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云斌(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
广西2016年杂交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情况
文│梁云斌(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禽品种改良站)
广西2016年启动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旨在调动农户饲养母牛的积极性,逐步解决基础母牛存栏持续下降、架子牛供给不足的肉牛养殖瓶颈。实践证明,增加基础母牛数量是促进肉牛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本文就母牛扩群增量项目来源、补贴范围及方式、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做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促进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4年中央财政就安排了“畜牧发展扶持资金”,支持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工作。广西从2016年开始启动杂交母牛扩群增量试点工作,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自治区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2016年杂交母牛扩群增量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项目实施时间为: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
1.补贴范围。选取牛品种改良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杂交母牛存栏较多的博白、兴宾、港北、上思、宜州、靖西、兴安、全州、阳朔、恭城、浦北、武鸣等县(市、区)作为项目试点县。
2.补助对象。项目县内基础母牛存栏5头(含5头)以上的养殖场户。
3.补助品种。为杂交黄牛、杂交水牛以及引进的国家认定的肉牛品种,不包括牦牛、荷斯坦牛(含娟姗牛)品种。
4.补助方式。采取“见犊补母、先增后补”的方式。实行以基础母牛存栏数量确定补助主体,以项目实施期内的新增犊牛确定补助资金。新增犊牛应为补助对象、补助品种所产的杂交后代,外购犊牛不计入新增犊牛范围。
5.补助标准及补贴资金。每头产犊基础母牛的补助标准为1000元。一胎多仔的,按一胎单仔的标准补贴。补贴总资金430万元,补贴母牛数量为4300头。补贴数量少于4300头的,据实予以补贴;补贴数量超过4300头的,按照规模从小到大的顺序,补完为止。
1.基础母牛核查。项目县畜牧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进行现场登记核查,并如实填写《母牛存栏情况入户核查登记表》。现场核查时,必须做到“四见”。一是见牛,即逐场逐户逐头调查登记,对于拒绝核查的养殖场户和现场核查后又增加的基础母牛,不得纳入补贴范围。二是见人,即现场核查的母牛数量要经养殖场户代表和核查人员共同签字确认。三是见标,即对现场核实的母牛佩带耳标、拍照等,实行一牛一号一相登记造册。同时建立纸质和电子档案。四是见榜,即现场核查后,要在行政村张榜公布养殖场户母牛存栏数量,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村民监督,如数量不实则取消该养殖场户的项目实施资格。核查工作在自治区实施方案下达后一个月内完成。县级畜牧部门对统计核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2.确定补助对象。项目县畜牧部门会同县财政部门本着“自愿、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实施项目补贴确定补助对象。
3.新增犊牛核查。母牛养殖场户必须建立母牛扩群记录表,如实记录母牛配种、产犊等信息。在犊牛出生10日内要及时报告县级畜牧部门,项目县畜牧部门每2个月对新增犊牛情况进行现场核查,并留存新增犊牛的正面和侧面照片。经过核查的新增犊牛必须在耳朵上打标记(耳缺、耳洞),避免重复补贴。新增犊牛核查结果要在行政村张榜公布,公示期不少于7天,接受村民监督。项目实施期满后,项目县畜牧部门及时填写《项目补助对象基础母牛扩群情况汇总表》上报区畜禽品种改良站,同时报送县级财政部门。自治区畜牧部门组织对项目县核查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全县补助对象数量的15%。县级畜牧兽医部门在核查新增犊牛时,要将基础母牛人工授精配种记录与初生牛犊基础信息相结合,做到新增犊牛档案信息齐全、真实性有据可查。
4.拨付补助资金。自治区畜牧兽医部门根据各项目县基础母牛和产犊结果核查情况,组织人员抽查核实确认后,报送财政部门下达补贴资金。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县级畜牧兽医部门报送的补助资金发放情况表,通过“一卡通”的形式或养殖场账户,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规模养牛场户。
1.加强组织领导。项目管理实施实行“四到县”,即补助资金直接拨付到县、目标任务落实到县、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管理责任明确到县。县级畜牧部门为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县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管理措施,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自治区畜牧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负责项目指导和监督。
2.强化项目管理。项目县畜牧部门要切实抓好基础母牛登记、繁殖配种、新增犊牛核查、补助对象公示四个关键环节。项目县畜牧部门要设立专线咨询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举报事项,及时纠正存在问题。
3.严格资金管理。各级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对虚报、多报基础母牛和新增犊牛数量,套取补贴资金和截留挪用补贴资金等行为。经查实后予以通报,收回补助资金,情节严重者取消有关县项目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4.加强宣传总结。各试点项目县要把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作为调动当地肉用母牛饲养积极性,提高肉牛生态健康养殖水平的重要载体,将有关政策、工作进展等情况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出去,努力扩大社会影响面,促进产业整体健康持续发展。
全区共有11个县参与了2016年杂交母牛扩群增量试点项目,各县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随即开展了入户核查工作,11个县上报入户核查981户存栏基础母牛共12998头,在项目实施期间产犊4977头,共计发放补贴资金430万元。
1.项目抽查核实情况。共抽查核实128户养殖场户母牛2008头,犊牛882头,分别占总群体的13%和15.4%、17.7%。项目试点工作总体完成比较好,各项目县、各养殖场户都积极配合开展相关工作。
2.存在问题。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缺少项目配套工作经费。杂交母牛补贴项目实施所涉及面广和工作量太大,单靠县畜牧站的人员难以完成全部核实工作,因此,要动用各乡镇畜牧站技术员和村级牛品改员,由于缺少必要的人工补助、交通燃油补助等,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
手续烦琐,工作效率低。杂交母牛及新生犊牛现场核查登记、佩带耳标、拍照、电子存档等程序多、费时、费力,且有些母牛、犊牛比较难保定,挂的耳牌易脱落、照相不规范、档案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有些养殖户不能列入项目的补贴。
1.继续并扩大项目补贴范围。
该项目在农村反响强烈,受到老百姓的积极响应,极大地鼓励了养牛业主。应继续执行该项目补贴,并扩大基础母牛品种对象,把本地母牛也纳入项目补贴范围,从而提高基础母牛的数量和质量。
2.安排一定比例的配套工作经费。主要用于购买项目实施所需的材料(耳牌、耳钳、记号笔等)和支付项目开展的交通费及人工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