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对玉米螟监测的比较研究

2017-12-27 01:36孙嵬程志加杨微周佳春高月波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玉米螟监测

孙嵬+程志加+杨微+周佳春+高月波

摘 要:针对性诱剂在吉林省玉米螟田间应用上的问题,发明了一种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为性诱剂技术在田间的大范围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该文在介绍该装置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玉米螟的发生盛期,将其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监测期的比较上,2对装置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消长动态基本吻合。在监测的数量上,传统的水盆诱捕器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263~0.1587,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341~0.4441,总体上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玉米螟的数量要高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研究结果表明,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克服了性诱剂在田间应用上的缺点,并改善了在其应用上的不足之处,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性诱剂;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玉米螟;监测;诱集数量

中图分类号 S435.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23-0062-3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ongzhuling 136100,China)

Abstract: Automatic water-adding of sex lures was invented,aimed to resolve some practical problems of Ostrinia nubilalis in Jilin province.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was described in this study. During the peak period of O. nubilalis,the effects of new device and previous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for the period monitoring between the two methods(P<0.01). The new device caught more adults of O. nubilalis(0.0341~0.4441)than previous method (0.0263~0.1587). The device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sex lure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and provided a high value of applications.

Key words: Sex lures;Automatic water-adding;Ostrinia nubilalis;Monitor;Lured individuals

性誘剂是依据昆虫成虫性成熟时分泌性信息素引诱异性成虫的原理,人工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化合物,用于干扰昆虫正常的性行为,影响其繁衍后代,从而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1-4]。因其具有绿色防控的优点,在害虫的监测以及害虫防治2个方面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1,5-10],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传统的水盆诱捕器在使用时,需在性诱剂诱芯下放置水盆,盆中水位需距离诱芯1cm左右,从而使被诱芯吸引到的昆虫落入水中,达到诱集的目的。但在田间,盆中的水位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降低,尤其是在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水位的降低更为明显。水位的降低会显著影响到性诱剂的施用效果,在吉林省2个世代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的发生时期,外界温度较高,水位下降导致性诱剂诱集效果变差。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针对此问题,需人工及时添加盆中的水分,操作频繁、费时费工,使得性诱剂在田间的大规模应用受到了限制。

针对于上述问题,本课题组设计发明了一种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已获实用新型专利,ZL201320672049.2,发明人:高月波)。本文在介绍该装置的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在玉米螟的发生盛期,选取传统的水盆诱捕器作为对照,对于此种装置对玉米螟的发生期监测准确度以及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以验证此装置在玉米螟的监测预警及防治上的有效性,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装置

1.1.1 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 图1为本文所述的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由储水器1、导水管2和诱捕器3这3个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水器1与诱捕器3通过导水管2连接,储水器内的水罐4上部设有两个圆柱形注水口5,圆柱形注水口5上设有控制开关6,提供使用过程中补给的水分诱捕器内的水罐8与水槽10连接,诱捕器内的水罐8底部设有4个圆形出水口9与水槽10相通,诱捕器内的水罐8两侧及水槽10两端设有圆形排水孔7,排水孔7上方有细铁丝11连接在对角的导水管2上,细铁丝中间放置有性诱剂诱芯12。所述的圆柱形注水口5底面直径为2cm;圆形出水口9直径为1cm;圆形排水孔7直径为0.5cm,可以有效保证水槽10内水位不会因降雨等因素而升高。田间实际生产过程中,水槽10内的水位随着水分的蒸发而降低时,储水器1即通过导水管2向诱捕器3补充水分,从而维持水位在所设定的最适高度上,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加水程序。

1.1.2 传统的水盆诱捕器 传统的水盆诱捕器的设置方法如下所述:将3根竹竿捆成支架,水盆放在支架上面。水盆为普通市售绿色塑料盆,盆口固定一根细铁丝,穿透诱芯后将其固定。在盆上相对挖数个排水小孔,盆内注入清水至排水孔,放入少量洗衣粉,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性诱剂为亚洲玉米螟性诱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监测峰期效果的比较 在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院内的玉米田边,选择2个位置,各配对放置一个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以及一个水盆诱捕器,2个装置距离15m左右。在作物种植时期,自5月28日至9月30日,逐日捞取水盆中的玉米螟成虫,记录数量并补充水盆诱捕器中的水分。诱芯来源相同,每隔20d左右统一更换一次诱芯。

