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通来(四川省汉源县畜牧兽医局 四川省汉源县皇木镇畜牧站)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排放配额管理
文│吴通来(四川省汉源县畜牧兽医局 四川省汉源县皇木镇畜牧站)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大大地改善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批集约化畜禽专业养殖小区、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家庭农场、养殖专业户不断涌现。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畜禽粪便和养殖有机废水,而且处理利用率低,给周边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由于其特有性质及所处地域(建在城郊或流域上游)等原因,没有足够、固定的土地来消纳排放的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加上用于粪污处理的资金不足和技术落后、对污染的监控不强等原因,绝大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缺乏完善的、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对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甚至危及生态安全。
产生和排放的养殖废弃物,既是严重的污染源,又是一种能被利用的资源。因此,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应立足于粪便及养殖废水的综合利用之上。笔者提出了“规模化养殖场排放配额管理”概念,通过排放配额管理能够大幅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排放配额。排放配额的基本单位为头、只等。一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可排放的有效土地面积(亩)来确定其排放配额。
2.设计原理。植物生长需要光照和水肥,满足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充分生长所需的畜禽产生的粪便及养殖废水量(经过堆肥或沼气发酵处理),即为土地消纳能力。根据土地消纳能力,可以计算出排放配额,确定养殖场的饲养量。
3.排放配额的计算方法。根据土地消纳能力,按照四川省农业厅畜牧处(2017年3月)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资料汇编》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每亩土地年消纳粪便量不超过5头猪(出栏)、300只肉鸡(出栏)或150只蛋鸡(存栏)、1.0头牛(出栏)、0.5头奶牛(存栏)的产生量。同时,可按照不同作物对水肥的需求情况酌情增减。
计算公式:Q=S×J×C。式中:Q为配额饲养量,单位为头、只等;S为能覆盖的有效土地面积,单位为亩;J为饲养动物的承载系数,单位为猪(以出栏记)为5头/亩、肉鸡(以出栏记)为300只/亩、蛋鸡(以存栏记)为150只/亩、牛(以出栏记)为1头/亩、奶牛(以存栏记)为0.5头/亩等;C为生长周期系数,单位为饲养月龄/12。
若用100亩土地的消纳能力建猪场,套用计算公式:Q=S×J×C=100×5×6/12=250,则猪场规模应控制在日常存栏生猪250头以内,即该场养猪可获得的排放配额为250头。
1.对已经建成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根据其饲养量和周边土地面积、分布情况,按照排放配额的计算方法,合理确定其排放配额的数量。排放配额低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所需配额时,养殖场必须主动降低饲养量,直到与获取的排放配额相匹配。
2.对新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设计养殖场规模时,要根据周边土地面积、分布情况、作物水肥需求情况等因素,按照排放配额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其排放配额的数量,并根据排放配额的数量来设计养殖场的饲养规模。
1.“桥梁”作用。
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粪便(干清粪工艺),在春节和秋季,按照1.5~2.0元/袋(40~50千克/袋)的价格出售给附近农户,其他时间没有处理渠道,沼液使用率更低,排出的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更多。养殖场需要解决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但大部分养殖业主缺乏解决排放问题的能力,经常出现乱排放的情况,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种植业需要大量的肥料和灌溉用水,找不到廉价的有机肥,只能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严重板结、地力严重降低、作物产出量逐年减少,严重影响了耕作者的积极性,甚至出现弃耕现象。
养殖场产生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数量的多少、能不能使用,周边的种植业主不知道;养殖场周边的土地需要多少有机肥和灌溉水肥、想不想使用,养殖场主也不知道。养殖场主与种植业主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需要有机肥和水肥的种植业主不知如何获取,养殖场主的大量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找不到地方排放,造成资源错配,形成资源浪费,导致周边生态环境遭受污染。
通过排放配额的确定过程,将养殖业主与种植业主联系到了一起,信息得到了有效沟通,相互满足了对方的需求。养殖与种植实现了有机结合,形成了互利互惠的种养结合闭环循环体。
2.规范作用。一直以来,养殖场的养殖规模由养殖业主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发展意愿来决定,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管控较少,养殖业处于无序发展状态。实行排放配额管理后,养殖业主的饲养量不能由养殖业主自己来决定,必须由该养殖场周边的土地面积和分布情况来决定。要根据当地的土地及其作物对粪便和水肥的消纳能力,同时要与当地村委、村民小组签订排放配额供给协议,获取排放配额,才能决定该养殖场的饲养量。
3.粪便和养殖废水处置责权明晰作用。粪便和养殖废水的所有权明确,养殖业主将粪便和养殖废水的所有权转移给当地村委、村民小组,粪便和养殖废水为当地村委、村民小组所有,并由其支配使用。同时,养殖业主也将粪便和养殖废水的处理义务转移给当地村委、村民小组。
4.实现畜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用。链接种植业与养殖业,构建农业循环经济链,因地制宜确定养殖规模。解决区域畜禽养殖承载力科学计算问题,并据此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是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生态化发展区域畜禽养殖业的基础。根据区域的土地面积、分布情况及其所种作物水肥需求情况,制定区域畜禽养殖业的总体规划。
1.理顺几方关系。理顺养殖场主、村委村民小组、种植业主、乡镇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关系。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主体是养殖场主、村委村民小组、种植业主,养殖场主与村委村民小组交换各自的信息,根据有效土地面积的消纳能力,双方签订排放配额供给协议,并形成养殖场建设或整改方案(包括粪污处理系统),上报乡镇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经实地考察,确定养殖场建设方案。乡镇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是协调与监管单位,重点核查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摸清区域内的种植业、养殖业基础情况。乡镇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深入一线,对该区域内已建养殖场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处理工艺、排放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对该区域内种植业的种植面积、作物种类、用肥数量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3.粪污处理系统的规划设计。
结合当地情况,设计最优处理工艺流程。养殖场采取干湿分离措施,干粪通过堆肥处理后还田,养殖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后用作农田、果园、草场等灌溉用水。沼气可用作清洁能源。
4.粪污处理系统(养殖场场外部分)的设施设备的归属及管理职责。粪污处理系统(养殖场场外部分)的设施设备归村委、村民小组所有,并由其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水泵等农用机具设备由村委统一调配使用。
5.粪污处理系统(养殖场场外部分)的设施设备和资金筹集。
按照共建共享原则,以养殖业主、村委村民小组(种植业主)投入为主,财政资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治理资金、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等相关资金)作为补充,以村委一事一议开展,以先建后补的形式发放补贴资金。主要设施设备(养殖场场外部分)有沼气池、堆肥场、沼液储存池、管网、水泵、相关农用机具、沼气系统等。
养殖场主若没有处理粪便和养殖废水的能力,就必须放弃其所有权,交给有处理能力的村委、村民小组。权责明确后,养殖业主把粪便和养殖废水交给村委、村民小组,经过堆肥或沼气发酵等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生产有机肥料;种植业主直接从村委、村民小组的粪污处理场所获得有机肥料。通过明确责权,打通养殖业链接种植业的“最后一公里”,排除养殖业主与种植业主之间的沟通隔阂,形成养殖业主理直气壮排、种植业主理直气壮用的良好局面。
农业现代化归根结底还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现代化,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的掠夺式开发的基础之上。从古至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从来没有动摇过。因此,种养结合、相互促进,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一部分。要整合、利用好种植业和养殖业相关标准化建设扶持资金、农村沼气建设政策资金、环保治理方面资金等资金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和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提供财政资金政策支持、促进种植与养殖产业融合,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