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本文着重阐述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研究方研究成果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 情感体验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人们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功能与价值虽已有所认识,但课堂教学结构及方法的改革却明显滞后于思想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的正面说教多,学生的主体参与少,从而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的隐性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影响了一代新人的培养。
本研究用四年时间,以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中心小学三(2)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步对各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有重点地进行研究和实践检验。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为探索性的归纳法,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综述法及行动研究法。
一、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结构
为使体验式教学思想从理念的形态转化为教学行为,我们将教学结构从整体上分步骤,并形成了相关的基本结构。具体说明如下:
1. 体验式教学以教育、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客观存在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验。
2.教学实践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种活动所构成的。“教师引导程序”这一线索是以目标为导向,提供或与学生一起创设促进学生学习的合适的情境、条件或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发动机,启发联想,析事明理,知情导行,并适时发挥点拨作用。
3.“学生体验过程”这一线索,既揭示了情感活动的过程,又揭示了认知活动的过程,并且两者相互对应。
4.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关联的双边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互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一方面,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过程,学生也获得了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对教师也起着一种反向的作用和影响,使教师也相应地得到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5.“师生情感升华”这一线索,从纵向看,揭示了从直觉的道德情感到理性的道德情感的升华过程;从横向看,每一种情感体验均与左、右的四个教学步骤相互呼应。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的操作环节
1.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激发直觉的情感体验
教学一开始,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运用实物演示、图像直观、音响感染、品德行为模拟等手段创设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教师所创设的特定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这样的开头,既紧扣主题,也触发了学生的情感并引起动机,从而能收到“课亦始,情亦生”的效果,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进入到想象性情感体验打下基础。
2、融入情境,启发联想,増强想象性情感体验
想象性情感体验是一种自觉意识下的与具体形象相联系的道德情感,是在直觉性情感基础上的“迁引”和“上升”。在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品味图文、揣摩心理、角色扮演、移情换位等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品德现象与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
3.强化情境,析事明理,促进伦理性情感体验
通过充分讨论分清是非,深入明理,使个人感性的道德经验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符合品德规范要求的“理”与相应的内心情感体验的“情”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心理动力和行为的价值尺度推动道德行为的形成。也只有当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学生的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时,他们的情感才能从感性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4.超越情境,知情促行,获取创造性情感体验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道德观点,有了真切的道德情感体验后,就要把教学的重点指向他们的道德行为,做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并尽可能让他们获得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择行为,获得创造性情感体验。
三、取得的实践效果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给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既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又促使了教师的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教学前,学生们轮流派代表参与教学准备活动,和教师一起备课,设计情境。如参与备《要学会玩》这篇课文的学生,主动要求和教师起去寻找课文中的玩石头的孩子,采访己经踏上工作岗位的学长,还自己制作了采访录音。教学时,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思维活跃。教学后,学生还能积极地参与教学评价,围着教师谈感受、提建议,有的还写小纸条,表达这堂课的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期望下一堂课上得更好更有勁。由于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真正地从主宰者变成点拨者和引导者,从而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2.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结合一个单元品德与社会课的训练要求,我们总是鼓励学生自行设计、自主开展综合活动,让学生用个人的理智、情感、意志参与活动。如在相关研讨会上,我班学生开展的“三言两语话漫画”语文学科活动,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了大胆的评论,对老画家华君武《评小学生的漫画》这篇短文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课后,与会专家都夸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求新求异,认为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
3.改进了课堂教学
三年多来,我们采用课堂观察、听课评课、教学展示、教学比武等开放式的研究方式,教师们上了研究课三十余节,并分别从教学理念、课堂结构、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目标达成、设计创意等方面广泛征询意见,不断改进完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朱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 [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