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中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调研

2017-12-28 05:48鲁政道崔雪梅刘进慧刘志恒
关键词:城中村居民村民

鲁政道,崔雪梅,刘进慧,刘志恒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石家庄市“城中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现状调研

鲁政道,崔雪梅,刘进慧,刘志恒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运用访谈、现场走访等方法,调查石家庄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深入了解城中村体育娱乐文化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城中村居民绝大部分都很热爱体育娱乐活动,但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国家管理体制、公共政策、居住环境、体育场地设施、组织管理及个人的经济水平、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素质、体育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中村;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研究

0 引言

城中村与城市社区有所不同,是城市规模扩张、发展的一个产物[1]。城中村居民由村民到城镇居民,城中村由农村转变成城镇的背景下,社区体育管理,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形式、内容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城中村居民虽然具有了城市居民的户口,但他们的思想意识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村民户口的城市化,并不能说明就是居民完全的城市化。

在城中村居民失去土地,失去从事田间地头的体力劳动的机会后,体育休闲娱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中村”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功能。因此,有必要将“城中村”居民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进行研究,对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能够为城中村真正融入现代化大都市、城中村村民真正成为现代化都市人找到一个积极有效的切入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石家庄市区比较有代表性的3个城中村槐底村、方北村、尖领村,调查村里失地农民体育文化生活现状。以城中村150名失地农民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55名,女性95名,采用随机实地调查和访谈法。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分布

槐底村位于石家庄市东南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人口6000余人,2007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3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200 0元。槐底村始终坚持“发挥优势、服务省会、发展自己”的经济发展思路。如今,以怀特大厦、怀特装饰城、怀特国际商城、怀特家居城、怀特古文化茶城、怀特花鸟鱼虫城等为主体的一大批知名商业项目正逐步成为省会东南部“黄金商圈”,年创产值近40亿元,上缴税金3800万元。

方北村位于省会东部,面积约2平方公里,人口7000多人,2002年,作为全市第一批城中村改造的试点,方北村在全市率先进行了改造。为配合城中村改造,村民户口在1993年就转为非农业户口,并于2000年加入了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险。2002年,原村集体经济组织“河北方北集团公司”依法改制为股份制公司“河北方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村民在公司里有股份。

石家庄市裕华区尖岭村是近几年刚刚拆迁的城中村,村里的土地主要出售给万达集团,并在原有土地上建立了万达广场。尖岭村人口5000余人,地埋位置优越,开发潜力十分巨大。全村经济基本形成了以二三产业为主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无公害蔬菜、特色花卉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明晰,都市农业、品牌农业战略有效实施,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大量关于城中村体育文化方面的论文、著作、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查询地方志、村落大事记、村委会的内部文件等,对石家庄市城中村体育文化的发展进行系统了解。

访谈法:根据拟定的“访谈提纲”,对石家庄市城中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情况及体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有体育管理者,社区、城中村体育工作者及部分居民。

实地调查法:分别到石家庄市槐底村、方北村、尖领村进行实地走访,对体育场所资源配置情况及村民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获取大量的一手图片和录音资料。

数据分析法:调查结束后,通过对访谈录音内容的总结编码,采用S P S S 16.0软件对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了一般的描述性统计与因子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通过表2可以看出,调查的女性人数远远高于男性。整个调查访谈的时间都是在早上晨练时间和晚上的锻炼时间,可以看出男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低于女性,可以说男性居民体育人口的比例低于女性居民体育人口的比例。按年龄阶段来看,35岁以下的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可能是由于他们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是对体育锻炼不太重视;35~59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教育孩子,既要操持家务又要兼顾事业,生活和工作的负担过重,导致他们很少有时间精力参与体育活动;60岁以上的老人,出于治疗疾病和打发闲暇时间的目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比重有所增加[2]。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2 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

调查中发现,村民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村内的体育设施,占53.3%,其次是住宅附近的空地,占比20.3%,第三位是城市公园、广场,占据了15.4%,学校场馆设施和经营性场馆设施占比分别为2.4%和4.5%。基本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是组织体育活动、进行体育锻炼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调查发现城中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相对于需要而言,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居民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在走访中发现,方北村的体育场地主要是村里的一个小广场,还有就是一些老旧的健身器械;槐底村的场地设施相对而言比较好,村里正在建设一个3层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尖领新村是最近几年刚刚建好的城中村,村民反映没有场地进行锻炼,很多村民现在都在地下车库跳舞锻炼,一旦车库开始正常运营,连最后的场地都没有了。如今在城市寸土寸金的情况下,以前的篮球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都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很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但实际参与的人数却很少,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体育活动场所和相应的活动器材。

