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恒/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着力构建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体系
蔡 恒/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全国、全党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坚持把政治思想建设放在首位、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工作要求。党的十九大从更高角度考虑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顶层设计,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这一载体,全力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养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着力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型职业农民大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的政治站位。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略,源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置于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千年大计的全新站位。这是由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决定的,是中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论断、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目标的逻辑必然。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基本形成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今年江苏省委1号文件也明确要求,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提升培训能力”。中央和省委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对我们体系发展来说,是最大的机遇和责任,切不能错失良机、掉以轻心。各地农业部门、各级农广校、农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清体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定信念,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是担当主阵地使命的牢固根基。按照农业基本现代化目标要求,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要达到50%,我们还有相当的距离。各地农业部门、各级农广校、农职院校作为培育体系的主阵地、主力军,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向未来,加强农业后继者的持续培养和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轮次性、梯次性培训,加强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培训,也将是新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必须加快建设与职业农民需求相匹配的培育体系,铸就肩负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使命的牢固根基。
昆山市花桥镇一对大学生夫妻喜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成为全国首批被认定享受社保补贴的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时代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对职业农民的发展理念、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创业能力等都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育体系,必须加快推动培育体系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与动力变革,同向发力,乘势而上,引领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共同迈向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是突破自身改革发展的主动作为。总体上,江苏省农广校体系在全国处于上游水平,但从现实看,全省上下体系建设还比较弱,教育培训条件能力亟待提高,主要表现为机构不够健全,部分地方农广校多年来设置缺位,运作虚化,名称混乱,个别地方甚至被整合撤并;许多培育机构设施陈旧老化、设备手段落后,基本建设长期欠账,教育实训条件不配套,信息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不到位;部分培育机构团队力量薄弱、工作僵化,精神不振,培育制度缺失,培育效率不高。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主动作为,切实解决体系建设软硬件上的诸多问题。
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突出问题导向、满足农民需求,增强培育活力,提高培育质量”原则,重点加强职能机构、办学条件和人员队伍“三大建设”,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支撑保障。
加强机构建设,明确定位,强化职能。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建设,并非建立新的机构,而是依托农广校等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专业机构,明确与强化职能定位,使其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础工作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基础支撑和服务保障。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力争做到“三个不变”,即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不变、独立设置办学格局不变、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不变。一是明确公益性定位。目前,全国已完成分类改革的地县级农广校,定为公益一类的达80%以上。各级农广校要抓住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关键时期,积极作为、主动争取,力争公益性定位性质不变。对于分类改革结果不理想的,要通过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反映等多种方式,继续争取公益性定位。对于还没有进行分类改革的,要提前谋划、积极汇报,竭力争取最理想的结果。二是增挂专门机构牌子。今年5月,经省编办批准,省级层面成立了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昆山市、铜山区也率先在县(市、区)级成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站,明确了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化机构。下一步,各地农业部门内部尚未独立设置农广校的,要按照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要求,建立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增挂农广校或培育指导站的牌子,做到专司专职。三是保持组织体系完整。农广校拥有宝贵的纵向组织优势,现有四级建制、五级办学体系长期保持着较高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独立性。但是部分县(市、区)级农广校隶属关系非农化,对于这些县(市、区),农业部门必须明确其内部职能工作机构,确保专人负责,保持农业系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职能不缺位,体系健全完整。
加强办学条件建设,强化支撑,提升能力。要着力加强农广校体系办学条件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农广校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支持,把教学课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切实改善基层办学条件,实现条件建设新突破。二是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要契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求,组织编写、开发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质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实现全省共享共用,遴选一批精品课程向全国宣传推介。涉农院校要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发适合农民学习的在线网络课程体系,积极上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各类成果资源,促进职业农民教学资源库的线上线下融合。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地要按照“有实训场所、有设施设备、有管理团队、有典型示范户、有专家服务团、有政策扶持”的“六有”建设标准,加快打造一批高水平示范实训基地。力争到2020年,省级以上示范基地达100家,市县级示范基地1000家以上。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云上智农”和省“农技耘”APP使用作为培育第一课,积极推广“云上智农”和省“农技耘”。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的信息入库工作,建立信息化职业农民培育数据档案。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全程信息化监督考核,以农民满意度为核心,对培训教师、实训基地、培训效果进行线上监督考评。
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提高水平,扩大影响。体系队伍是培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各级培育机构必须切实花大力气抓实抓好。一是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求实创新、精干高效的专职教师队伍。要强化知识与技能更新培训,通过继续教育、教学竞赛、岗位练兵等,培养一支与职责任务相匹配的教师队伍。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名师,培育江苏职业农民“培育红人”。二是建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培育师资库。要根据产业需求、市场需求、农民需求,坚持开门办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一批乡土人才、地方能人、创富典型,加快充实师资队伍。目前,全省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人数在5000左右,争取通过2~3年,建成省市县三级万人师资库。三是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要选齐配强领导班子,加强校长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各地、各单位要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充实人员编制,强化人员配备,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与职能任务和办学要求相适应的专职办学队伍。
十九大报告讲到“优先”的地方有三处: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三个优先”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都息息相关,可以说,“三个优先”就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根本遵循,要努力做“一懂两爱”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
坚持突出主业,增强落实本领。十九大报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增强狠抓落实等“八大本领”,农广校和农职院校要狠抓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本领的提高。各地要坚持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压实对象遴选、师资选配、课程设置、基地建设、资金使用、台账档案和验收考核等关键环节,做实做细做好培育目标任务。省市农业部门要加大督促检查,加强有效监管,查找发现问题,排出问题清单,抓好问题整改落实。
坚持创新思维,激发发展活力。面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既要对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符合发展规律的经验做法要坚持。比如,政府主导、体系办学、“太仓模式定向培养”等;又要审时度势,因时而动,破除思维定式,突破工作惯性,想新办法、找新出路。比如,面对涉农中职教育困局,要积极研究与农业院校合作,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职业农民培养立交桥,实现体系办学新突破。又如,面对屡受质疑的“被培训”等问题,也要在对象精准、需求精准、供给精准上探索新办法、提出新举措,让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坚持清正廉洁,不懈改进作风。要秉承和发扬“三农”干部艰苦奋斗、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强化职责担当意识,围绕管理链条,突出关口前移、突出问题警示、突出风险防范,严肃项目资金财经纪律,堵塞资金使用漏洞,加强目标管理、程序管理、痕迹管理,不留间隙、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坚持“钱随事走”,切不可随意任性。
新时代新形势新征程意味着新机遇,新阶段意味着新起点。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积极行动起来,真心动、真行动、真互动、真推动,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作风、务实的态度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积极推动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奋力开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业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