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鑫+宋登涛+马志超+陈龙+陈浩+王显鸿+吉额木果
摘 要:为进一步减少喜德烟区烟蚜危害,降级农药施用量,进一步增强烟区烟叶绿色环保性和烟叶安全性,该文结合凉山州烟蚜茧蜂技术在烟区的示范推广,通过对烟区烟蚜种群的发生情况,烟蚜茧蜂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喜德烟区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烟蚜发生高峰期,在此期应加大对烟蚜的防治;烟蚜茧蜂放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越好,能有效降低烟蚜数量,达到防治目的。
关键词:烟蚜;烟蚜茧蜂;防效;虫口减退率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067-2
烟蚜属同翅目、蚜科昆虫,一年发生20多代,烟蚜以成、若蚜刺吸烟草叶片、茎秆及花轴汁液危害,喜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严重的发黄卷缩、变形或枯死。此外还能传播黄瓜花叶等病毒病,对烟叶生产造严重损失。目前,烟蚜已是造成烟叶生产经济损失的主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烟区对烟蚜的防治主要以喷施化学药剂为主,不仅严重破坏了烟区生产环境,还对烟叶的安全性带来了严重影响,使其烟叶质量不断下降,烟蚜的防治一年比一年困难。
烟蚜茧蜂为膜翅目、蚜茧蜂科,是烟田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高,易于人工饲养繁殖,通过对烟蚜的产卵寄生来达到控制烟蚜数量和发生的目的[1-3]。近年来对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报到较多,但是针对于喜德烟区的研究报到还很鲜见。为此,本试验在了解喜德烟区烟蚜的发生和危害规律的基础上,研究烟蚜茧蜂的田间释放时间以及释放效果,为烟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提供科学的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来源 试验中使用的繁殖烟蚜烟草品种为云烟203,供实烟蚜和烟蚜茧蜂为凉山州烟草公司技术推广中心统一引进提供,吸蜂器、防虫网、接蚜笔等材料为凉山州烟草公司统一招标采购提供。
1.2 田间繁蜂棚建设 在烟区连片种植区域内,搭建田间放蜂棚,建棚选择通风良好、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点,以免棚内湿度过大发生病害。建设规格为:长×宽×高=11m×3m×2m。
1.3 田间试验设计 在喜德县冕山镇洛发村选取试验田,试验设对照烟田,放蜂烟田和化学防治烟田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田烟苗移栽统一在4月25日完成移栽,移栽技术及后期田管按照当地烟叶大田生产技术执行。
1.4 烟蚜繁殖 烟株有效叶达6~8片时接蚜。接蚜数量:20~30头/株。接蚜方法为“挑接法”(用接蚜笔接种)和“放接法”(撕取布满烟蚜的叶片接种),繁蜂棚内保持棚内温度17~27℃、湿度50%~80%。
1.5 烟蚜茧蜂繁殖 当烟蚜达2000~3000头/株时,即直接吸取成蜂放入棚中寄生烟蚜,接蜂比例:将群体交配过的烟蚜茧蜂蜂种按蜂蚜比1∶(50~100)。
1.6 田间放蜂 用收蜂器收集成蜂,在天气晴朗的上午9:00左右散放于烟田。放蜂过程中,先打开袋口或瓶口后,开口朝上、顺风放飞,任成蜂自由飞入烟田寄生烟蚜。根据试验田烟蚜数量蜂蚜比在1∶(5~50)茧选择。
1.7 田间繁殖效果调查 对照烟田固定取10株烟株计算烟蚜数量和僵蚜数量。調查时间从6月1日开始,每10d调查一次,总共调查5次。试验烟田,化学防治烟田均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选取10株烟株,调查放蜂和化学防治后烟蚜和僵蚜数量,每7d调查一次。与此同时结合烟蚜茧蜂在全县烟区的示范推广,调查各示范区内50株烟株的活蚜、僵蚜数计算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处理前虫口数-处理后虫口数)/处理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防治效果=僵蚜数×100/(僵蚜数+活蚜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蚜田间发生规律 调查结果表明,喜德县烟区有2次烟蚜种群数量变化高峰期,第1次是在烟苗移栽后50d左右,即在烟株旺长中后期,平均每株烟蚜量为4.1头;第2次是在移栽后70d左右,即在烟株打顶期,平均每株烟株烟蚜量为3.2头。在调查中还发现第1次以无翅烟蚜为主,第2次则以有翅烟蚜为主。根据烟蚜茧蜂的释放一般在烟蚜高峰期10d前左右的时间[4-6],即第1次放蜂应在烟苗移栽后40d左右。
