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教学主体促幼儿快乐学习

2017-12-28 08:48黄慧文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快乐成长幼儿教育

黄慧文

【摘要】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及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科学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定位教学、选取教学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无痕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27-02

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特点。探究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凸显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幼儿快乐成长系列丛书·智而乐(科学篇)》(以下简称《智而乐(科学篇)》)正是围绕激发幼儿探究和认知的兴趣,让幼儿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凸显“探究和解决问题”这一幼儿终身受益的核心价值。

一、核心经验的定位从幼儿已有经验出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智而乐(科学篇)》从3—6岁儿童已有经验和生活出发,从幼儿学习特点出发,将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定位为: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了解与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掌握获取粗浅知识的方法,萌发对自然、对科学的关心与热爱之情。

以科学活动《沉与浮》为例。“沉浮”这一自然现象是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感受到的,在玩水和洗澡等过程中也能体验到这种现象。孩子对感兴趣的事物会刨根问底,他们从单纯地观察水盆里漂浮的海绵、塑料玩具等开始思考:什么是沉?什么是浮?物体的沉浮会不会改变?沉浮这种现象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指南》中提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思考、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他们在亲身的体验中去感受和发现,教师做到“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帮助孩子树立正確的科学态度,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1.对沉浮现象感兴趣,结合生活经验,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物体的沉浮;2.初步尝试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乐意动手探究和积极思考。目标的制定包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方法能力和知识经验。

《智而乐(科学篇)》中的每一个活动设计力求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和探究过程,通过感知操作、体验感悟实现目标的三个维度。

二、内容选择尊重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认识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所选取的内容包括常见的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物理现象、天气与季节变化、科技产品和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一)常见的动植物。教师根据地域特点选择常见的动植物,如菊花、蒲公英、榕树、桃花,蜜蜂、蝴蝶、蚂蚁、狮子、老虎等作为幼儿探究和认识的对象。

(二)常见物体和材料。常见物体和材料包括自然物和人造物两大类,我们选择了会变的颜色、有用的沙子、有弹性的物体等,有助于幼儿加深对物体和材料共性与不同特点的认识。

(三)常见物理现象。我们选择的内容有有趣的惯性、沉与浮、光与影、好玩的磁铁等。

(四)天气与季节变化。该内容包括四季的变化,让幼儿感知、体验常见的天气的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动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我们选择的内容有飞机、火车、特殊种类的车、电脑、电话、电视机和录音机等各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

(六)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选择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如生活中的各种保护地球、减少噪音污染等标志。

三、活动设计以幼儿为主体,充分体现指导文件精神

《指南》在科学领域学习方法上提出:幼儿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智而乐(科学篇)》的设计提示教师让幼儿的好奇心和索求答案的愿望在融科学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的快乐有趣的游戏、实验、探索等活动情境中得到满足,让幼儿养成爱观察、会提问、善动脑、乐创造的良好个性品质。

例如在大班《有弹性的物体》《有趣的惯性》《雨从哪里来》、中班《会变的颜色》《好玩的拓印》《沉与浮》《各种各样的轮子》、小班《好玩的沙》《糖到哪里去了》等活动设计上,我们注重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

四、材料的选取力图实现“幼儿积极主动学,教师积极主动教”的互动与同构的教与学的过程

(一)引导教师成为幼儿探究过程的引领者、支持者、帮助者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活动是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身经历和获得直接经验。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游戏中通过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激发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兴趣,养成喜欢探究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智而乐(科学篇)》为幼儿创造了大量走进大自然的机会,如《特别的叶子》,它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收集、观察和探索不同的叶子;《会飞的蒲公英》,它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蒲公英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特点。《奇趣的花草》《树木作用大》等,都激发了幼儿到大自然去探究的欲望。

《智而乐(科学篇)》提出,教师应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教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感染并带动幼儿;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性观察和连续观察;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简单的分类、概括;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教师通过猜谜语、神秘盒、音乐游戏、魔术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操作来验证,有些活动提供表格支持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分享与交流,得出结论,形成解释。

(二)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形式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究可以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智而乐(科学篇)》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幼儿通过集体,更多是小组活动,经历“关注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调查、观察和试验方案并付诸实施,收集信息和进行记录,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合作、分享与交流”的完整探究过程。幼儿科学探究和发现过程包括:产生疑问或疑惑;猜想和假设;观察和试验;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与结论;解释和交流等。在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中,幼儿首先观察石头、泡沫、乒乓球、塑料花片、海绵、围棋棋子、锁头等实验材料,大胆猜测:“这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怎样?”幼儿用直观的方式感知什么是沉、什么是浮;第二步,操作验证,并利用验证的结果与同伴分享及交流,提升对沉浮现象的认识。第三步,幼儿操作验证设想,记录观察结果,积累经验,并与同伴交流。第四步,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所看到的沉浮现象以及生活运用。

幼儿教学要充分体现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探究能力,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科学经验。

(责编 刘小瑗)endprint

猜你喜欢
快乐成长幼儿教育
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快乐成长
“爱”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让孩子的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