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燕丽
摘要: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进校园,在校园内营造“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弘扬和传承莆仙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尽力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莆仙戏等地方美育课程资源。
关键词:民俗文化;莆仙戏;进校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学校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莆田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各中小幼学校加强校本美育课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发莆仙戏等地方美育课程资源。
莆仙戏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兴化戏,因为宋代莆仙两县同隶属兴华军,元代同隶属兴化路,明清两朝时又隶属兴化府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因以莆仙方言演唱,改称为莆仙戏。莆仙戏进校园,在校园内营造“人人爱学莆仙戏、人人会唱莆仙戏”的良好氛围,对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开发利用优秀民间艺术资源,弘扬和传承莆仙传统文化和艺术都具有积极意义。如何加快莆仙戏进校园的进程,作为一名一线音乐教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仅供参考:
1. 开展全校师生培训,全面了解莆仙戏。为了在校园里形成教师能教莆仙戏、学生爱学莆仙戏的良好局面,必须加强全校师生培训,学校可先挑选部分教师进行莆仙戏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教学技能。再由他们对全校师生进行培训,以点带面,从而让广大师生了解莆仙戏曲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为今后教学打下基础。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莆仙戏兼收并采纳各种艺术的精华,成为一个完善的剧种,其“奇、古、特”的艺术形态,令人惊叹称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莆仙戏进入辉煌时代,剧坛名家辈出,剧目异彩纷呈,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剧作家和众多优秀作品。莆仙戏先后八度晋京献演,享誉京华,受到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关怀。古老的莆仙戏不仅誉满中华,还受到海外观众的欢迎。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统计,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是十分难得的戏曲文化遗产,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积极探索,将莆仙戏列入课程计划。遵循《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莆政办〔2017〕19号《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学校要开足开齐有关莆仙戏文化的课程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利用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开设“莆仙戏鉴赏”等课程,从而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促使并加深学生们对优秀民俗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在亲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乐于思考、善于交流、敢于创新,进一步提升地域文化鉴赏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自觉爱护、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感受到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魅力,为自己的民俗文化感到骄傲自豪。
3. 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优秀莆仙戏剧目并评析。据不完全统计,现有仙游县鲤声剧团、荔城区莆仙戏剧团(简称一团)、莆仙戏二团等三个专业表演团体和一百多个民营剧团。至今保留了许多影响全国的经典剧目,如《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状元与乞丐》《魂断燕山》《鸭子丑小传》(现代戏)《江上行》《白兔记》等,学校可结合教育实际及学生身心特点,选择优秀、经典的莆仙戏作品播放给学生观看,或邀请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赴学校演出,还可以结合本校实际,邀请莆仙戏艺术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或引导学生走进莆仙大剧院观看,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莆仙戏。莆仙戏涵盖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美术等等,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教师要努力挖掘其内涵,并发挥其教育作用,有效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4. 组建莆仙戏剧社团。学校增设莆仙戏剧社团,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利用音乐课、活动课以及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学唱。莆仙戏表演极具特色,唐咸通年间(860-870)莆泉巷《言谈录》载:“承隋唐之后,兴化百戏兴焉”。到公元954年《连江里志》记:“蔡太师作寿日,优人献技有客以丝系僮于四肢为肉头傀儡戏。”莆仙戏的表演艺术继承了迈子余年遗留下来的古南戏传统表演,莆仙戏《目连》等传统剧目里的表演就保持着宋杂剧、傀儡戏的综合艺术面貌。莆仙戏目连戏中的表演,有“目連挑经”,罗卜的“三步一拜”,刘四贞的“十八拔”,刘贾的“蛤蟆拜”,古背生的“三节弯”,聋哑的“公背婆”等。从主角到配角,从人物形象到表演规格,都运用了人模仿傀儡的表演,并综合组成了曲牌,鼓板,表演三结合的规范化,历代流传,相继不绝。莆仙戏演员的基本功总称为“傀儡核”,手部动作“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脐”的艺术规格。如生角的“抬步”,旦角的“蹀步”,净角的“挑步”。丑角的“七步溜”,都保持傀儡形象,当演员要表达人物的喜怒哀乐时,喜用“雀跃步”,怒用“双摇步”,哀用“双掩面”,乐用“双体肩”俱以形象表达,不拘表演感情。莆仙戏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严格,学校增设莆仙戏剧社团后,可在培养学生基本功上多下功夫,为学生今后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5. 举办莆仙戏成果展示活动。学校可利用元旦晚会等活动展示莆仙戏教育教学成果,也可开展社团专项活动,开展校园莆仙戏展演活动。通过身边的师生表演,让师生更直观的观摩学习,从而进一步推广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传统是民族的本。加快莆仙戏进校园的进程,努力提升学生对于优秀民俗文化的自豪感,继续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
参考文献:
[1]徐碧琴.话聊莆仙戏.群文天地,2013,12.
[2]林虹霞.莆仙戏表演艺术简论.福建师范大学,2011.
[3]苏新花.话说南戏“活化石”——莆仙戏.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10.
[4]张钰.莆田港丽古村传统聚落建筑形态研究.华侨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