2.2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口减退率 从表1中可知,与对照相比,化学防治与放蜂防治虫口减退率在各统计时间均比对照的数值大,其中化学防治在各统计时间内数值又比放蜂防治大。其中化学防治、放蜂防治虫口减退率7d、14d、21d、28d和35d的数值依次为-32.8%、-9.5%、22.8%、50.1%、23.3%;-112.2%、-42.3%、-4.5%、-11.6%、-17.5。通过对表1数值进一步分析可知,化学防治对烟蚜效果最佳,在28d左右达到防治最佳效果,之后烟虫数量开始反弹;放蜂防治对烟蚜防治有效果,在放蜂后随着放蜂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明显,防治持续性较好。
2.3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效果 从表2可知,从防效上比较各放蜂区放蜂15d后防效从大到小依次是拉克乡、鲁基乡、冕山镇、红莫镇;防效数值依次为55.34%、55%、54.95%、52.67%;放蜂30d后各放蜂区防效从大到小依次是冕山镇、鲁基乡、拉克乡、红莫镇;防效数值依次为81.82%、80.65%、76.67%、75%,从以上防效再次说明烟蚜茧蜂对烟蚜有防治效果,并且随着放蜂时间的推移,效果越明显。从各放蜂区放蜂15d和30d后活蚜数量都是大幅减少,而僵蚜数量都是大幅上升,这也是烟蚜茧蜂防效随时间推移不断升高的结果。进一步分析表2还可知,无论从活蚜、僵蚜还是防效上看,4个放蜂区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与每个乡镇烟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以及各气象变化有关,即环境影响了烟蚜的生长和繁殖,也影响了烟蚜茧蜂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出现了不同乡镇烟区各统计项均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研究在喜德各烟区的试验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烟蚜有防治效果,虽然在放蜂前期防治效果低于化学防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防治效果越明显;喜德烟区田间有2次烟蚜种群数量变化高峰期,第1次是在烟苗移栽后50d左右,第2次是在移栽后70d左右;各放蜂区在放蜂后15d各放蜂区平均防效为54.49%,放蜂后30d的平均防效为78.53%,进一步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防治效果越明显。
從烟区烟蚜种群高峰期分析,烟区应在高峰期到来前10d左右开始放蜂,并注意放蜂时气候的影响,尽量避免在阴雨天,这是因为从不同烟区放蜂效果差异明显可预测,环境对烟蚜茧蜂的生存繁殖等是有显著影响的[7-9]。为此,应该在确定放蜂时间的同时选择适宜的天气作业,更有利于蜂的生存繁殖和取得更好的防效。
本研究表明,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绿色生物防治是可行并有效的,在生产实际中,还应进一步加强对烟农的宣传引导,进一步简化成本控制和繁放技术,以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杰,龙胜贤,肖平,等.烟蚜茧蜂在烟蚜防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1):10931-10932.
[2]吴兴富,赵立恒.烟田烟蚜茧蜂的活动规律及其对烟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327-330.
[3]杨于峰,史明惠,王那六.烟蚜茧蜂防治烤烟大田烟蚜技术效果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2010(4):122-125.
[4]高政绪,管恩森,李圆圆,等.潍坊烟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初探[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27-2029.
[5]程爱云,刘瑞峰,黄刚,等.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研究概述[J].南方农业,2015,9(21):8-9.
[6]高惊生.利用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1):80-82.
[7]王跃金,胡小东,布云虹,等.楚雄州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07-5809.
[8]李全鑫,刘仁祥等.烤烟自育种质GDH88的遗传力及杂种优势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3,34(3):31-35.
[9]朱艰,李晓强,等.烟蚜茧蜂防治烟蚜的应用前景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S1):122-12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