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劳动经济效益的分析研究

2017-12-28 23:50曹求实
商情 2017年43期
关键词:劳动生产率

曹求实

【摘要】劳动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生产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其也是组成经济效益体系的一个主要内容。劳动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工资效益、劳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三部分,而勞动生产率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所以,在企业发展期间,必须不断地对企业的劳动管理进行创新,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从而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实现显著的提升,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关键词】劳动经济效益 劳动生产率 劳动效益

经济效益体系中一个重要部分,所以,对劳动经济效益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劳动经济效益进行了论述,接着对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如何提升劳动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旨在期望帮助人们加深对劳动经济效益的认识和理解。

一、劳动经济效益概述

劳动经济效益指的是通过生产劳动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劳动经济效益主要包括工资效益、劳动效益和劳动生产率三部分。

(一)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组成劳动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在劳动生产效益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事实上,劳动经济效益就是指生产劳动期间,劳动投入的时间、精力与劳动成果之间的比率。其中,劳动生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主要是用于测算劳动强度的资源损耗,而劳动成果则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产量。主要可采取如下两种形式来反映劳动生产率:一是劳动生产率逆指标,其反映的是单位时间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通常来说,单位时间内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越多,则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低;反之,则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二是劳动生产率正指标,事实上就是指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产品数量。一般来说,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产品产量越少,则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低;反之,则说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

在计算具体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生产率时,必须对时间、产量等多项指标加以充分考虑。所选用的计算指标不同,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办法也是有差别的。譬如,倘若依据时间单位来对劳动生产率进行测算,则必须对生产时间进行统一确定,将其统一设定为年、月、日或小时等;倘若依据人员范围来对劳动生产率进行测算,则必须对全员及工人这两个范围指标加以全面考虑;倘若依据产量质量来测算劳动生产率,则必须对价值指标、实物指标以及劳动量指标等加以充分考虑。在测算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时,必须对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加以充分考虑,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测算劳动生产率的办法。

除此之外,劳动效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劳动生产率这三者均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切不可混为一谈。其中,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劳动生产所获得的产品数量,事实上,其是反映企业劳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企业生产产品的能力就称作劳动生产力,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劳动组织情况、设备条件以及生产条件。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的延伸,劳动效率指的是企业所有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劳动效率无法代表劳动生产率,但劳动生产率却涵盖了劳动效率。

(二)劳动效益

所谓的劳动效益就是指在生产产品期间,企业劳动所投入的资源与实际效益之间的比率。其中,实际效益就是指企业在除去生产投入之后所剩的实际收入。由此可见,劳动效益可以将企业工作人员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现。

可根据如下两个原则来测算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一是两者可比原则。两者可比原则指的是由母项平均人数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子项利润总和。从理论上而言,在测算企业劳动效益时,必须对一个企业销售产品所获得的实际利益及企业通过生产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加以充分考虑,以达到子项与母项的可比原则要求。子项指的是企业每个员工的理论生产效益,而母项则指的是企业每个员工的实际生产效益。二是价格原则。所谓的价格原则就是指按照不同的价格来测算劳动效益。通常来说,企业往往会采取价格不变的方式来测算劳动效益,这样便可以更加精准、全面进掌握劳动效益的改变状况,最大限度地减少价格改变给劳动效益测算所造成的干扰,促使企业不会考虑通过提升产品价格来提升其劳动效益。

(三)工资效益

工资效益就是指企业通过劳动生产所产生的成果与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工资支出之间的比率。其中,劳动成果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值、服务效能、产品产量、利润总和以及经营成果等,而企业的工资支出则主要指津贴和奖金等福利待遇以及企业支付给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

二、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因素

(一)物质技术因素

物质技术是对劳动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物质技术主要包括使用水平及生产发展两方面。物质技术对劳动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技术手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第二,由于不同企业的生产力分布情况各不相同,故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益。第三,由于生产技术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所以,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益。第四,资源利用水平也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

(二)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劳动经济效益而言,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劳动技术水平。企业劳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均扮演着生产产品的角色,在劳动生产期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而企业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及创造性主要是通过产品的发明创造来反映出来,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的测算,主要表现在如下四方面:第一,生活及劳动等基本条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第二,工作人员的劳动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第三,劳动和生产等组织情况也会影响劳动经济效益。第四,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也有可能影响劳动经济效益。

三、提升劳动经济效益的策略

(一)改变企业工作人員的发展理念

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经济增长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是推动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唯有经济增长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方能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拓宽企业的发展范围。由此可见,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效益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对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阻碍企业的利润提升。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在经济发展方面拥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可是也极易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现象,这样不但会大大降低劳动生产率,而且也会严重影响科技的创新。因此,非常有必要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的发展理念。

(二)采取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众所周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及科技,因此,必须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企业劳动生产中,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方法管理、思想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层必须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思想,严格根据法律法规来经营企业,不断优化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必须培育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要求员工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水平,这样便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

(三)健全用工制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员工比例不合理现象。现阶段,企业采取的用工制度主要是固定工制度,然而,此种用工制度已经无法适应不断改变的市场发展环境及不断扩大的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发展需求,所以,企业必须尽快改革并健全自身的用工制度。招聘任职是一种全新的用工制度,借助此种用工制度,企业可以尽快招聘到拥有较强能力且恰当的员工,从而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能力实现全面的提升,进而达到提升企业劳动经济效益、扩展企业发展前景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劳动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前景、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员工工资效益的集中反映。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物质技术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均会对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改变企业工作人员的发展理念,其次,还必须不断地健全用工制度,最后,还必须将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企业的劳动生产过程中,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劳动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生产率
林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策略研究
关于制造业产业集聚效应的文献综述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研究
中国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
张家港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我国劳动力老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要素禀赋变化与中国农业增长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