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目前高中困难生的教育援助对策研究大多从某一具体方面进行、缺乏系统性的现状,为了整合现有的教育援助力量,本实践研究从校内顶层设计着手,借助教育援助中心这一平台,下辖五个小组分工协作,实施三种教育援助模式,即自助、互助和他助。形成对困难生援助、转化的校本教育援助形式。
【关键词】高中困难生;校内顶层设计;教育援助机制与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2-0030-03
【作者简介】胡昌琴,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南京,211100)德育处副主任,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1.高中学段的特点。
高中是衔接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键阶段,一方面高中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定型时期;另一方面高中生又不得不面临“残酷”的高考竞争,高压之下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同时,学业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成就感的缺失加上青春期特殊性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一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成为各种困难生。如果不加重视和对其教育帮助,该部分学生将在学业上呈现恶性循环的趋势,个性心理发展也受影响。
2.T校的实际状况。
T校是一所区内整合高中,生源质量中等偏下、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家庭状况复杂多样,困难生的人数较多,成因复杂。2016年9月,T校对高二16个班级的学生调查表明,有30%左右的学生在学习上跟不上正常的课堂教学要求,学业成绩差、学习效率低、厌学情绪严重,有个别学生甚至有很大的心理情绪压力,部分学生偏科现象突出。例如,有部分女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零分等极端个案;与之相反的是部分男生的语文、英语学习很困难。同时,这种不均衡也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3.目前困难生教育援助现状。
目前,针对困难生的研究和实践有很多,大多从策略的层面着手,从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等具体方法进行实践。这样的方法与策略固然有作用,但是形式过于单一,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往往导致教育行为的重复性。各部门各管各事,缺乏交流的平台,更不可能坐下来,共同协商某一个困难生的帮扶策略。
因此,从校内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架构,搭建平台,形成教育援助的机制,并在这一机制下,实施配套的教育策略,会给困难生的教育援助带来实效。
二、教育援助机制和模式的校内頂层设计
(一)内涵的界定
教育援助机制是指教师在对困难生进行科学评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援助策略、制订援助计划,并由学校专门的机构指导、督促并评价计划落实的有效性,进而构建援助困难生的工作流程。
教育援助模式是指在建立工作流程机制下,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援助形式。各个形式之间相互作用,整合各种教育力量,避免单一孤立的教育形式,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对各层次困难生的帮扶转化。
(二)教育援助机制的校内实践平台
为了保证困难生援助的有效性和延续性,T校成立了“教育援助中心”,统一规范管理学校困难生的教育援助工作。在“教育援助中心”的领导下,构建并实践困难生“诊断评量—教育援助—教育反馈—策略调整”的教育援助机制。
教育援助中心下设五个组,分别是行为困难生援助组,学习困难生援助组,心理困难生援助组,经济困难生援助组以及数据搜集整理组。
1.行为困难生援助组。
该组以德育处为依托,班主任为第一援助力量,对困难生进行教育援助。班主任根据班级学生状况,在德育处的统一布置下,结合平时对班级学生的观察、走访、座谈,初步确定班级的行为困难生名单,建立该部分学生的跟踪档案,并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保持档案的动态性。班主任定期召开该部分困难生转化的专项会议,组织班级课任教师、班级家委会,制订对其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同时,学校每学期末组织校内的班主任论坛,分设不同主题,进行主题报告、教育故事宣讲、沙龙研讨等形式的教育研讨活动。
2.学习困难生援助组。
该援助小组立足教务处,针对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升开展工作。教务处从学期伊始就建立了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各年部备课组为分支的学科教学团队。每位任课教师会在所教班级、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甄别学习困难生。学习困难生有其不同的类别,依据不同的类别,因材施教。
(1)学习能力欠缺者。针对该部分学生,主要是进行学科知识的辅导。制订辅导计划,结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立互助小组。师生互助,形成课后辅导小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特别进行高一新生的初高中衔接指导,避免更多的高一困难生产生。
(2)学习习惯欠佳者。有很多学习困难生并不是缺乏学习能力,而是学习习惯差,这类学生和行为困难生之间往往是交叉的。针对该类学生,必须双管齐下,既要提高他们的成绩,更要矫正他们的行为。
3.心理困难生援助组。
该援助小组在优化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硬件、软件的基础上,对此类困难生进行帮扶。在高一年级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内容,宗旨就是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专业量表测试普查,筛选出预警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跟踪疏导,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