1.2.2 诱集数量的比较 在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所试验田内,在道路两侧间隔设置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及水盆诱捕器,每种装置重复4次,各装置之间相隔约10m。用于试验的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的水面面积为:332.64cm2、333.45cm2、353.43cm2、290.32cm2。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中诱芯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在1.3~1.9cm。水盆设置距地面98~130cm,诱芯距离水面的距离保持在1.5~2cm,水面的平均面积为437.861cm2。监测时间为本地区玉米螟成虫发生的2个峰期,实际的监测时间为玉米螟一代及二代玉米螟盛发期。每隔3d捞取水盆中的玉米螟成虫,记录数量。每次需记录水盆诱捕器中的水位下降距离,并补充水分。

1.3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应用Excel2003软件记录及处理,相关性检验以及t检验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监测峰期 为明确2种监测装置对玉米螟种群动态的监测效果,对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与传统性诱剂装置的逐日诱蛾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临近的2对装置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由图2可见,虽然2种诱集装置逐日诱到的玉米螟的数量有所不同,但消长动态基本吻合。在监测期间,临近的两对装置,玉米螟种群变化的变化趋势达到基本一致的程度,发蛾的高峰期基本相同。可见,本研究所设计的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与传统的性诱剂装置均可有效监测玉米螟种群动态。

2.2 诱集数量 由表1可看出,玉米螟发生峰期,水盆诱捕器与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每3d的诱集数量的差异,可见,传统的水盆诱捕器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263~0.1587,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在0.0341~0.4441。在玉米螟2個峰期共计14个调查日的比较过程中,其中13个调查日的监测结果,均显示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高于传统水盆诱捕器,仅7月1日1个调查日,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数量要少于水盆诱捕器,t检验结果显示,在13个调查日中的5个,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诱集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要显著高于水盆诱捕器的(P<0.05)。2种装置平均每3d捕捉到的玉米螟数量差值为0.0818头/cm2,3d的最大差值出现在8月11日,达到了0.2877头/cm2。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对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的外形结构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比较试验,证实了此种装置相对于传统的水盆诱捕器,在监测玉米螟峰期上具有一致性,对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可进行有效的监测预警。在诱集数量上的比较,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捕捉得到的玉米螟成虫的数量相对于水盆诱捕器,有着更好的诱集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可有效替换传统的诱捕装置,用于害虫的监测及防治。综合来看,本文所述的自动加水性诱剂装置,进一步完善了性诱剂的实用技术,取代了传统水盆需人工加水的繁琐操作,克服了性诱剂在田间应用上的缺点,并改善了其在应用上的不足之处,所需设备较少、简单易行,使用成本低廉,适合基层使用及推广,为实现性诱剂在田间生产过程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袁锋.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王方晓,杨可辉,张秀衢,等.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效果[J].昆虫知识,2008,45(2):300-302.

[3]崔巍,郑永利,姚士桐,等.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田间应用技术[J].昆虫知识,2009,46(1):97-101.

[4]杜艳丽,张民照,马永强,等.桃蛀螟性诱剂配方筛选与田间引诱试验[J].植物保护学报,2014,41(2):187-191.

[5]宣维健,吕昭智,施建国,等.水盆与饮水瓶诱捕器诱捕棉铃虫雄蛾效果的比较[J].昆虫知识,2005,42(6):711-714.

[6]石海英,张俊艳.水稻二化螟性诱剂防治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5):940-942.

[7]王容燕,李秀花,马娟,等.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2014,40(2):161-165.

[8]张利军,陈晓东,帅赛,等.利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试验[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97-100.

[9]李梅,刘洁,李捷,等.梨小食心虫高效性诱剂使用方法[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44-46.

[10]王红托,岳兰菊,刘洁,等.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J].植物保护,2010,36(3):166-168.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玉米螟监测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水土保持监测
交通运输部对ETC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