表3 村民参与体育文化活动场所统计

2.3 城中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态度

如表4所示,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有49.3%的群众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很喜欢的占13.3%,一般喜欢的为28.7%,只有8.7%的群众不喜欢参与体育活动。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居民对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健康水平的认识是一致的,但也有部分居民认为体育运动会消耗过多的身体能量和精气,减少人的寿命。有这种思想观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居民自身的文化素质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对科学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不够。科学正确的引导是改变城中村居民体育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3]。

表4 村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2.4 参与体育活动人口的结构

走访调查发现,城中村体育活动人口结构为女性多、男性少,中老年人多、青少年少。体育活动参与动机是人们在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引发体育活动行为的直接动因,它具有开始和终止体育活动参与行为、指导行动选择方向、维持和强化体育活动参与行为等功能[4]。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健美减肥、兴趣爱好、娱乐休闲、扩大社交等。城中村男性在观念上还是比较传统,认为体育运动是一种“很傻”的行为,这样就导致男性参与体育活动的数量比较少;再有就是在男权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中,事业上的成功是成功男人的评判标志,事业上成功的衡量标准是地位和金钱,男人为事业忙碌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安逸和自我满足将会招来非议[5]。青少年本应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可事实却相反,主要原因是一部分青少年比较喜欢网络游戏,大部分闲暇时间用在网络上,同时,16~20岁的年轻人正好处在高中学习阶段,紧张的学习使他们无暇顾及体育休闲娱乐。这样就导致了城中村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结构“两多、两少”的现象。

2.5 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

从表5的调查结果来看,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的项目上,其中健步走达到68.7%,其次就是广场舞,占55.3%,再次就是踢毽子,占35.3%。占据前三位的体育项目,反映出城中村居民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主要是一些易于开展的项目,活动场地为非经营性性场地。同时在项目选择上,选择踢毽子、广场舞等非对抗性项目的主要为女性,对抗性项目的主要为为男性,这与女性喜欢柔美的项目、男性喜欢对抗的项目有关系。游泳、羽毛球等要求经营性场所的项目选择,与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学历层次、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联。

表5 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项目

2.6 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

表6 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

如表6所示,城中村居民体育活动的场所概括起来主要是经营性场所和非经营性场所,选择经营性场所的为22.7%,非经营性场所为77.3%。 在对方北、槐底两村的走访过程中发现,城中村的居民主要的锻炼方式是广场舞、在公园或者马路边的快走慢走相结合的散步,有很少一部分人自己花钱在附近的健身房进行锻炼。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居民之间的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调查中大部分居民的文化程度都在初中文化水平,很少一部分是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有研究表明,体育价值观的认识与学历层次高低密切相关,学历水平越高认知水平也越高,体育文化素养也越高,说明学历水平的高低对个人的健身意识影响是深远的。二是居民经济收入上的差异,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必将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和个人经济条件的制约[6]。方北、槐底两村现在都已经是集团化经营,分别是方北集团和怀特集团。全体村民占有股份,采用的方式是“生不增加,死不减少”的方式,居民的大部分收入主要是出租房屋和股份制的分红,再有就是有些村民自己在外经商,相对于其他村民收入就更多一点。城中村居民存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压力,导致体育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偏低,影响了他们的体育健身行为与方式的选择。

2.7 城中村村委会组织指导村民健身情况

如表7所示,经常组织村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占3.3%,而大部分组织村民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时间都在逢年过节时段,占据了84.7%,村委会在接到上级的任务时组织占据了12%,这表明村委会在体育文化宣传、组织、指导上还是相当欠缺的。

表7 村委会组织指导村民健身情况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特别走访了一些年长的老人,了解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村里的文体活动是非常多的,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村与村之间经常进行友谊比赛,大部分村民都会过来观看比赛,篮球打得比较好的村子经常还要代表公社和其他公社进行比赛或者是和部队、政府单位进行友谊比赛,在土地没有流失的那段时间还会进行割麦子比赛、挑水比赛、刨地比赛等,这些农业性的比赛活动都是村委会组织,大家积极参加的体育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方北村、槐底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实现非农化过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城市化,人口的大量聚集和社区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使村委会改制为居委会。这一时期村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城中村居委会对居民体育文化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居委会组织居民参加体育活动越来越少,居民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很低,甚至在有经济利益或者其他利益的情况下才来参加居委会组织的体育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城中村的体育基础设施现状不容乐观。城中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少、质量差,相对于需求而言,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居民体育活动和锻炼的需要,而且有些城中村的体育器材设施老旧损坏也没有及时更换修补,在锻炼的过程中极易造成伤害。

