省、市范围内开展精品审计项目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地区交流审计和抽调审计力度,培养专业性的审计人才队伍,在区域范围内打造精品审计团队。二是在开展的审计项目中,要根据“指南和准则”的要求,指导审计人员要做什么、怎么做,规范统一审计人员的管理行为、操作行为,通过明确的精细化制度流程来确定,规范审计行为。
(4)创新审计手段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必要手段,是推动内審工作转型的重要组成,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是促进内审价值增值的有力支撑。内部审计项目实施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化优势和技术手段,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平台,定期将业务系统服务器中的数据导入到审计信息数据平台,通过建模、分类汇总、筛选、比对等方式锁定数据疑点,形成规范化的风险清单,借助科技的手段实现精确指导,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