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荣+胡蕾+申婷
摘 要: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目的是激励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载体。创新思维是创业者的核心驱动力,创新创业教学的内在身需要创新型的全面教育,而非单单以创业项目为教育重点。该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参与发明国家专利的创新技术实现方式,从而进一步研究大学生参与专利的成果转化等创业途径。
关键词:专利;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150-2
研究实践表明,系统的创新教育及实践可以明显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1]。但大多数高等学校教师本身并没有创业经历,同时也缺少到企业参加实践的体验,所以如单单以课堂理论教学为载体,并不能真正达到创新教学的预期目的。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及学习可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及自主创新能力意识。科研是创新创业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其中专利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当前很多专利都是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完成。绝大多数高校在校生无法完成专利文书的写作,主要是本身并不熟悉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文书,由此阻碍其创新创业学习的完成。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2],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和专利方面的书写及申请过程指导,将专利的创新型思维培养纳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中,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生产创作需求,提出发明性创意,通过结对在校生对并其进行专门辅导,同时建立技术发明方案,建立大学生专利为载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实现企业需求与大学生在校生的创新发明实现无缝结合。
1 改革内容
1.1 改革《畜牧业经济管理与营销》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提升创新教学内容,使其接轨国际前沿技术,提高畜牧业经济管理与营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国际前沿技术的相关性;课堂教学增加专利教学内容,课堂内采用以实际的专利开发案例实现驱动,遵循“实际案例、真实实现、生产知识点、问题探讨、项目开展等”的模式;开发网络化资源内容,建设与专利发明相关的课程网络资源,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能利用的网络专利申请实现方式;专利实践内容实训化,课外专利发明创造,以学生课堂中讨论过的解决方案为主,以预先设计的实践项目为中心。
1.2 改革畜牧兽医等农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手段 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即项目以专利为载体,包括专利报告、文献查阅、表达演示、问题回答和团队协作等;改革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工作方式,适当增加畜牧兽医等农学专业相关课外内容的专业技术知识,促使学生利用参考文献阅读科技专利等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实现的自主学习习惯。
1.3 提出大学生以专利为载体实现创新创业教学的实现途径 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研究实践,提供教师科研助理岗位,实现完成辅助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实现问题与项目为主的过程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在校生成立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小组,有机结合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自主创业发展规划、训练,构建以老带新的创新发展孵化器场所;为大学生提供成果展示平台,通过省市级等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团队等展示和研讨学生作品,自主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
2 改革目标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满足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紧迫性,确立“一个主轴,三个方向”:教学以学生为主轴,注重培养学生以专利为载体自主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发明创造的均衡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前瞻发现能力。增强大学生打破思维定式的创新能力,利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及不同途径来看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大学生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着重提高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水平。
2.2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构建基于企业生产应用的专利申报,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形式解决实际生产中的工作难题,营造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氛围,激励大学生成立专业相关的科技创新创业团队,为大学生提供相当数量的已授权的专业或课程相关的专利成功案例,激励大学生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和讨论,将教学、科技等创新创业获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计划、训练,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发展的专利实现和转化孵化器场所。
2.3 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通过与专业和课程相关的专利教育教学课堂,提高大学生搜索前言技术资料和发明创造的水平,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研究能力和创新创业水平;面向科学技术前沿,拓宽课外能力视野,提高技术专利申请和转化意识,及时跟进国际上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专利,并尽可能的保持同步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洞察专利技术和专利申请书的书写能力,增强大学生基于专利技术进行成果开发和利用成果创业能力,增强大学生专业技术的创业实践等综合能力。
3 改革方法
首先改革专利教学资源,即从《畜牧业经济管理与营销》课程着手开展专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即自我学习能力、技术性创新力和着手自主创业规划能力。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使得教学内容前沿化、专利讲解案例化、资源网络、实践化;通过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加强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增加大学生自主专利创造发明能力;通过培养专利的创新创业实现,實现课外科研实践、创新发展孵化、创新创业竞赛、科技服务等。
在创新创业教学内容上,基于《畜牧业经济管理与营销》的教学特点,采取一定比例的专利相关教学内容,确保大学生对专利发明的理解;教学手段上,基于创新创业教学目标,组建5~8名本校学生组成的大学生“畜牧场废水生物资源化处理”创新创业团队;教学方式上,以专利发明和转化为目标,结合学生团队参与专利内容,积极参与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大学生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4 改革举措
主要利用《畜牧业经济管理与营销》等课程,在畜牧兽医、宠物医学等专业开展专利文书写作、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等课堂教学工作;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建立一支由校内5~8名大学生组成的“畜牧场废水生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创新创业团队;指导畜牧废水生物处理大学生团队申请国家专利1件;指导畜牧废水生物处理大学生团队以专利为载体,积极主动申报并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促进大学生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培养;以大学生专利为载体,指导大学生团队参与科技助农等社会实践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霞,詹同军,冷护基.基于创新能力试点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144-145.
[2]程淑华,李欣,韩毅初,等.基于创新能力试点班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1-14.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