城中村居民对体育活动的态度非常积极。49.3%的村民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多数村民对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健康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的,也非常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

城中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在对居民的体育消费场所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居民选择非经营性的体育场所进行活动,去消费性健身俱乐部的寥寥无几,家庭、个人对体育器材的消费支出水平非常低。

城中村村委会体育机构不够健全。调查中发现基本上村委会没有专门的体育机构,没有专门负责群众体育工作的专员。按照国家的要求大多居委会都要有文化、体育领导机构,有居委会领导干部分管文化、体育工作,全面领导本街道的文化、体育工作,但城中村村委会的文体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大多数并不健全。

传统民俗体育文化的消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来的民俗体育文化渐渐失去了原来的土壤,走访中每个城中村都有自己的民俗体育文化,因此,应注重现代体育文化与优秀民俗体育文化的对接、融合,培育出具有根基深厚的、具有时代性的民俗体育文化,使“城中村”居民找到精神源头和文化个性,重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家园。

3.2 建议

应加大力度增加和改善如健身路径、体育场地和文化广场等体育设施建设,以保证城中村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和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由于城中村寸土寸金,扩建体育场馆无疑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平衡这种利益冲突。建议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能够统筹周边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7],如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场馆设施在闲暇时能够对居民群众开放,缓解城中村体育场馆设施紧缺的情况,力争满足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要求。

加强城中村居民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建设。虽然受城市文化观念的影响,城中村居民的文化、教育、科技程度有所提高,思想较开放,接受新事物较快,但仍存有一定的农村传统的乡土观念。这就需要对城中村居民进行体育文化、锻炼方法引导,使之科学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身体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城中村居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完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中村居委会的组织作用。调查中发现这3个城中村虽然地处城市,但在管理制度上仍然采用农村的管理制度,这必然与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格格不入,从而导致管理关系不明、责任不清。城中村居委会应建立健全专门的体育机构,任命专职的体育管理干部,建立体育健身活动辅导中心,并配备一些专职的体育健身指导员。根据居民体育活动的需要,进行体育活动骨干、体育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培训[8]。

加强城中村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居民对传统的民间体育文化娱乐热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现代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在采访中得知,方北、槐底这两个村的民间传统节庆仪式性体育文化娱乐活动很多,高跷、小车会、腰鼓队、秧歌队、武术表演等这些都曾经是城中村居民文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对传统体育活动适当保留与发扬,尊重民间、民俗的价值取向,把握现代体育在民间的需求性,实现传统与现代体育的相互协同,并交融于村民的生活中。

[1]雷敏,张鲲,郑传锋,等.我国“城中村”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湖北体育科技,2013,32(11):949-952.

[2]肖素霞.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体育发展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4):50-53.

[3]王小娟.新农村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形式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2):69-72.

[4]王蓓,员筱薇.渭南市“城中村”妇女体育活动参与状况调查与分析[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1,(4):58-60.

[5]朱家新,常德胜.“城中村”居民体育休闲娱乐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40-41.

[6]王雄飞.西安市城中村居民体育健身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1,32(3):49-50.

[7]解奎龙.广州市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体育文化现状与对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16-18.

[8]周智惠.拆迁工作中地方政府职能定位的调查与思考——以石家庄市裕华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2,(14):70-71.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 the“Village in City”in Shijiazhuang City

LU Zheng-dao,CUI Xue-mei,LIU Jin-hui,LIU Zhi-heng
(Langfang Teachers University,Langfang 065000,China)

This paper uses interviews,on-site visits to investigate three representative villages in Shijiazhuang and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village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cul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the village residents love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but their participation i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like the state management system,public policy,living environment,sports facilities and organization,individual economic level,life style and concept,cultural quality and physical demands.

village in city;public sports service;current situation research

G80-5

A

1674-3229(2017)04-0100-05

2017-09-27

河北省教育厅拔尖人才“河北省‘城中村’居民体育研究”(BJ2014094)

鲁政道(1979-),男,硕士,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城中村居民村民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石器时代的居民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