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致
摘要:分析了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65例发热黄疸型病牛的治疗资料,根据临床病理变化特点、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等因素做出临床鉴别,分析对应治疗方法。结果表明,发热黄疸型病牛临床症状及其他特征比较明显,对症治疗后,65例病牛仅有2例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92%。说明对发热黄疸型牛病做出有效鉴别后,给予对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鉴别;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12-0019-01
发热黄疸型牛病属于牛类常见疾病之一,对病牛本身健康影响较大,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应做好鉴别诊断,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干预。分析了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发热黄疸型病牛65例,对其临床诊疗情况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分析了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65例发热黄疸型病牛,所选65例发热黄疸型病牛均满足临床诊疗标准。所选病牛中,公牛34例,母牛31例,均为成年牛。排除标准:(1)死亡;(2)多种原因导致中断治疗者;(3)合并多种牛病者。
2 鉴别方法
根据临床病理变化特点、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等因素做出鉴别,分析对应治疗方法。
2.1 流行特点
本组21例病牛主要为泰勒虫病感染,其传播速度快,主要由残缘璃眼蜱引发。此外,10例病牛主要为巴贝斯虫感染引发,病情稍重,可引发死亡。而对于支原体病牛而言,其传播途径复杂,多出现在雨季之后。
2.2 临床症状
通过对本组病牛临床治疗资料的分析,临床症状比较明显。观察其面部,可发现面部、眼部等发黄,部分病牛全身发黄。通过观察大小便,发现病牛小便呈黄色,大便则为灰白色。
2.3 治疗
通过对病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疾病流行特征、临床症状,对病牛做出准确鉴别,并采取必要方法进行治疗和干预,从而减少死亡率。①泰勒虫病感染:采用贝尼尔溶液进行治疗,主要给药方法为肌肉注射。同时采用马拉赛昂溶液(浓度控制在1.5%)喷洒牛体,最大程度消除致病菌。②巴贝斯虫感染:采用三氮脒注射疗法。③支原体感染:采用四环素或土霉素进行治疗。④无浆体病:采用土霉素、金霉素进行治疗。⑤螺旋体病:采用链霉素进行治疗。
2.4 判断标准
对本组病牛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判断标准如下[1]。(1)显效:病牛病情稳定,食欲增加,临床症状明显减轻;(2)有效:病牛病情基本稳定,食欲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及表现有所改善;(3)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部分病牛病情恶化,且失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3 结果
发热黄疸型病牛临床症状及其他特征均比较明显,对症治疗后,65例病牛仅有2例治疗无效,显效47例,有效1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92%。
4 讨论
从既往治疗经验来看,发热黄疸型病牛临床诊疗效果比较有限,且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养殖户将此种疾病视为肝炎,治疗方法及药物不具有针对性,因此预后效果差,且治疗时间比较长[2]。基于上述分析认为,此种类型属于独立疾病,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从而提高临床治療效果,最大程度控制疾病复发。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发热黄疸型病牛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特点、流行特征等进行分析,及时掌握病牛情况,为相关治疗提供便利。通过对症治疗后,65例病牛仅有2例治疗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92%。根据发热黄疸型牛病主要特征,对病牛做出有效鉴别后,及时给予治疗及相应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从而不断提高病牛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闫 玮.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分析[J].兽医导刊,2016(6):42.
[2] 尹玉芹.浅谈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及其治疗[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4):165-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