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做好心理咨询的个案记录,写好咨询案例的报告,对一些不愿意当面咨询的个别学生,开设信箱咨询服务。辅导教师在遵守保密原则的前提下,也会做好学生个别咨询的反馈工作。比如,高二学生小G,因为心理压力大,一度休学。在她重返校园之后。教育援助中心为她建立了个性化档案,并且联合德育处以及教务处,从学业成绩的辅导,到鼓励她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等多方面努力,予以特殊化辅导教育,后来该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就读于一所理想中的大学。endprint
4.经济困难生援助组。
T校是一所农村学校,有一批学生家庭经济不宽裕,学费、生活费成了困扰他们求学的因素。经济压力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自卑而欠缺自信心,内向甚至孤僻,有的学生成绩因此一落千丈。通过设立爱心基金,规范经济困难生的申报,做好宣传、服务,让学生接受经济援助而没有心理压力。
5.数据采集组。
为了数据的搜集整理,形成个性化的长期跟踪,教育援助中心成立数据采集组,在信息中心的指导下,搜集行为困难生,学习困难生,心理困难生以及经济困难生的各种信息,汇总、筛选,建立各种困难生特色档案,进行动态跟踪。依托电子的信息平台,让我们对于困难生的教育帮扶更加有针对性、连续性。
(三)教育援助机制的三种模式
综合考虑T校困难生的复杂成因以及本校各部门的实际职能,我们实践总结了三种困难生援助模式,即自助模式、互助模式和他助模式。
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自我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正所谓“授人以渔”。自助模式主要指在“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困难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实现自我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目前“导师”主要是学校班主任、课任老师等),旨在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例如,在自习课、晚自习等非教师指导时间,实施值日班委坐班制,进行时间切割、任务导学,培养困难生的时间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互助模式是指在班集体环境下,利用班级的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互帮互助,最终实现困难生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比如,依托小组合作课堂模式,评比出各班特色小组,进行学优生和困难生资源优化组合,结成学习帮扶对子。例如:我们筛选出英语和数学偏科严重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学生互助互补,共同进步。生生辅导,生生互助,利用同伴的力量,朋辈的积极影响,进行困难生转化。
他助模式是指在学校教育援助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行政、专业教师、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会商后,制订并实施“个性化援助计划”,建立困难生档案,对困难生实施转化的教育援助模式。这是教育援助中心着重协调的援助模式,也是改变以往各自为政,无法沟通交流这一弊端的帮扶模式。
自助模式是借助学生的内因,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内驱力;他助是借助外部力量,让外因影响内因;互助是内外兼有,内外力相互作用。三种模式不是孤立运行,在某一个困难生身上往往是交叉并行,多方面共同努力。
(四)教育援助的校内具体实施
在具体对困难生实施教育援助的过程中,由教育援助中心统一架构,三种援助模式交互运作,形成多维度、多层面、多样化的立体援助形式。
首先,顶层架构,建章立制。通过教育援助中心进行校内顶层设计,制订工作章程、管理办法、考核机制和工作计划,规范教育援助流程。避免单打独斗而造成的效率低下。其次,明确任务,建档立案。每月召开五个小组的专项会议,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方法、明确工作任务。各小组分工协作,进行筛选、排查,建立学习困难生、行为困难生、心理困难生、经济困难生等的相关档案。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信息中心整合各部门困难生档案,优化信息。把最终的整合信息再给各个帮扶的部门。再次,分工协作,援助落实。每月就档案记录在册的困难生进行研讨,商讨具体帮扶计划,各部门领人领任务。各小组根据工作安排,逐一落实援助行动。比如,针对心理健康、阳光,但学习习惯欠佳的学生,着重纠正其行为习惯,加强学法指导、落实课堂规范。最后,沟通研讨,反馈调整。每月例会期间,各部门反馈帮扶成果,动态调整帮扶措施。检查工作实绩、纠正暴露问题、调整工作方向。困难生的产生和转化都是动态的,有的也会反复。这就要求我们各个工作小组,及时沟通。针对特殊的困难学生,进行微沙龙,共同讨论个案,调整帮扶策略。
例如,2014级高一学生小A,学习成绩班级倒数,看起来是典型的学困生。于是,数学老师找他辅导,英语老师也给他单独指导,可是,效果却不明显,而且老师感觉他也不配合。后来通过援助中心整合其个人资料,主管援助老师才发现是小A家庭变故的特殊性让他心理压力很大,甚至经常陷在抑郁情绪中,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经过微沙龙讨论,老师们制订了个性化的帮扶策略,一致认为让学生重“新”开始,必须先让他从“心”开始。经过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班主任、课任老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数次心理疏导加学业帮扶,该生打开心结,改善学习方法,激发了学习的内驱力。短短一个学期,他在成绩进步的同时,悦纳自我,性格也开朗很多,2017年高考顺利考入本科院校就读。由此可见,各个部门的协作、信息的互通更能发现困难生的成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藥、因材施教,尽可能避免教育的无用功。
综上所述,教育援助中心是校内顶层设计的一个平台和载体,通过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让对困难生个案的帮扶效益最大化,同时,以点带面,进行有效经验的推广也促进后续教育效果的提高。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当然,目前的应试体制和单一评价制度,势必让转化困难生的工作成为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不少困难生都是经过“进步—反复—再进步—再反复—更大的进步”的曲折道路而转变为先进的。这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endprint